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育
自主教育是一种充分发挥生命个体发展性和主体性的教育理念。自主教育是三自三主的教育,以自知为基础,以自律为机制,以自强为目标,在有主见的前提下主动地主导自己的人生 , 即,两个方向,六个维度:两个方向是发展性和主体性,六个维度是自知、自律、自强、主导、主见、主动,也即三自三主。
中文名 | 外文名 | 两个方向 | 六个维度 |
自主教育 |
Initiative Education |
发展性 主体性 |
自知 自律 自强 主见 主导 主动 |
一、定义
自主解读
理论基础
发展理论
核心
自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思行并举的自主人,即能独立思考、笃实行动的全面发展的人,其根本是独立人格的养成,成为独特的自己。
主体性:自主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相对于讲授式教育而言,相对于他主教育而言,强调主体内生力量的激发,强调独立自强。侧重于主体与环境及外界的相互关系中主体的主导作用;
发展性:从人成长过程,强调每个个体有无穷的潜力,有无限可能,有不断的向上向善成长趋势;
差异性:学习者作为教育主体,教师在激发学习者的思维主动性的前提下,要尊重学习者的差异性,保护学习者的天性,引导学习者自主发展,要适性而为,辨性助学。
四、自主教育主张——在一起,做自己
生命成长
自主教育是一种充分发挥生命个体发展性和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个个体生命成长和自主发展;
责任担当
自主教育关注每个人生命成长中的责任心和使命担当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会责任与担当、家庭责任与担当和个人发展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必须培养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公德心,不危害社会,做社会有用的人,热爱世界,热爱祖国、热爱家庭,培养家国情怀,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人的家庭责任与担当,继承和发扬传统家庭文化,尊老爱幼,勤劳朴实,勤奋节俭;培养个人对国家、社会和集体的责任与担当,追求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终身学习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将向着学习型社会方向发展,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必备能力。学习是人成长与发展的最重要素养,每个人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并提升自己,自主教育提倡高效学习,有针对性和有目的的学习,从而快速高效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科学精神
科学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人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增强科学素养有助于推动人和社会发展的前进步伐,自主教育将提高人的科学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旨在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人的科学精神,提高每个人的科学素养,促进人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创新发展
创新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包括知识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价值创新等等,在快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下,创新可开拓人的思维,激发人的智慧,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自主内涵——三自三主
自(发展性)
从人的发展纵向过程上讲,自知是基石,自律是机制,自强是目标。
自知:对本体的科学认知与评估,是人成长发展的基石,不论个体还是团体,在对自我这个主体的本身、环境、时代、背景等方面综合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去谋求发展;
自律:从内约束向上超越,是人发展过程中的机制,是在成长和发展之路上不断用制度、道德意识和方法引导、支持、鼓励主体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自强:努力向上,修身自立,是人成长和发展所追求目标和价值实现,每个个体的自强凝聚成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促进个体更大潜能的发挥。
主(主体性)
从人的内在发展阶段方面看,人以主动的精神促进主体按自身的特点去发展。
主导:思维主导,主体性的内在体现,是主体发展的本位,是内外因素促进的对象;
主见:本体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是主体的见解,是主体的核心和灵魂,是主心骨,是个体发展的方向标。在发展的过程中时时处处主动思考、独立判断,确定人生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兼顾环境与个体内在的结合;
主动:[2] 从内向外的诉求与力量,是主体内在精神的外显表现,是主体内在诉求的行动落实。
七、自主发展三阶段五方面
自主教育成就有思想、能行动即思行并举的自主人,其有三个发展阶段:
1. 起点: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懂得自己,能和自己沟通;
2. 过程:要能够选择自己的命运,有能力对自己的人生做主;
3. 发展:要将自己的全部潜力发挥到极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自主发展的五个方面:自主认知、自主规划、自主实践、自主管理、自主自强,这也是三自三主的核心内容。
自主发展的三阶段五方面结构关系如图所示:
自主教育育就之人,在谋求自主发展的同时要兼顾他人的自主和发展,尊重他人的独特性,既要修己更要利他。
自主教育的环境是开放的,引导是多元的,样态是多样的。在自主教育的环境中,学习主体能够感到安全,受到尊重 ,能够自主选择,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呈现出形态的丰富性。
对学校个体而言,学校自主教育环境包括学校课程、学校课堂、校园环境、校园设置、校园活动、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网络环境,需遵循安全、尊重、选择、多元、开放原则。
学校自主教育环境构建图
学校自主教育结构体系
九、自主教育实践
自主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自主课程是自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自主教育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各个学校在各自教育理念指导下,以特色课程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
