杨双泉|人在尘世,心住山顶

人在尘世,心住山顶

文|杨双泉

在年轻时候我就有一种想法,想要剃度出家,去做和尚去。

那年,我从胶东海上漂泊归来,自出生到20多岁经历的坎坎坷坷,令我极度伤心,在济南东站附近的一个小庙里,具体什么庙,名字不记得了,只记得那时梵音袅袅,钟声悠悠,有个声音钻进我的脑海:出家吧,做一个和尚,摆脱人世的纷纷扰扰!

但面对方丈,想要说出自己要出家的宏誓巨愿时,我又退缩了——家里年迈苍苍的老父亲殷殷悬望,陪我东漂西荡的年轻妻子孤单守望,年少树立的远大梦想猎猎飘扬……

我咽下泪水,走出寺门,重又挤进人世欢场。

曾为生活远赴浙江,浙江有个义乌,义乌有个乡镇叫佛堂,佛堂东南有座寺院叫双林寺,寺院由来历史悠久,相传是南北朝时傅大士所建,自建成以来,香火鼎盛,僧侣众多,且四周翠山环抱,山上松柏森然,山间野果不断,山下人家稀疏,是绝佳的修行之地,心中暗暗留意,把这里当作了我业报圆满之后的归隐之地。

那时我年愈不惑,不再如二十多年前情绪冲动,思虑也较为周全,想到少年夫妻老来伴的妻子,想到大学即将毕业还未就业、更未成家的儿子,想到风烛残年的长兄——牵绊太多,六根难以清净,出家之想只好作罢,付之空想而已。

“空想”里有一个“空”字,我之所以两次有皈依之念而未能如愿,是因为“色”在作祟,又念及“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由此可见,我与佛教还是有些缘渊的,即——我有佛缘的!

于是,我便粗浅地了解了佛家,佛家有三宝,曰:“佛、法、僧”,我暂时成不了三宝之一“僧”,我还可以秉持另外二宝,以法为法,以佛为念,进行修行,叫作居士。

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辛弃疾自称稼轩居士,李清照自称易安居士,唐寅自称六如居士,孙越自称明月居士等等。有人说“居士”是对有学问的人的称谓。我认为这是后人对文人雅号的一种无端猜度。

最早出现于儒家《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 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称谓,印度佛教传入后,又被翻译入佛经。

由此看来,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都有居士之称。

那么这些文人他们的居士之称是源自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呢?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百家争鸣,儒家已经存在,可是居士之词虽然零星见于记载,但没有一位文人自称为居士,好像这“居士”不是儒家的专利。而且当时的文人并不流行称为居士,由此观之,这些文人的“居士”称谓并不源自于儒家。

道家见于记载的故事并不多见,道家著述本来比较少,也或许是我涉猎较浅,没见到道家人物自称“居士”的。

那么,就只剩下一种解释了,他们的“居士”应该来自于佛教。

公元一世纪,也就是西汉东汉过渡时,佛教东渐,传入中土。在魏晋南北朝时在中国广泛传播,上面提到的双林寺即于此时兴建。

到所谓的震旦宣扬佛法的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发生于同一时代,当时南朝梁武帝萧衍在位,因为梁武帝喜好功法,隆重接待了这位达摩祖师,并为之选址建寺,宏扬佛教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现今,江北六合的长芦镇有"长芦寺"遗址,长芦禅寺内的一苇堂,就是为纪念达摩祖师而建的。

达摩“一苇渡江”后,在江北长芦寺停留,后又至定山如禅院驻锡,面壁修行。定山寺至今留有“达摩岩”、“宴坐石”、达摩画像碑等遗迹。其中,达摩画像碑为国内最早的达摩造像碑,定山寺便成为禅宗重要丛林,被誉为“达摩第一道场”。

自此,佛教盛行国内,到唐太宗派玄奘西渡取经,到鉴真东渡日本,佛义佛旨渐入人心,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极强的文人们更是不甘人后!

他们有着被世俗嫉妒的才情,;他们有着恃才傲物的性格;他们有着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远大志向;他们有着不被世俗所接纳的倔犟灵魂;他们有着伯乐难得怀才不遇的人生经历;他们有着灵敏脆弱的心理承重,于是他们倍感人生苦痛,更易于接纳当时盛行一时的佛教,并以此作为他们在人世拼杀的头盔和铠甲。

这些文人们虽欲隐居世外,却又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骨子里无法脱离恋恋红尘,只好拄着佛家的拐杖,彳亍于宦海人生!

他们以“居士”自居源自佛家思想无疑了!

我不也如此呢?

繁华人世让我依依留恋,情感色相令我难以割舍,生活的压力令人“树欲静而风不止”,一边是欲罢不能的世俗,一边是“散发弄扁舟”的超然,矛盾撕裂着孱弱的心绪衣缕!

我于是仰望高山,高山绝然于人间的俗气,高山兀然于人间的平凡,高山挺拔出人间的喧嚣!

