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学习笔记36
二十二难
[原文]
曰:经言脉有是动,有所生病。一脉(辄)变为二病者,何也?
然: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
------------------------------------------
“脉有是动,有所生病。”- 这个脉不是把脉的脉,这个脉是经脉的意思。“是动则病:……”“是主脉所生病者:……”在经脉篇里边有。
(详参见本馆,《黄帝内经》学习笔记,《灵枢经. 经脉》篇相关笔记。)
(《难经》译文注释:十二经脉各有是动病,也各有所生病。同一条经脉会变化出两种病,这是为什么呢?)
“是动者,气也;”- 是动,是气、是表或者是经证。
“所生病者,血也。”- 这是里、人迎,腑证。
比如:当归四逆汤,厥阴的经证药;乌梅丸是厥阴的腑证药。既然是经证,那在三阴经里边,都可以用。不是说元气虚到了那么底下了, 就用厥阴药啊,不太虚时也会有厥阴证。经证,经脉不通,也可以是经证。
当归四逆汤。我上堂课不是说吗,四肢肿,尤其脚肿。你吃了这个通脉四逆汤,把湿气打出来了,再用附子理中汤,湿气就往下走,脚开始肿了。这是什么呀?腹中的湿气通过经脉到四肢,这是好事。这时候我们说别吃冬瓜皮,就吃当归四逆汤。
说,唉,这太阴证怎么一下跑到厥阴去了,风是飘忽不定的。主要是经气把它赶到哪儿,到了这个井穴就用井穴的药。所以道理《难经》的后边,(讲)井、荥、俞、经、合穴。是井穴的病用当归四逆汤来治,合穴的病用四逆汤。到时候讲到后边,概念就清楚了,千万别太拘泥。
接着说,
“邪在气,气为是动;”- 是动的病就属于气。
“邪在血,血为所生病。”- 大家看《经脉篇》,
@ 肺“是主肺所生病者”。
(附:
【原文】“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详见本馆《黄帝内经》学习笔记45)
@ 大肠“是主津液所生病者”
(附:
【原文】“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鼻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详见本馆《黄帝内经》学习笔记46)
@ 胃“是主血所生病者”
(【原文】“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qiú]衄,口喎,唇胗[zhēn],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gàn]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详见本馆《黄帝内经》学习笔记47)
把这些都背下来,你看是动则病,有一些症状。你把它背下来了,一看这个人一说这些症状都属于是动,这病就浅,就好治。如果是属于是主XX所生病,那就是属于脏腑,比较难治。
《经脉篇》你要是这样一分,虚实表里就分出来了吧。有同学问:老师你这虚实表里怎么分啊?就这么分。起码是按照《经脉篇》来分。所以说“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不是说只有学针灸的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学中医不懂《经脉篇》开口动手便错。
《经脉篇》干什么的?
教给你通过症状来辨别表里的。
“气主呴之,血主濡之。”- 气主疏通,血滋润。
(笔记者附
注:呴
动词:
1.呼气、吹气。见《玉篇·口部》。《文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何必偃仰诎信若彭祖,呴嘘呼吸如乔松。」
2.张口哈气使对方温润。《庄子·天运》:「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摘自《汉典》
《难经》译文注释:气的功能,主要是温煦人体熏蒸于皮肤分肉之间; 血的功能,主要是濡润
筋骨,滋养脏腑。)
如果
“气留而不行,为气先病也;”- 得病都是先得表病,然后才入里,一定是按这个顺序,没有上来就入里的,一定是由表及里。如果你误治也是由表及里。由六变五变三变二变一,但也有狠的,冬治不行,夏治,夏治不行,X治,反正给你弄的XX,那就是一下一下,三天内就到里,到少阴、厥阴了。
你们看那个《伤寒论》太阳病篇,太阳病分三卷,三卷里边,后两卷里边都有怎么主死,怎么怎么死,是吧。一般来说,太阳经元气最足啊,怎么会死?主要是猛的去攻,猛的去打,太阳病也会死,往往是误治。
这是得病的次序,有的中医,或者什么人就说了,脉象没有什么寸关尺,浮中沉,就是什么什么脉,一说就行。没那么回事。现在我不用说了,你们已经明白了吧,不是我说的。
再说了,那也是一个问题,就说这个脉,把的这个是气脉还是血脉呀?血脉。说白了就是血管。但是,气为血之帅,是不是气脉在这儿走,血脉在这走(老师用手在手腕处比划),一块走啊,是不是这样?从解剖上你说不通。但是真正的从病理上来说,是元气足,心脏搏动有力,这个力量是不是一种能量啊。
能量在中医里讲就是气呀,心脏这个鼓动,像水泵,泵的压力大,说明元气足。元气足泵血的力量才强,这叫气为血之帅,并不是说气和血沿经脉一起走。这怎么走啊,从物理上也说不通。
那你要说把脉,就这么一个血管怎么出来寸、关、尺了呢?