自主课程是以现行教育方针为指导,依托学校基础性课程,植根于学校现有资源和外部环境及资源,以学校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为指引,关切师生真实生活和自主发展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综合性深度学习实践为目标,以活动为抓手,五育(德、智、体、美、劳)并举,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促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的课程。自主课程涉及范围广泛,可以是学校基础性课程的自主拓展性课程和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是聚焦学生个性和差异性发展的个性化能力培养课程,也可以是以培养学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等。总之,自主课程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旨在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推动学校和师生自主发展。
自主课程基于自主教育即三自三主的教育架构,着眼于人的主体性和发展性,从三自三主,即自知、自律、自强;主动、主见、主导六个维度学生生命发展过程中十二项关键自主能力,学会学习,自主思维,自律自强,善于规划,勇于担当,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自主课程设置原则是以学校自身文化、区域和学生特点为基础,学校课程设置主要针对拓展性课程、融合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主题教育活动、劳动教育、德育活动等展开,需坚持以下原则:
1. 体验性:所设置的课程必须符合现实情况,能够让学校师生参与进来,亲身体验课程魅力;
2. 原创性:只有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创设的课程,才适合自己,照搬别人的课程,是不适用的,必须坚持课程原创性;
3. 多样性:课程多样性才能符合更多师生发展需求,才能促进更多师生健康发展和成长。自主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思维差异性,因此,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活动和学习偏好,为了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学校需要设置多种不同的课程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融合性:每个课程都不可能是独立的,必须与基础课程和其他课程相结合,才能充分展现课程的活力,因此,需要做到课程之间相互促进,补充,体现课程的融合性特点。课程的融合是自主教育课程的显著特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可能是单方面进行,而是需要多方面进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融合课程一定是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5. 时代性:在信息时代,观念与理念变革迅速,课程的设置也必须根据时代特点,才能展现课程活力和表现力。从育人角度而言,课程需要考虑时代发展趋势,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6. 务实性:所设置的课程必须切合实际,适合学校师生的实际教学生活和理论水平。只有在务实的基础上才能求新;
依据自主教育理念系统开发的自主能力通识课程之《好问题坊》课程,以培养开放、灵动、公正、有见解的思考者为总体目标,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为切入点,让学生敢问,想问,会问,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自主调控思维方式和路径,提高学生思维独立性、主动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开辟思辨创新的自主成长之路。
自主课堂
自主课堂基于学习者的主体性,发展性,尊重学习者的差异性,多样性,围绕生命成长、思维发展、深度学习,展开的师生共建共创共享共长的学习共同体。自主课堂 [3] 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践行五字原则(思、实、活、创、和)、三三标准,注重能力、情感、思维和品格的培养。
Start模型
自主课堂这种学习共同体,以 Start 模型(S—Student,T—Teacher,A—pArent,R—Resource,T—Technology)构建,是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教师、家长、技术和资源五要素协同组成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也是面向未来的学习共同体核心要素模型。这种模型相互激活各节点之间的连接,理顺各节点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提高现代课堂效率和深度学习成效的重要目标。从Start模型结构而言,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互连互促,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家长支持提供了资源获取的便捷通道,资源的大量涌入也为教师和家长选择适合学生的资源或学生自己选择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而在这种以学生学习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中,自主选择就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根据学情以及自己的教学方式,自主选择适合的资源,家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孩子的状况为孩子选择符合孩子学习习惯的途径,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从教师提供的、家长给予的和自己利用相关技术能够接触到的资源中,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另外,全面激活共同体各要素之间的连接,激发各要素的活力,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教师的情怀、责任与担当;
2. 教师的职业和专业成长意识;
3. 学生的成长和自主发展意识;
4.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兴趣;
5. 家长的责任、义务和担当;
6. 技术推广者的社会责任;
7. 资源合理规范利用;
8. 家长、学生、教师的自主选择。
自主课堂构建模式
自主课堂构建模式
自主课堂五字原则
自主课堂五字原则
思:独立思考,思辨质疑;实:实事求是,笃实力行;活:开放容纳,积极主动;创:创新求变,创造生成;和:和谐共生,教学相长。
思:独立思考,思辨质疑
“思”是自主课堂的核心,自主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思行并举的自主人。自主课堂中,首先要体现教师的独立思考因素,每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进行了思考,有没有设计出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环节,有没有创设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情境;提出的问题有没有为学生提供开展思辨质疑活动的空间;
实:实事求是,笃实力行