屹立于山巅。

我不依赖那些木质的铁质的物质的浮船,俯视云海在脚下澎湃,拍击着一座座旺盛树木的礁石——那是可以鸟瞰人间庸俗的峰顶。

伸手可以抓扯几缕烟岚,缝制几领衣袍,抵御“高处不胜寒”的凉意,不必把波司登羽绒服的拉链高高扯起,抱紧双肩,对抗方寸山脚、竖直向上呼啸的寒风!

不必启唇张口,不必嘶喊呼叫,任意端坐于随形就势的石墩,和翩然悠然飞过的仙鹤背上的看不见的人们交谈,交流一些兜率宫中闲住的切身体验,顺便说说散仙们的前世今天!

不在意浮华里人们的狡诈,滑漂过那些个体间微微波动的尔虞我诈,忽略那些心机里孳生的飞长流短,听尖而滑腻的鸟鸣,听王母花园芭蕉滴露的妙音,听云卷云舒日光月影的微响,岂不妙哉!

就这样,把肉身放在尘世,将心灵置于山巅,两处修行,不汲汲于在家出家,不斤斤于蓄发剃发,不就是前尘里文人“居士”梦寐的想望吗?

不去什么普陀山五台山,也不去双林寺定山寺,以出世的态度,过入世的生活,酒肉穿肠,佛留心中。

与之异曲同工的就是:人在尘世,心住山顶!

—END—

作者简介

杨双泉,1971年生于禹城县梁家乡。1988年在禹城电台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闲人的烦恼》。此后,也曾敲门《人民文学》,也曾问津《山东经济电台》,年少之轻狂可见一斑。2004年起,我就孜孜不倦地教育孩子们,引领他们的灵魂着色美丽,二十多年了,孩子们的人生因我而靓丽,我的人生因他们的靓丽而绚烂。乐此不疲,直至现在,恐怕以后也不会摆脱“孩子王”的称号了!

编审|彬锐

作者|杨双泉

编辑|安礼德

东江文艺旨在为广大热爱写作和阅读的文友提供一个温馨悦读、学习和交流平台。凡是具有一定文艺性、可读性、教育性的诗歌、散文、小说、评论、随笔等均可投稿。

1.邮箱:cantonpress@163.com

2.总编微信:15220651188

3.投稿:原创文章+个人简介+采风照片。

4.作品须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5.赞赏的70%用于奖励作者。

(0)

相关推荐

  • 茶去儒、释、道三教

    茶作为一种饮品,儒.释.道三家都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是佛家把茶广泛推向社会,是道家最早以茶自娱,而把茶演变为文化的原自儒家. 三家又各自从茶的品饮中求道悟理,获得精神寄托. 儒家从茶道中发现伦常.道 ...

  • 野马|杨双泉

    Dongjiang River flows far away,and the culture to moisten everywhere 东江远流   文润四方 ▓▓▓▓░░责编|杨双泉 ▓▓▓▓░░ ...

  • 杨双泉|父亲和我

    父亲 和我 父亲和我 杨双泉 都叫三儿的两个男人 清明的雨丝 沟通了他们 天上地下的两部电话 铃声四下迸溅 打疼梦中的感觉 如磐的夜 思念衬托的小树 施过以父亲命名的肥料 笔直穿透世间落寞 在四月的阳 ...

  • 杨双泉:再祭母亲(外二首)

    再祭母亲 杨双泉 山东禹城 香火荧荧,香烟袅袅,对着虚空喊一声娘! 这水果,是儿亲手挑:这菜,是儿亲手烧:这水饺,是儿亲手包! 你在时,你不让儿动手,都是你一个人操劳.拖着病体,还说什么儿做得不好,那 ...

  • 杨绛:人这一辈子,最大的修行是修心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 ...

  • 二度一avb 双径路待排心电一例20200813 附:人的一生警示语

    粤-东莞-小章 2020/8/13 星期四 上午 8:11:39 女性 69岁 脑梗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此图有高度阻滞吗--无高度avb: 心电看点系: 1.窦性心律: 2.p波规律性发放,pr间 ...

  • 铁线水墨杨道泉,予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巧趣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意为: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美好.但是,"若将猛禽的威猛和温顺,通过画笔活灵活现体现出来,是极难 ...

  • 杨长荣作品:用 心 做 人

    诗韵依依 文学微刊 素笔为你写邂逅   素笔为己爱停留 用 心 做 人 作者|杨长荣 主编|幽梦静美                      做人,不一定要风风光光,但一定要堂堂正正.处事,不一定要 ...

  • 民国才女杨绛:人过百岁才明白,最亲的人并不是老伴儿和儿女

    杨绛.钱钟书都是文学创作者,两人这一生积攒了多少稿费不得而知,但杨绛先生并没有用这笔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2001年杨绛回到了母校清华,此时的她又多了另外一个身份:"好读书奖学金"捐 ...

  • 【品读】杨绛:人需要锻炼

    了解自己,不是容易.头脑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身的私欲.得对自己毫无偏爱,像侦探侦察嫌疑犯那么窥伺自己,在自己毫无防备.毫无掩饰的时候--例如在梦中,在醉中,在将睡未睡的胡思乱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