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调神汤】【效方12】【一点资讯】

中医江湖,虽本阴阳,犹如诸子,亦有百家。

游历其中,眼花缭乱,【三部六病】,幸偶相逢。

别成一脉,协调诸疾,临证迷茫,盖简套方。

三部六病,协调诸方,本于柴胡【剂】,基于少阳。

常遇失眠,再荐一方,名【调神汤】,多有奇效。

肝亢气滞,喜怒无常,脉有聚关,或上鱼际。

更年妇女,喜悲欲哭,如有神灵,可加小麦。

今附方解,有缘研之,得一良方,救人无数。

【附三部六病之调神汤资料】 (来自马文辉教授主播《刘邵武三部六病传讲录》)

【 原方】生石膏30克、生牡蛎30克、桂枝10克、大黄10克、车前子3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掰开。

【煎法】上药十二味,加水一千毫升,煮取三百毫升,倒出药汁,再加水八百毫升,煮取二百毫升,去滓,两次药汁相合,煮沸,温分三服,以空服为宜,忌生冷、油腻。

【方义】调神汤是《伤寒论》第107条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成。由于用石膏易龙骨并去了铅丹,故亦名日柴膏汤。

原文是:“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林伯良在《小柴胡汤证的研究》一书中认为,这个病证的基本状态是柴胡主证及肝证:如胸满,烦惊,谵语之类。外部证及内部从证:如身重,xiaobian不利之类。同时他根据以上基本状态,把症状进一步推广。他认为:

1、胸满方面,可以把胸腹膨胀,心下紧张,或往来寒热等,看做类似证。从惊烦来说,烦惊即烦闷易惊,常可兼胸腹动悸,气上冲而烦惊,精神受劳,因此,可发生失眠多梦,精神过敏,容易兴奋,或眩晕头痛耳鸣等。严重的可发生谵妄,发狂癫痫等。例如,《类聚方广义》称:“本方治狂证,腹胸动甚,惊惧逼人,兀坐独语,日夜不眠,或多猜疑,或欲自死。又治痛症,时寒热交作,郁悲愁,多梦不寐,或恶接人,屏居暗室。”徐洄溪说:“此方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

经过这样推广,就可使本方适用颇广的范围”,它不但可以主治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还可兼治其他许多病。

总观此方,它是一个互相拮抗的标准的复方。方中共十二味药物,是由四对矛盾八个矛盾面组成的,即包括寒热、补泻、升降和收敛八个方面:寒有黄芩、石膏;热有桂枝、川椒;补有党参;泻有大黄;升有柴胡;降有苏子;散有柴胡;敛有牡蛎。

由于本方的药性是四对矛盾的双方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互相拮抗,互相牵制,保持着平衡状态,所以使方子变得既非热,亦非凉;既非补,亦非泻;既非升,亦非降;既非敛,亦非散。各药此时都不表现出其个体特性,而成了一个同一性的即协调性的方子了。因此,临床上选用它治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还是恰当的,实践证明,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方中小柴胡汤针对胸满,协调整体,石膏、牡蛎针对心烦、心悸,车前子针对小便不利和身重,桂枝针对身重不可转侧,大黄针对谵语。

【组方特点】本方既然是由四类互相矛盾的药物共处于统一体中,并保持着相对的平衡,以发挥其协调作用。那么,当矛盾向着相反方向转化的时候,平衡必然遭到破坏,而显示出寒热补泻的个性来。这就提示我们,只要变动方中任何一药的用量,就可以使方子的性能有所改变,这种改变,是一种灵活性。可以适应我们在临床上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需要。比如:

石膏一两和川椒一钱这个比例基本上是保持凉热平衡的,若把石膏用量加大到一两半、二两、三两,而川椒量不变,方就变得偏凉了;反之,则又可变成偏热的了。至于加多少,减多少,则视病情而定。

桂枝、川椒同属热药,通常用量是三钱,若病证热重,用量就要减少,或只选用其中的一味即可;反之,若寒重,可有选择性的加大用量。例如,有畏寒肢冷者,还可用附子代桂枝,以加大温性。

以上这些灵活的变动,即是用药之妙处,这些妙处光靠抄死方是无用的。为什么有些方子在老医生们的手里能治好病,一抄到我们手里就不灵了呢?除了辨证问题外,就是不知灵活用药。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只有真正了解了组方原理,熟知药性,又善辨证,才能驾驭方药,运用自如,那时,无论是前人的方子,还是自己的组方,才能像神qiang手中的武器一样,弹不虚发,百发百中。所谓“妙手回春”也只有在这时才能成为现实。

【适应证】阳亢气滞类病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癔病、精神分裂症及梅尼埃综合征等。

【临床指征】脉学上常提到“舍证从脉”的问题。而本证则是其例之一,临床上不论遇到的症状多么复杂,只要有聚关脉并上鱼际脉者,即可舍证从脉,使用调神汤治疗。

聚关脉:是寸关尺三部脉都集聚于关部,即独关脉显现有力,而寸尺脉弱或不见者之谓。此脉乃情志长期不舒,气久郁滞所致,非二三年不成。此脉不见于脉书,是临床多年摸索出来的。