在自主课堂中,“实”需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创设的情景和开展的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成长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在学生行动、智力、心理承受能力范围内完成教学任务;注重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按实际学情开展教学活动;
活:开放容纳,积极主动
“活”在自主课堂中表现为形式多样、关注差异性,开放包容、积极合作,主动探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注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并加以引导,关注师生与生生互动创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成长;
创:创新求变,创造生成
自主课堂关注课堂中师生与生生的资源创生,“创”就是要在现有课堂状态下或某种特定情况下,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取明确、多样的评价方式,最终获得课堂创生资源;
和:和谐共生,教学相长
“和”在自主课堂中体现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和谐发展,共生共长,教学相长的教学状态,高效灵活地完成教学活动。自主课堂追求师生和谐共生,教学相长的目标。
自主课堂师生行为表:
自主课堂教师学生行为表
课堂原则 |
学生行为 |
教师行为 |
【思】 独立思考 思辨质疑 |
1. 有主见,有信念,对学习有自己规划和解读,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 |
1. 心中有信念,有信仰,对共学者(学习者)、对育人、对课堂有自己的理解、态度和策略,促进共学者素养的提升; |
2. 有思辨精神,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发问勇于质疑; |
2. 具有思辨精神,对文本,对经验,对教育有自己的解读、观点和坚守; |
|
3. 会观察会思考,爱问善问,能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 |
3. 具备设问能力,始终以问题串、问题链、问题群、问题情景等方式促使共学者不断提问,追问,竞问促进思辨发生,学习发展; |
|
4. 学贵有疑,善于探索,深度思考; |
4. 对资源、对案例、对情景、对工具、对评价等有自已的思考、创造和选择; |
|
5. 自我评价,善于自醒,善于反思,会总结,会改进,会提升。 |
5. 善于反思、积极改进,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 |
|
【实】 科学求真 笃实力行 |
1. 课下能够进行自我评估,课下预习 ,提出问题,找出困惑,制定目标; |
1. 备课实。课下备心态、备关系、备学生、备语言、备问题、备内容等以提升课堂效率; |
2. 课堂中,行动起来真实参与学习过程,有表达、有发问、有动手、有交流; |
2. 目标实。依据学情,四基要求进行个性多元设计,将学科本质要求和个体差异结合,分层落实; |
|
3. 课堂中带着问题学习,主动思考交流,在探讨中切实解决学习困惑,通过努力达成预定目标; |
3. 过程实。构建支持性环境,创机会设空间,支持学习者自体自悟,不替代不包办不干涉,做到恰当退出,适时介入;关注学习者的真实参与度。 |
|
4. 课堂上管好自己,全程专念学习,不干涉他人不妨碍秩序,增强自律性; |
4. 点拨实。关注差异,采用恰当方式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进行点拨,包容错误包容矛盾,等待个体成长的发生; |
|
5. 课下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在反思总结中不断改进提升。 |
5. 实践实。将学习和生活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将学业着眼于未来,不急一时,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
|
【活】 开放容纳 积极主动 |
1. 调动耳眼口鼻,动手又动脑,动心又动情,全身心参与学习; |
1. 引入故事,设置游戏,选择工具等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共学者的好奇心,激发学习者兴趣; |
2. 活跃思维,通过发散、聚焦、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方式打开学习思路; |
2. 始终和学习者在一起,叫响共学者的名字,形成有活力的师生关系,激发共学者的学习动机; |
|
3. 向教师请教发问,和同伴互学竞问,和自我对话自问,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学习; |
3. 教材与生活相结合,活用资源利用生成,多视角分析事物,着眼长远,打开共学者的眼界; |
|
4. 联系生活、联系自然,联系社会、联系自我成长等用多种渠道验证学习内容,用多种渠道解决问题,努力活学活用。 |
4. 制造麻烦、制造矛盾、制造冲突,唤醒共学者内心的动力; |
|
5. 精神状态积极主动,有活力。 |
5. 关注差异,关注个体,多元解读目标,对共学者进行分层指导,个性反馈。 |
|
【创】 创新求变 创造生成 |
1. 学习内容有创见,学习方式有创新,学习方法有生成; |
1. 创造空间,创造机会,支持共学者在思维、认知、言语、表达、动手等方面有机会自主学、自主思、自主做、自主表达; |
2. 善于创想,乐于尝试; |
2. 发展创造性思维,设置情景,制造矛盾,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
|
3. 创造师生互学,同伴竞学,自我独学的机会和空间; |
3. 创造多向的学习活动,既要有教师能发起的学习活动,更要有学生能发起的活动,支持学习者向老师、向同伴、向自我主动发起学习活动。 |
|
4. 通过自创案例,自编故事,自制工具、自创练习等活动将学以致用。 |
4. 对生成资源能创造应用,对个体学习进行个性指导,对学生的活动能创造性回应。 |
|
5. 问题创生,打破学习边界。 |
5. 营造趣味的情景,制作独特工具,创编个性案例,将四基融于学生的生活,创造性应用,着眼于未来发展。 |
|
【和】 和谐共生 教学相长 |
1. 积极与教师互动,主动组织同伴活动,在互动中学习; |
1. 相信共学者的成长能力,面对错误心平气和,放下焦虑、放下不耐烦,等着共学者在停滞中感悟,在纠错中发展; |
2. 学习中真诚分享、用心探讨,帮助同伴,完善自己;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信共学者能给自己提供自我提升的机会和资源,在与共学者的互动过程中,虚心反思,努力改进,促进育人能力、专业能力的提升; |
|
3. 学习中保持谦逊的态度,学习同伴的优点,尊重同伴的不足。 |
3. 包容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谅解自己的失误,安抚情绪,及时调整,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自己的应对改进能力; |
|
4. 团队活动中炼胆量炼发言,促进自主发展。炼组织炼协调,强化合作能力。 |
4. 关注每个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尤其学习困难的学习者,尽力多方面多策略帮助、支持其开展自主学习; |
|
5. 思辨反思,分享学习所得,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师生共成长。 |
5. 反思实践,自我提升,促进师生,生生和谐发展。 |
自主课堂三样态
自主课堂始终以师生思维发展为核心,以创新人格培养为目的,源于真实生活,启于深度思考,学思行合一,呈现以下三种样态:
