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龙传奇|金龙赶玉兔,皇帝是他做
故乡读书会,有态度,有温度。
◆ ◆ ◆
楚尾拾遗
大冶人黄金龙起义始末
清代名臣于成龙,精明干练,治行卓异,以贡生出身而官至封疆大吏,史上罕见,为世传诵。而为其赢得美名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平定麻城东山叛乱(或称民变)。《于清端政书》备载其事,《清史稿·于成龙传》亦有言及。
东山叛乱与一个叫黄金龙的大冶人密切相关,黄金龙实为“乱首”之一。《麻城县志》康熙版和乾隆版、《黄州府志》康熙版均无东山叛乱的记载,《黄州府志》乾隆版“兵事”类略述康熙十三年麻城人鲍世荣、周铁爪、何士荣等据东山作乱之事,但不见黄金龙之名。《蕲黄四十八寨纪事》等野史和时人笔记间或涉及黄金龙。
但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对东山叛乱领袖刘启桢、鲍世荣等的行迹记载比较一致,而关于黄金龙的籍贯、出身、经历却各各不同。仅其籍贯就有多种说法,或说是麻城人,或说是大冶人,或说是黄州人,或说是河南人,还有的含糊其辞(如罗威廉《红雨:一个中国县七百年的暴力史》)。总之,其身世经历,至今成疑。
本文钩稽史料,考索踪迹,以还原历史,存其声名。
东山主峰——麻城龟峰山
一
明初,大冶人黄兴淑由金山店土桥祠村迁居四会乡云程里换绦堡北部定居,后裔繁衍成庄,即以“黄兴淑”为名(今属换还桥镇靠垴村)。黄金龙即黄兴淑之后裔。
黄金龙出身贫苦,幼时于黄兴淑庄后底山麓之“天初晚”学堂念书。因屡次迟到,塾师柯月友问其原因,金龙答,上学路上,常有白兔等候,与其周旋玩乐,以至忘时。柯先生疑之,命其获兔自证。
次日清晨,黄金龙于上学路上又见白兔,便欲捉拿,白兔机警,见势不妙,遂逃往后山。金龙追至山腰一洞口,不见白兔,入内搜索,竟获长剑一柄。他乍见此物,心头一震,当即于村中池塘边磨洗。锈迹一除,剑锋外露,寒光袭人,他猛一挥剑,意欲甩掉水珠,却见池中群鸭,齐刷刷被斩去头颅。柯月友素有不平之志,知悉其事后便密与言曰:此乃天赐之物,务必好生保管,将来定有大用。
黄金龙赶兔得剑之事逐渐传开,民间遂有谶言:“金龙赶玉兔,皇帝是他做。”远近之人,皆对其刮目相看。时值明清翻覆之际,兵连祸结,民不聊生,金龙渐生异志,此后便与一帮发小,于读书务农之余,暗习武事,待机而发。
大冶黄兴淑庄牌
二
顺治十八年末,1662年初,南明永历帝被明朝降将吴三桂俘杀,次年李定国病死,以大西军为主体之西南抗清斗争至此消歇,以大顺军余部为主之“夔东十三家”成为清廷主要剿杀目标。
自康熙元年底至康熙三年秋,川陕楚豫等省几十万清军先后参加会战,仅茅麓山之役,战守双方相持半年多,参战清军达十万以上,附近各省被迫参与运粮、修路、架桥等劳役之百姓以百万计,民夫流离道路,转死沟壑。
四川总督李国英之子李雯有记云:“先是楚运自西瀼、渣溪起旱,用夫背运至茅麓山。道里险远,往返不下半月,运既无多,夫多饥毙。”浏阳知县侯朴亦有诗云:“……加之西山役,繁重不可当。夫草数千万,长驱解荆襄。卖牛卖儿女,东乡与坊厢。……”康熙《大冶县志·治忽志》载:“(康熙)三年(1664)春正月,运夫哗。”区区数字,语焉不详,实指其事。县志及诗中所言西山,即是川东鄂西明军余部和义军所占据之崇山峻岭,其中尤以广袤150余里之茅麓山为最险峻且坚固之据点。