聚关脉类似于短脉,多是阴阳失调,气郁之候。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短则气病。”又《脉说》云:“有过于悲哀之人,其脉多短者,于此可占气之病矣。”

上鱼际脉:医籍里有所论述,但均未详细其证治。本脉的特征,是脉过寸部而达腕之横纹上,甚至上溢于掌之大鱼际肌。轻则切之跳动,甚则可望见搏动。此脉从历代描述,认为是阴阳失调,情志激昂,气亢所致。

《灵枢·脉度篇》说:“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 《难经·三难》滑寿释曰:“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以阳气不得营于阴,阴遂上出而溢于鱼际之分为外关内格也,外关内格,谓阳外闭而不下,阴从而内出以格拒之,此阴乘阳位之脉也。”《三难》又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

清代冯兆张《锦囊秘录·脉诀》云:“上鱼者,脉上于鱼际者。世人常有此脉,脉同病异,不可以一例论也,有两手上鱼者,有一手上鱼者。若平人神色充实而有此脉者,此天禀之厚,元神充满上溢于鱼也,其人必寿。若人素无此脉,一旦上鱼者,此病脉也。”

清代陈修园《二十八脉纲目》曰:“……或鳏寡思色不遂,心肝两部则洪长而溢鱼际,此是七情为患,而非有邪之脉也。

清代吴道远《女科切要·调经门》曰:“……若面黄肌瘦内热,是谓童痨。诊其肝脉弦,出寸口,上鱼际,非药所能治也。急与之成婚则阴阳和,自然经行而疾去矣,否则十死八九。……”

从以上引述看来,多认为上鱼际脉是阴阳失调的一种征象,为六欲七情所致,这和现代医学所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似。刘氏临床观察,凡见聚关和上鱼际脉者,多具有下列症状:

头部症状:多有头晕脑涨,记忆力减退,易怒易气,眠差多梦等。

心部症状:多有心烦嘈杂,心悸惊恐等

胃肠部症状:多有胃脘满闷,消化不良等。

四肢症状:多有疲劳无力,甚或小腿肚痛,酸软,有的可有轻微浮肿等症状。

以上诸症状,可以同时都有,也可是侧重于一个部位,当由病之久短,素体好坏,病情轻重而定。

【用药反应】医生开方,病人吃药,会发生什么反应呢?无非是好和坏两个方面。好的病人赞赏,坏的病人惊恐,往往要找上-门来询问。这就迫使医生要懂得方药的反应。所谓坏的反应,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用药不对路,把病治错了;一是用对了药,而药本身就有副作用,或是邪正斗争的必然反应。对于这些,都应该是胸中有数。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这种情况下,犯错误也有两个方面:一是误用了药,还固执不变,一错到底,贻害于人;一是用对了药,由于对药物的反应胸中无数,病人上-门一找,就吓得赶快停药更方,使药数不达,同样贻误于人。这两种都是过错,都应尽力避免。调神汤服用后,可出现下列反应:

1、由于本方是洽本为主,是协调显效,效果通常较缓。多是用药数服后症状才得以改善,二三十剂主要症状才有好转,故在辨证无误的情况下,不要因三两剂药不显效而更方。

2、通常都有缓泻。有的日便二三次,有的四五次不等。有的一周左右复常,有的时间更长一些。这些情况,是机体协调过程中推陈致新的反应。由于推之者陈,陈非体内应存之物,泻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不必多虑。

3、少数人有头晕头昏。约30人中有一人开始服药即觉头昏头晕,是药物作用人体后正邪斗争的反应,多六七日自解,不必理睬。

4、极个别人有嗜睡。临床上碰到个别人服药后出现嗜睡,一连六七日,甚至唤不醒。有人往往为此惊慌多虑,怕致不良后果。这种现象可能是大脑矫枉过正的一种补偿性反应。由于原来失眠日久,欠下了账,大脑过于疲惫,用药后机体协调起来,转入恢复状态,欲补其亏空,是一种好现象。临床观察,凡出现欲睡嗜睡者,常是由病到恢复的转变标志,还可缩短疗程,使身体很快复原。

【临证加减】凡具有本方证(聚关脉或上鱼际脉)者,不论兼有其他何证,均可用本方合兼病方或兼证药治疗之。

1、癔病:本方合甘麦大枣汤(甘草10g、小麦60g、大枣30枚);脉滑者,本方合bai虎汤。

2、精神分裂症:本方加远志5g、菖蒲10g、郁金15g。

3、癫痫:本方加钩藤30g、远志5g、菖蒲10g、珍珠母30g、地龙10g、或加六神丸。有狂或瘀血者,本方合桃仁承气汤。

4、共济失调:本方加远志10g、郁金15g、王不留30g。

5、脊髓空洞症:本方加黄芪120g、葛根120g、王不留30g。

6 、梅尼埃综合征:本方加六神丸。

7、高血压:本方加夏枯草30g。

8、失眠严重者:本方加朱砂2g、琥珀2g,吞服。

9、扭伤后肢体瘀血疼痛者:本方合桃仁承气汤

10、慢性腰背关节疼痛者:本方合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白芍、川椒、甘草、大枣)。