1.自主课堂呈现为"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师创设情境,提出主问题,设置问题串,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
2.自主课堂呈现为"以对话为路径"的课堂。课堂中,对话与交流是师生、生生思维交织碰撞的最佳表现形式。对话与交流的核心即表达,表达是思维的一种高效呈现方式。对话形式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与文本的对话等。
3.自主课堂呈现为"以生成为资源"的课堂。现代课堂注重生成,要善于捕获、诱发和利用好课堂生成。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重要方法。课堂生成是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学生思维活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自主教育的核心目标。自主教育在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发展性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是核心的推动力。自主学习强调思维差异性和自主性(主体性和发展性),追求自主思维发展,是自主教育的关键内容所在,自主学习基于自主教育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人对所获取信息的主动构建过程,其激发因素就是人的学习内在动力和意愿,主动、有思想、有目标地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
自主学习,就是在自主教育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指引下,学习这个行为的主动性、自主性,进而发展为创新性。自主学习是在学习者内在学习动力和意愿驱动下,慎思明辨,深度学习,以期思维发展,创新求变。
自主学习九维度:
1. 学习时间管理
加强时间意识观念,自己管理好自己实践,加强学习行为自律,是体现学习自主性的第一步;
2.学习目标制定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和驱动力,学习目标就是学习方向的方向和驱动力,也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3.学习计划执行
按时有效自觉地执行学习计划,不找借口,不拖延,这是自主学习过程的行为保证;
4.学习环境创建
构建舒适安静的自主学习环境(物理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情感环境)是促进自主学习得以开展的保障;
5.学习心态
学习心态是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者应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
6.学习方式与方法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态度、意识、习惯品质和认知的取向,是学习者在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学习方式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内在因素。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提高学习成效,根据自身特点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比如记忆力好的学生一般采用背诵记忆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思维敏捷的学生一般采用逻辑思维推理的方法进行学习,事半功倍。
7.学习工具的使用
学习工具的使用是促进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学习工具的使用有自主选择性,学习者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工具。学习工具的使用体现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解决具体问题的内在需求,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8.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自主学习的目标,学习者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投入、体验失败与成功,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思维和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基于扎实的知识性认知和理解,把握知识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意愿和动机、社会责任和情感、积极的发展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中相关必备能力,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水平以及品格素养。
9.反思性实践
反思性实践是对实践进行反思,再将反思带到新的实践中去。在自主学习实践中,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反思性思考,并将反思所得应用到新的学习实践中,这种叠进式实践行为能够快速推进学习进程,并且是一种螺旋式完善和推进学习思维和行为的有效方法。
自主学习从五个方向拓展学习:
1. 向内学,培养自知力
了解自己,观察自己,与自己和谐相处,规划自己,挑战自己,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不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正视自己,不断完善,悦纳自我,自我包容,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促进自我发展,做更好的自己;
2. 向下学,培养发展力
提高发展力是学习的总目标,具体体现在心志、态度、行为能力等方面,通过学习积累知识,增长技能、锻炼心志、端正行为态度,提高专业能力和行为能力,聚焦思维能力的提升。向下是扎根的过程,根扎的越深发展的潜力越大。学习立德树人之本,学习专业发展之本;
3. 向左学,培养思考力
左脑决定人的逻辑思维,控制着人的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即理性的一面。人最高的智慧是培养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知识内化、结构化,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将思维转化为行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慧;向左学就是要有意识地自主开发左脑,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或思考能力,为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4. 向右学,培养整合力。
右脑思维属于感性思维方式,右脑控制着人的行动、绘画、音乐、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功能。向右学,发展一些自己的爱好,比如读些 “无用”之书,走些“无用”之路,做一些“无用”之事,看看哲学、天文地理、历史类的书籍,走走山川河流、都市乡村,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这些看似与学习和职业无关、与学业和事业无补,实际上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整合能力,让自己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开阔自己的胸怀和视野;