大冶县志又载:“西山用师,县派民夫运粮,轮至第三批,三百余人中路逃归,拥聚北关外,左公铉等倡首……”由于道里险远,劳役艰苦,民夫一路死伤枕藉,哭声盈野,不堪闻问。湖南、四川等地役夫纷纷哗变、逃亡,湖北亦不例外,大冶派去服役的第三批民夫,三百余人中路逃归,拥聚县城北关外,时任县令见势不妙,避祸于民家,变民遂入县抢劫县衙和猾吏之家。
哗变役夫推左公铉为首,左公铉自称左将军,拥众欲反,官府以怀柔之策抚之,鼓吹相迎,于是公铉愈加恣肆。大冶民变虽被平息,但南方各省的反抗斗争并未止息,而有愈演愈烈之势。黄金龙暗中活动,往返兴国、咸宁、麻城诸地,联络同里胡声闻等远近有力之人,静候时机。
黄金龙磨剑池
三
因助清军夺取天下,原明朝宁远总兵吴三桂被清朝封为平西王,许其子孙长享富贵,“宜膺延世之赏,永坚带砺之盟”。康熙十二年(1673),清廷背盟撤藩,吴三桂遂于同年十一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举兵反清。
吴三桂造反,以舆论为先导,派人赴南方各地广发传单,声言满清“君昏臣暗,吏酷官贪,彗星流陨,天怨于上,山崩土震,地怨于下”,因此愤志兴兵,以顺天应命,伐暴救民。黄金龙侦得其情,密与联络,吴三桂遣梅公素、孙调元等持密札至大冶,授与官职,促其举事。十年前之变民首领左公铉,此时则追随金龙,共举大事。
康熙十三年(1674)四月,黄金龙等聚众400余人,于换绦桥立帅场,扯义旗,放言将攻大冶、武昌诸县。城乡士绅闻风而逃,亡命之徒则喜而从之。
时任大冶知县谢鑅,号碧岩,广东英德县拔贡出身,康熙十一年到任。谢鑅精干廉明,和易近人,颇得绅民之心。滇乱遽起,军需檄下如雨,谢勉力支应,不妄费民间一钱。及黄金龙之变,谢鑅起初意在劝抚,以免事态扩大。近堡大户陈元初家势雄厚,担心资财被抢,于是举家入山,立寨相抗,并主动出击,杀死义军一人。黄金龙大怒,立即指挥围攻其寨。谢鑅见事势无可挽回,一面派人赴省告变,一面命典史程云鹏率乡勇迎击义军。两军接战,义军前锋不敌,数十人被杀,后队望风瓦解,四散潜匿。
此时兵警已达省、府,上峰命黄州府、兴国州、道士洑营各起驻兵赴冶会剿。武昌分守道徐惺火急赶赴大冶,谢鑅恐大军四至,一境难安,便告知民变已近平息,勿须惊动官军。徐惺亦同其议,急发令箭止诸路兵。而兴国营参将兰泗已带兵至县,于是进攻义军藏匿山洞,捕杀数十人,乱遂平。徐惺,江宁人,字子星,顺治己丑(1649)科进士,康熙十二年以参政分守武昌道。因措置妥当,乱事迅速平定,而冶邑未遭大扰。八年后升任湖北布政使,晚年于武昌蛇山构园隐居。谢鑅亦应变得宜,人怀其惠,康熙十五年,盗劫乡民,他听信指认,诬良为盗,被免职,黯然去县。
大冶起义失败,黄金龙、左公铉等首领相机逃脱,避于麻城等地,继续组织义军反清。
黄细家在黄兴淑大屋祖堂前留影
四
广西孙延龄受吴三桂派遣,自称孙将军,身携委任状,策动大别山区反清斗争。鄂东各地民情汹汹,大有山雨欲来之势。麻城县民李攀龙偶得传单,为人举发,被解送县衙,辞连多人,捕役邹克忠乘机讹诈,以致人人自危,或恐祸及己身,便铤而走险,抢先发难。黄金龙藏身于曹家河刘启桢(又名君孚)家。刘青藜(又名自然)为刘启桢之侄,自幼丧父,启桢养为己子。父子二人仗义敢言,颇孚众望。刘启桢也收到传单,与黄金龙计议,原定七月起义,见事势紧迫,便于五月中旬占据东山,扯旗造反。
