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观阳台宫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召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四代宗师司马承祯入京,命他在道教第一大洞天王屋山选址建造道观。司马承帧奉钦命在王屋山华盖峰的南麓选址,他见此处北依天坛山,地势高矗,形似凤首,对面开阔的九芝岭犹如凤尾,这里正好处于凤背之上。司马承帧认为这是“丹凤朝阳”的风水宝地,便在此处建造了阳台观。
道观建成后,唐玄宗为道观亲书“寥阳宫”的匾额,并令其妹玉真公主进山拜师学道,一时间朝野震动,道风顿盛。五代后晋之后,阳台观的大部分殿宇毁于战火,唯大罗三境殿得以幸免。北宋时,修复了部分殿宇。金代重修后改观为宫,由丘处机的弟子、全真派道士王志祐主持,重新兴盛。后来,元、明、清各代,都对阳台宫进行了多次修葺。阳台观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逐级递升,殿阁高低错落有致。宫内为三进院落,布局严谨,大罗三镜殿居前,玉皇阁座后,旁列廊庑和道院。
迈上高高的台阶,穿过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枝形饱满,树冠茂密,满树白花,树龄已逾1200多年的菩提树。这棵菩提树学名七叶树,春华秋实,花为白塔状,果实成熟后可用线串起来做念珠使用。菩提树被称为佛树,是佛门标志性树种。相传,这棵菩提树是由天竺僧人作为贡品带入中国的,玉真公主来阳台宫学道时,玄宗皇帝将此树赠给公主,公主便同司马承祯将树栽在了阳台宫中。
为什么象征佛教的树要栽在道教宫观里呢?在这里面还有一段释道之争的故事。东汉初年,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在洛阳修建了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其后,佛教便迅速发展起来。至唐时许多道教宫观甚至被佛寺所侵并。作为道教圣地的王屋山,自然不会容忍佛教的染指。这棵树由于是皇帝所赐,被栽种在了阳台宫院落的中心位置,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菩提树并不在道观的中心线上,而是在中间偏东的位置,寓意道教宽宏大量,容留佛教一席之地。
在阳台宫大罗三镜殿前,除了这棵菩提树外,还有四株古柏树,其树龄均在千年以上,这些古柏树也是与菩提树一同栽种在院落中的。进入山门右侧有一棵因两枝下伸形成蛟龙探海之势的柏树被称为“龙爪柏”。
在大罗三镜殿月台石阶右侧并列着两棵柏树,其中一棵由于长期的风雨剥蚀,致使顶部枝梢干枯,造型奇特,如一只引吭高歌的凤凰而名“凤柏”。另一棵形态清奇古怪,淡绿苍翠,清香挺拔,纹理古朴苍劲,树梢的枯枝形如飞鸟,故当地人们称为“鸟柏”。在石阶左侧还有一棵枝头造型如苍龙出海而名为“龙柏”。
拾级而上,登上月台,迎面就是阳台宫的主殿“大罗三镜殿”。这座大殿是我国现存体量较大、石雕和木雕艺术价值也较高的明代单体木结构建筑,保留有唐、宋遗制和风貌。大罗三镜殿为单檐歇山式木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五踩斗拱。大殿的木结构多采用宋元时期的营造手法,气势宏伟,制作精巧。整个大殿外雄内秀,前檐斗栱均为五踩双下昂重栱计心造。大殿的后檐和山面均采用五踩单下昂重栱计心造。在这里普及一下:计心造指的是跳头上置横栱;偷心造是指跳头上不置横栱;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跳是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跳数,出一跳叫三踩,出两跳叫五踩,一般建筑不过九踩。
大罗三镜殿相当于一般道观中的三清殿,三境是指道家三位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居住的地方,即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大罗则指大罗金仙,是经历鬼仙、人仙、地仙、天仙后,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大罗三境之名,也许更可以突出阳台宫那种皇家建筑的恢宏气势。大罗三镜殿的殿脊上大型鸱吻和脊兽均采用三彩琉璃件,工艺精美,鸱吻高达2米,脊兽多达28个。
