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爹俺娘||感恩不止在父亲节
俺爹俺娘生活在陕西省岐山县青化镇童峪村一个普通的乡村里,爹娘都出生于一九四四年,经历过自然大灾害、困难时期、大锅饭、文化大革命和毛主席时期的大修水利劳动,劳作、艰辛、苦难和拉扯我们兄妹成长是爹娘给我说的最多的话题,我们兄妹五人,三个姐姐为大,一个哥哥,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爹娘和整个家庭在农村经受的还有屈辱,很多农活、家务自然而然的成了我的便饭,小时候上学时和别人不同的是爹娘的年龄明显比别人的父母超出很多,这就更加深了我对爹娘的理解和心疼,如何留住他们,八十年代关中的农村还是不富裕的,很少见到照相机,直到1986年,家里有个出国回来的叔叔带回来一台照相机才给我们全家拍了第一张照片,后来,看着一天天变老的爹娘,想记录他们的愿望越来越强烈,1998年,我上高中,无意间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山东籍摄影家焦波老师用相机记录爹娘的经历触发了我的心灵,可以说是震撼了我,与焦波一样的想到了,但是我却没有做到是我那时的遗憾,也是因为那会还在上学,经济紧张买不起一台照相机,大学期间焦波成了我精神生活的偶像,也直接影响着我开始去拍摄爹娘,从零开始学习摄影,各种摄影理论、实践拍摄成了我业余生活的主题,平时工作忙只能抽时间回去给爹娘拍照,爹娘的生活起居,劳作,收种,修建房屋等等成为儿子记录爹娘的素材……
关中农村生活的农耕、夏收时的劳作对身体和精神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刺激,刺激越深,感受和记忆就会越强烈,我有过这种经历,难以忘却,现在生活在城市,爹娘还是依旧生活在农村老家不愿离开,每年的农耕、夏收我都尽量回去帮爹娘干农活,回去的借口是想休息几天,更重要的还是想在爹娘身边多呆几天,农村得天独厚的美好现在很多人视而不见,没有触动,更没有了过多的关注,生活的艺术离不开生活本质的深层次体验,夏收时机械化的收割没有了小时候爹娘带着我们手割、碾场、扬场、晒麦、交粮的体验,童年的记忆一去难以复返,关中那个熟悉的村庄爹娘依旧在生活着,在坚守着……
爹娘老了,真实的走进了他们的暮年,我在外面工作,我知道爹娘时刻牵挂着我,我也想他们......每当城市华灯初上,在霓虹灯闪烁的时候,总会想起之前在家乡时的生活,想起我的爹娘,想起小时候睡在爹娘身边听他们给我讲故事,讲他们年轻时的经历,可现在不能天天陪在爹娘身边了,那种孤独,那种撕心裂肺的思念使人难以入眠,现在爹娘还在,除了好好照顾外我们别无选择,等他们都不在了再想去照顾却没有了机会,那时就只有等着痛苦和遗憾吧,这种痛苦和遗憾会使人一辈子都再难以弥补……
用影视拍摄的方式来记录我的爹娘和他们相濡以沫的生活,希望这种拍摄能记录下我的“关中爹娘”辛劳的点滴,记住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以此来感恩并献给我的爹娘,献给天下的爹娘……
“看俺爹俺娘,拍俺爹俺娘,孝敬俺爹俺娘”,爹娘恩深似海洋,希望人人捧出心中爱,中华孝道放光芒!
(作者:丁炳强)
一起劳作了五十多年,这是爹娘第一次在田地里合影。
一生艰辛,一生倔强,这就是俺爹!
一生辛劳,一生沧桑,这就是俺娘!
给爹录像,娘在一边好奇的观看。
2015年正月初三,家里招待客人,开席前,爹端着一碗臊子面先泼汤敬神,这是关中特有的习俗。
丁炳强,男,党员,汉族,1981年生于陕西岐山县,现居西安,国家高级摄影师,师范专业本科毕业,师从摄影家焦波学习摄影,1999年开始拍摄自己的爹娘,一直坚持在拍摄《我的关中爹娘》的道路上,作品被国内诸多媒体报道。
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人们都忙于生活,忙于各种各样的应酬,忙于各种复杂的关系中,很难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炳强从事摄影以来,师从国务院图片库艺术总监、著名摄影家焦波先生。多年如一日,坚持摄影,并用所学记录父母生活点滴,难能可贵,让我辈汗颜。
(欧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