此所谓东山,指麻城县东部以龟峰山、木子店为核心的山区。参与东山之乱的“乱民”则涉及湖广黄州府治下的麻城、罗田、黄冈(含今新洲)、蕲水等县,和安徽的英山、霍山,河南的罗山、商城等县。
黄州守将王宗臣和麻城知县屈振奇合兵进剿,被刘启桢率骑兵乘夜奔袭,损兵折将,义军声势愈振。至是,湖北巡抚张朝珍委派于成龙负责剿抚事宜。于成龙曾任广西罗城知县、四川合州知州,因治绩卓著,迁湖广黄冈同知,弭盗有方,士民惊服。于因造桥失期被革职,张抚勉其戴罪立功。
康熙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于成龙到达麻城白杲镇。于成龙任黄州府同知时驻麻城歧亭,刘启桢在他手下充当捕役,主仆相得,互知根底。于成龙先发令牌传谕各地:士民被胁迫从乱者,允许自首;遭诬而反者允许自辩,免予追究。如不听规劝,“立即回省,任兵马剿灭”。此招果然奏效,变民纷纷出山,各陈冤屈。接着,于成龙只带二十余骑,直入山寨,恩威并施,竟然使刘启桢降服。黄金龙拒绝归顺,率亲信转战他处,继续抗清。
天初晚学堂遗迹(门框)
五
刘启桢起义甫被平息,邹君升在纸棚河起义,推黄金龙为谋主,据寨抗官。李家集大户家奴方公孝等聚众响应。七月二十一日晚,于成龙由岐亭至望花山,离义军山寨二十里,与众人商议是剿是抚,刘启桢认为不宜再抚,力主剿灭。于是征调各乡义勇二千余人,二十四日齐聚望花山,于成龙将乡勇分为六支,令刘启桢等五队各守一路,留马鞍山缺口,安排四百乡勇埋伏于布袋坳,守株待兔。
黄金龙、邹君升诸人探得官兵大部已至,欲避其锋,乘夜而遁。官兵急追,在项家庙抓住方公孝等,押往麻城和李家集斩首示众。
七月二十七日,于成龙发令牌命官军并各乡民人入山围攻,义军奋勇冲杀,而四面受敌,力渐不支。二十九日晚,黄金龙逃至马鞍山,为伏兵擒获,黄金龙等五名首领被解送到望花山。因黄在当地影响很大,于成龙恐义军劫营,当晚将其处死,首级送省报功。八月一日午时,邹君升亦落入官军之手,左公铉死于乱军之中。
于成龙东山石刻
六
黄金龙、邹君升被杀,大别山百姓并未屈服,康熙十三年(1674)十月底,何士荣据永宁反,陈鼎业据阳逻反,周铁爪据白水反,万野予、刘启业据石陂反,义军推何士荣为领袖,众号十万,继续反清。于成龙空城而出,督师进剿,十一月初,双方决战,“山谷填溢,溪水尽赤”。何士荣自执长矛断后,左臂断为两截,仍掩护义军撤退,力尽被俘。李公茂被俘,行至破头岭,飞身撞石,气绝而亡。鲍世荣、周铁爪等先后战死,群龙失首,义军各自为战。
叛乱初平,于成龙将黄金龙首级由省城传至大冶,强迫士民围观,一邑之民,受牵连者甚众。于成龙又于麻城龙潭冲什子寨路口刻石以纪其事,文曰:“龟山已平,龙潭已清。既耕既织,东方永宁。”“永宁”既为东山民变策源地之一(黄冈永宁乡,今罗田三里畈),又是于成龙故乡(山西永宁,今吕梁方山),他以此为自己纪功,然何来“永宁”,反清斗争此起彼伏,直到满清灭亡。而黄金龙事迹,至今仍传于民间,其就学之“天初晚”学堂为官府烧毁,石门框至1970年代犹存,今尚余残迹。(本文作者:刘远芳)
本文原载东楚晚报2021年4月7日第16版
【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