5. 向上学,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特有的综合性能力,是人通过自己的思维与行为活动产生新的思维并根据这种新思维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基于个人知识、思维能力及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向上学就是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习当前时代前沿知识,了解当前的国际化形式,积极思考未来发展,结合核心素养,提高自身的创造力。
自主学习系统
有效的自主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元认知水平驱动的系统,从自我认知,发展成为自主管理,最终驱动个体自主学习,如下图:
元认知水平驱动下的自主学习系统图
自主学习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1.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 自主学习能力是奠基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能力;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课堂革命的核心目标;
4.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是自主教育和人的自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个体主体性和发展性的重要内容,是激励个体自律性和创新性的有效途径。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在学校教师和家长积极引导下自主发掘自我价值和自身潜力,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制定自我发展规划,自律自强的一种自我教育管理模式,需要学校和家庭构建安全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营造积极主动的活动氛围,并以之为基础,通过情感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制度加以约束,以全面、多元化、多主体化的科学评价机制作保障。
通常,自主管理包括生活管理、习惯养成,学习管理、班级管理、活动管理、情绪管理、文明礼仪、行为举止、规则意识等方面;
学生自主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自主规划能力、学习力、行动力、思维能力、担当力等。
自主教育策略——学思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不行则虚,学思笃行则实。
学思行制度是针对践行自主教育的学校师生设计的研修制度,思维指导行动,行动改变结果。
学—— 学习,是师生自主发展和成长的基础,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学习型社会中,人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中。
思——思考,反思,是人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我们提倡每个人对自己行动进行反思,特别要求每个人在行动中进行反思,提高反思效率。古人云,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这是指导行动的关键。
行—— 行动,思维指导行动,行动改变结果,行动就是思想意识的实践和执行,通过行动努力改变结果,知行合一。
自主教育评价
自主教育评价以差异性、多样性、多主体化的多元评价为导向,评价体现七个原则;
1. 客观性:
客观性是自主教育评价的基础,必须按照客观实际进行评价,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虚夸;
2. 多元性:
由于自身特点和外界不同因素相互作用必定产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此,必须从多个方面对个体进行评价,不能以一个维度进行评价,多元性评价可发挥个体的差异性优势,从而产生总体的多样性,从总体而言,多元性评价是激发学校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力的重要驱动力;
3. 多主体性:
自主教育评价不仅限于师生评价,还包含多主体参与评价的原则,教师、学生、家长,同伴等参与评价,即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等等;
4. 发展性:
评价机制还必须体现个体的发展性,注重个体将来的发展前景,要以发展变化和动态的眼光进行评价,提振个体的自信心,为个体的人生规划奠定基础;
5. 激励性:
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激励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重要动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在活动中的自我意识,提高效率;
6. 开放性:
开放性评价能够体现公平性原则,涉及学生发展的多个方面,并不仅仅是对某个方面“是”与“否”的评价,这也有助于体现客观性和多元性原则;
7. 生成性:
关注学习者生成性评价是激发学习者思维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
十、自主教育家校合作关系——家校共育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有利于形成学校、家庭两者之间的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家校合作关系存在以下两种关系:一致关系和平等关系。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家长和学校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尽可能地把孩子教育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并且,在孩子教育方面,不分孰轻孰重,谁主谁次的关系,在地位上,家长和学校是平等的,在教育任务上,家长和学校也是平等的。家校合作内容包括:
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家长是孩子认知和成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每个家长承担起孩子教育的第一主体责任;
安全和谐幸福有爱的家庭环境构建
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和活动场所,也是孩子社会化认知的基本单元,安全和谐,幸福有爱的家庭环境构建是孩子成长的基本保障,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
亲师协作 家校共育
亲师协作是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方式,是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发展的动力,包括家长亲子关系指导、家长自愿者服务、家访活动、学校活动参与、学生课程活动参与、学校教育策略制定参与、学生教育介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