阳台宫最能吸引人眼球的是宫内建筑上的石柱子,大罗三镜殿内的18根方形石柱和殿外十二根露明石柱,承托着大罗三境殿庞大的屋顶,石柱上那精湛的雕刻艺术,无声地宣告这里曾经是皇家的象征。这些石柱并非普通的盘龙柱,石柱通身高浮雕云龙、丹凤、瑞禽、祥兽及道教神话和人间世俗故事,形象优美,手法圆融,把明代精湛的石雕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大罗三镜殿内供奉的是道教“三清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据道经所述,元始天尊是道教诸神中的第一位神,在宇宙万物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其本体常存不灭,每当新的天地形成,天尊就降临人间,向人世传授秘道。灵宝天尊在三清尊神中居第二位,又称太上道君。太上道君初为精气紫烟,大罗三镜殿内的盘龙柱寄胎于洪氏,育为人形,诞生于西那天,位列高仙,万神入拜,有金童玉女各三十万侍行。道德天尊在三清尊神中居第三位,是由先秦时代的思想家老子演变而来的,也称太上老君。
大罗三镜殿门上的四根石柱上的浮雕代表着一幅对联和一个中联,平时我所见到的对联都是用文字书写的,而大罗三镜殿门上的对联是用浮雕图画的含义来表示的内容,所以又称做“画联”,这个在中国是非常罕见。最右边的石柱是上联,它可以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是雷、电、风、雨诸神施法降雨图,下部分是农夫扶犁耕作图,寓意天上诸神施法下界,人间才有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最左边的石柱是下联,下联要从下往上看的。下联也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是天堂,下部分是地狱,从下往上概括起来就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中联刻的是道教中的八仙,右边石柱上依次为吕洞宾、曹国舅、何仙姑、蓝采和,左边石柱上依次为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石柱下方雕有龙王和夜叉巡海图,这个场景描述的是八仙过海的故事,意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大罗三镜殿的四个屋檐转角铺作上都立着四个小木人。据说,这四个小木人分别代表周瑜、罗成、庞涓、韩信,世人认为这四人心胸狭窄,把他们放在这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的屋檐转角处,是为了警示世人。四个小木人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看样子既承受压力又被世人所指的味道并不好受。此举虽是游戏之作,但对后人如何做人仍然发人深省。
走过大罗三镜殿,登上五米高的石阶,便来到了玉皇阁。玉皇阁是一座三檐三层的琉璃建筑,高约20米,五踩云龙斗拱参差层叠,云带缠绕,规模宏伟。玉皇阁的底台四周有20根八角或方形石柱与阁内8根高达11米的通天木柱,共同承载着全阁的重量。玉皇阁虽然是清代重修的阁楼建筑,但它的建筑构件多数是明代遗留的,清代主要重修了楼顶和梁架。
玉皇阁的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四周有回廊,显得高大巍峨,颇为壮观。内部梁架为七架椽屋,四角用悬空垂龙柱。三重檐下均用五踩双下昂或单下昂斗栱,在一、三层檐下斗栱昂嘴雕饰以龙首和三幅云,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格扇窗裙板透雕云龙、荷花、水乌,线条流车物,工艺精湛,为明代木雕精品。三层阁楼全部采用琉璃瓦顶,整体建筑金碧交辉,富丽堂皇。