如果说可以做模型什么的,做这么一个胶皮管,胶皮管到前面收敛一下(变细一些),再往前就是这个末梢(老师用手指着指尖处)。
@ 如果说气不足,你这么一按(老师做手按脉的动作)它能动;
@ 如果气足的话,你一按下去,它使劲的顶,总能顶过去。
为什么呀?
因为咱们把脉,并不是说把这个血管放在桌面上使劲按,(血管)是在筋骨之间。(老师画图)这是手腕的断面,一个椭圆形,这是两条筋,这是高骨,(血管在筋与高骨之间)诊脉时手指肯定按不到底。要想按到底,除非手指竖起来,成90度。
(见截图:
)
这样按才能按到底。那就是伏脉。
(附:伏脉,脉学名词。指一种脉象。脉来伏隐,重按推筋着骨始得。或曰:极重按之,着骨乃得。 见于邪闭、厥证、痛极等病证。《难经·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摘自《百度百科》)
一般的正常的把脉,这边有骨头,(手指)是呈45度角,来把脉。
(见截图:
)
(手指)千万别成垂直,也不要平。平了,沉脉就把不准。一定要45度,而且腕下垫脉枕以后,手腕要折下来。
(见截图:
)
手腕不能直,高骨位置已经定了,你往这一按,正合适。如果手腕起来就会顶着(把脉的)这个手指头,向肘部走半个手指头。那么在高骨这个地方卡着,往往就能把这个脉按死,就不准了。
(血管两侧)有筋有骨头,那就一定按不死,一定它这个血能够流过去。
但你说,这个沉脉,或者血流不过去,或者还有什么情况。什么情况呢?咱们现在不能细说,起码有一块,寒邪过重,或者说收敛特别强,肝主筋,是不是,因为什么,所有血管都是筋,那么肝,如果是收敛过强,这个脉,里边这个血管比较硬,所有你按着它,就是弦脉比较有力。
如果是寒邪过重,或者说散的力量过重,而不收敛。散的话,比如说滑脉,我一按怎么能滑过去呢,记住,有寒邪或者是厥阴收敛很强,脉很硬,按不到底,按倒底它也过不去。
假如说是滑脉,
@ 如果散的话,这血管一定宽软。
@ 如果是敛的话,血管一定是硬。
如果软的话,一按血管变扁,而且你上边按下来的话,下边的血管会往下沉,因为它软,血液一冲就从下面冲过去了,血管下面就沉下去了。
如果你一把,寸脉有力是什么呢?往往是末梢被堵住了(老师指着手指尖),堵住了以后,血流往前一走,(到指尖后)前面有一个回应,往回走。就像钱塘江那个大潮,往前走撞到岸上,它会往回走。脉往前走,砰前面往回顶,这就是寸脉有力。顶的力量大就到了关脉,这个大家细琢磨吧。
我跟大家说,谁要是问这个问题,或者是怎么着,不要跟他论,去解释,自己去琢磨。只要是一论,他一定是别有用心的问,在论输赢,或者看你笑话。碰见这种人不与他论,踏踏实实做学问。
正确的东西是要做铺垫的,需要许多知识做基础,现在的人都是急功近利。他那个病,你就说怎么治,怎么怎么,你赶快给我治好了,就这种人你怎么铺垫,能够跟他说清楚呢?千万不要跟他论。
就象达尔文说,从猿到人,这个理论对不对,不管。有人说,你看动物园那个猴子什么时候也变不成人。有一个大的铺垫,这个达尔文,全世界几乎都跑遍了。他看到了多少,你看到了多少。(他的理论)一定有一个大的基础做铺垫。
这些内容都是《内经》讲的,我都能给你讲的通,你要是从头到尾听下来的人,前面(的内容)我都给你关联。不要急功近利。
--------------- 休息一会儿。------------------
“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笔记者附:气传之於血,复受贼风,故血壅不濡而病。摘自《八十一难经篡图句解》)
“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 一定有先后,回去可以看一看《易经》的《周易.系辞》。
(笔记者附: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天尊地卑,”- 有先有后,有高有低。地卑,不是卑贱,而是地位低,指的位置低,不是卑贱的意思。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有刚有柔,先刚后柔,先腑后脏。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都是定了的。既然都是定了的,你就要顺应这个规律,别瞎来。别想着我要给你怎么着,一定要记住不要听病人的话,你只听他什么呢?他求你,你就给他治,其它他说的乱七八糟的你别管。他要是急,让他找别人去。
好医生是上帝,坏医生是恶魔,他只要你的钱。
其它的我就不念了。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平常有人问,说你这个《阴阳应象大论》“其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脏为肝”在什么,为什么。 起码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只有天没有变化,只有地也不行。天地交媾才能产生变化。既然变化,就要在变化中对待任何事情,不能简单从事。下面自己去看去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