11、胃脘胀满者:本方合枳实芍药散。

12、腹胀痛者:本方合三核二香汤(橘核、荔枝核、川楝子、小茴香、木香)。

13、输卵管炎:本方加桃仁30g、王不留30g、当归15g。

14、卵巢囊肿:本方合攻坚汤,加桃仁30g、小茴香30g、川楝子15g。

15、牛皮癣:本方合祛风利湿汤,桃仁承气汤。

16、阴萎:本方合大黄附子汤(大黄10g、附子10g、细辛5g)。

17、再生障碍性贫血:本方合医黄丸加当归15g、黄芪30g。医黄丸方:硫酸亚铁50丸、白术30g、茵陈60g、黄芩15g、车前子30g、神曲60g、鸡内金60g、陈皮60g、山药30g、大枣10枚。

不可执一方,治所有失眠。

请不要私信 有事直接留言

不信中医 不信本人 非诚勿扰

(0)

相关推荐

  • 桂枝汤能治许多疾病

    桂枝汤为<伤寒论>之首方,也是<伤寒论>论述篇幅最多的方,弄清它的原理及加减变化,就等于弄懂了半部<伤寒论>. 我临床应用桂枝汤甚多,几乎每天都不离桂枝汤的加减化裁 ...

  •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37)|《伤寒论》药后取汗而解意义探析

    本次新媒体征文大赛系列活动由光明日报教育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承办,北京龙诚自然科学研究院.山西昂生医药集团张仲景学院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协办. 长期以来,对于 ...

  • 方1131

    经方中天然胃动力药,胆囊炎.胰腺炎专方.还能减肥.降血脂.降血压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 ...

  • 妇科12种常见病家传效方【一点资讯】

    I 导读: 沈氏女科起于明朝,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本文选其12种妇科常见病的效方,供各位读者学习. 妇科病师传效方 主编/韩学杰,沈宁,连智华 余祖上善治妇科病,自明代起相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 ...

  • 魏长春先生治疗脾胃病的12个“常用效方”【一点资讯】

    导读: 学习魏长春先生治疗脾胃病的12个"常用效方". 1 瓜蒌薤白半夏合二陈汤 瓜蒌薤白半夏合二陈汤,药用瓜蒌(习惯用瓜蒌皮仁).薤白.制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 具通阳宣气. ...

  • 《神农识药》疏调保育汤之菟丝子【一点资讯】

    哈喽,大家好呀,又到了疏调学派的科普小课堂--神农识药的时间啦,今天是<疏调保育汤>系列的第四期.我们就从疏调保育汤的第四味药菟丝子继续给大家介绍了. 菟丝子性味甘,温.归经归肝.肾.脾经 ...

  • 清宫御医的几个祖传效方【一点资讯】

    清宫御医的几个祖传效方【一点资讯】

  • 《神农识药》疏调宁坤汤之肉苁蓉【一点资讯】

    哈喽,大家好呀,又到了疏调学派的科普小课堂--神农识药的时间啦,今天是<疏调宁坤汤>系列的第二期.我们就从疏调宁坤汤的第二味药肉苁蓉开始给大家介绍了. 肉苁蓉性味甘.咸,温.归经归肾.大肠 ...

  • 治疗头痛一效方【一点资讯】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既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西医所指的头痛通常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的疼痛,如偏头痛.从集性头痛和紧张型头痛等原发性头痛,也 ...

  • 中医干货 || 沈氏女科的30首家庭简便实用效方【一点资讯】

    导读:这十类30首方中,包括茶.散.汤.粥.羹,还有泡脚方及药浴,适合想各方面调理身体的女性. 沈氏女科家庭实用效方 一.精选方 开胃茶:山楂.薏苡仁.莱菔子.炒扁豆各等量,放在清水里浸泡一小时,开锅 ...

  • 发现一个治疗银屑病、荨麻疹的规律效方【一点资讯】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皮肤病两则(银屑病.慢性荨麻疹) 一.桂枝芍药知母汤治银屑病 张某,男,29岁. 首诊:2016年11月30日. 主诉:银屑病两年. 脉证:患者两年前因银屑病就诊于门九章教授处,时全 ...

  • 沈氏女科的30首家庭简便实用效方【一点资讯】

    导读:这十类30首方中,包括茶.散.汤.粥.羹,还有泡脚方及药浴,适合想各方面调理身体的女性. 沈氏女科家庭实用效方 一.精选方 开胃茶:山楂.薏苡仁.莱菔子.炒扁豆各等量,放在清水里浸泡一小时,开锅 ...

  • 胡希恕先生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效方【一点资讯】

    导读 茯苓导水汤 胡老治疗肝炎.肝硬变的主要经验概括为三大法: 急性黄疸型肝炎以利湿.清热.疏肝为大法: 无黄疸型慢性肝炎以疏肝.祛瘀.和胃为大法: 肝硬变.肝腹水以益气.淡渗.祛瘀为大法. 针对肝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