玉皇阁供奉的是玉皇大帝,金塑的玉皇大帝身着天帝法服,头戴珠皇冕,手捧玉圭,俨然天上的玉帝,显示出尊贵和气派。传说,玉皇大帝是天地的主宰,其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天界的地位犹如人间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人、妖、地等的一切事,权力无边。《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记载:远古时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与王后老而无嗣,一夜梦见太上道君抱一婴儿入王后怀中,醒后就觉的有孕。怀孕十二月后,正月初九诞下太子。太子自幼聪慧,长大后勤政爱民,行善救贫。后来太子遁入深山修道,功成经历八百劫,终于修成真道,飞升九天之上,得万方诸圣拥戴,成为统御三界的尊神。传称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间的日子,道观和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
玉皇阁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它四周回廊的20根廊柱,柱上雕刻的内容比大罗三境殿的内容更为丰富生动,这些廊柱浮雕是阳台宫众多浮雕中最具欣赏价值的艺术精品。廊柱上通身浮雕云龙丹凤、花鸟禽兽、神仙人物故事等图案,还有苏武牧羊、龙抓王小、李存孝打虎、桃源洞、田真哭树、羽人飞天、二龙戏珠、百鸟朝凤等民间故事。这些浮雕雕工精湛,内容丰富,形象逼真,体现了明代精湛的石刻艺术。
在阁楼后方西侧的一根石柱上雕有【乌鸦与狐狸】的故事,而这个人们所熟知的故事是出自《伊索离言》的。故事说的是:乌鸦找到一块肉,衔着站在大树上。狐狸看见后,想把肉弄到手,于是就在大树下夸奖乌鸦羽毛美丽,唱的歌更好听。乌鸦受到夸赞,为了展示自己的歌喉,就张嘴叫了一声。那块肉掉了下来,马上被狐狸抢走了。这个故事讽刺了狐狸的狡猾,同时也嘲笑了乌鸦的愚蠢。《伊索寓言》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不得而知。有人认为,阳台宫玉皇阁廊柱上的浮雕内容都是中国的民间故事,乌鸦与狐狸的故事刻在其上,说明这个故事可能最初产生于我国,后来流传国外,被收入《伊索高言》。
阁楼右侧的这根石柱讲的是明朝24孝中【田真哭树】的故事:有一田姓人家,家中有三位兄弟,名叫田真、田玉、田广,都很孝敬父母。父母临终前留下遗言:门前的这棵紫荆树不死,兄弟三人不要分家。老大媳妇知道这消息后,心想:我丈夫在挣的钱多,合在一起吃亏。于是就想尽办法把树弄死,她先把马栓在树上,让马吃叶啃皮,可树依然生机勃勃。后来她用开水浇树,把树活活的烫死了。兄弟三人看到紫荆树已死,想起父母临终的话,抱树痛哭,泪流成河,他们的精神就感动了上苍,得泪水滋润,这棵紫荆树就得以复活。
这根廊柱雕刻的是一条龙抓着一个人的腿,浮雕叙述的是【龙抓王小】的故事:传说王小少时很贫穷,父亲早亡,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可他娶了媳妇后,小两口只顾自己,不养母亲。上天知道后,派龙王抓走王小,倒立在海水中惩罚他。其中,王小谐音“忘孝”,暗中解释到王小是一个不孝之人。道教讲:“天下之大事,孝为上第一”,将这个故事刻于柱上,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孝之美德。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汉代,汉武帝派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作为人质扣了下来,劝其投降,苏武不从,被流放到北海寒冷地带牧羊。匈奴人给他一群公羊,并说:“什么时候羊下小羊方可回故乡”。苏武一直在北海手持节仗牧羊,受尽艰辛。汉召帝即位后,鸿雁捎书,派人把苏武接回来,去时40多岁,回来时已成白发苍苍的老头子,这充分表达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阳台宫,这是一组始于唐朝的建筑群,这是对遥远历史的回忆。它坐落在苍翠峥嵘的王屋山,它贯穿着古人的一种探索、向往和追求。这组建筑群不光是古代建筑艺术的见证,也记录着王屋山道教文化的兴衰。遒劲的古树、高悬的飞檐、层叠的斗拱、精美的石柱、华美的藻井、斑驳的壁画,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清晰地告诉人们:阳台宫里随处都是可以真实触摸、可以放飞想像的历史。寻访阳台宫绝对不虚此行,一定会有另一番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