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速报 ┆ 福建安溪:“导师帮带制”激发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种植淮山要讲究土壤、选种、间距,平时要加强田间管理,施农家有机肥。”师傅陈主义的话,村民陈木水时刻记在心头。在导师的手把手帮带下,陈木水通过种植淮山实现了脱贫致富,盖起了两层楼的新房。安溪乡村导师陈主义就“淮山种植”等专题,结合村民喜爱的农谚,给山格村300余名农民群众传经送宝,带动脱贫致富。
据悉,福建泉州安溪以县级导师团成员为主体,深入田间地头,用“普通话+闽南语”“讲理论+讲技术”的直白方式,说农家事、谈致富经、开善治方。全面推开乡村“导师帮带制”试点,选优建强导师队伍,注重以老带新、青蓝接续,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导师帮带制”在茶乡大地薪火相传,渐成燎原之势。
精准选配导师,
把“老乡镇”“土专家”用起来
一支优秀的导师队伍,是“导师帮带制”成败的关键。安溪县在选优配强导师上想了不少办法、下了许多功夫。明确乡镇年轻干部、软弱涣散村和相对后进村党组织书记、新任村“两委”成员、村级后备力量等四类帮带对象,精准选配导师。
破除年龄、行业、职务、身份等界限,在坚持“老乡镇”“老支书”“田秀才”里选导师的基础上,把优秀镇村干部、农村实用人才、党员致富能手、制茶工艺大师、高层次人才等选入导师团队伍。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的方式,颁发“乡村导师聘书”,目前已遴选县级导师团成员50人、镇级导师团成员48人、村级导师团成员60人。
按地域相近、镇情相似、资源禀赋接近的原则,全县24个乡镇划分为4个党建联盟,将县级导师团划分为4支乡村振兴服务队,每队人数10-15名,每支队伍设1名召集人,分别挂钩指导1个党建联盟,对镇村两级定期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实用技术推广、现场答疑解惑等,形成兵团作战、互学互比的帮带氛围。
全面摸排梳理镇村乡村振兴中存在的堵点痛点,分门别类建立问题台账,根据导师的优势特长“点穴式”选派。安排“老支书”帮带新书记,传授群众工作方法;安排专业人才、技术能手帮带薄弱村村书记发展村集体经济;安排乡镇老干部帮带年轻干部,提升基层工作能力。
突出以干提能,
让“实践课”“竞技场”火起来
“说十遍不如带着做一遍。”要确保帮带效果,一方面导师将田间地头当课堂,面对面地教、手把手地带;另一方面进行“一对一”跟班式培养。安溪先后选派17期429名软弱涣散村、薄弱村村主干到导师所在村挂职锻炼,提升强村富民能力。挂职锻炼以来,落实村财增收、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旅游等项目630多个,其中有37人被评选为“十佳”村主干,74人当选县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
此外,充分发挥导师所在村示范效应,以强带弱、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乡村导师谢再添将“730议事厅”经验推广到城区32个小区,推动邻里事、邻里议、邻里定,化解了一大批邻里矛盾纠纷。全国首批“淘宝村”灶美村支部书记廖桂金通过跨村联带,带动7个周边村发展电商产业,全部入选全国“淘宝村”。
既“保驾护航”,又“放手压担”。安溪把大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城区大三环开发等重点项目作为帮带年轻干部的主战场,抽调168名年轻干部一线磨砺、墩苗成长。在“老乡镇”带领下,仅用2个多月就完成大白濑移民补偿安置协议签订任务,创造了重大工程移民征迁的“安溪速度”。
完善管理机制,
将“活机制”“硬指标”立起来
安溪出台乡村导师《管理办法》《考评细则》,就导师资格、选聘、职责、行为规范、考核等作出明确规定,督促乡村导师学在前、做表率。建立考核反馈制度和“一对一档”成长档案,每月结合年轻干部工作时序进度和现实表现点评分析,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定期开展帮带双方“背靠背”评议,每年评定等次,动态调整充实导师队伍。
为了完善奖励机制,安溪给予导师每月1000元的工作补贴,优先推荐表现突出的镇级导师列入县级导师库,享受泉州市第六层次人才待遇。注重增强导师团成员的政治荣誉感,对临近退休的“老乡镇”举行荣誉退休仪式,对累计在村任职30年的“老支书”颁发荣誉奖章,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帮带名师”“成长之星”,对帮带成效明显的导师优先吸纳为“两代表一委员”,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
日臻完善的“传帮带”制度,激发了基层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开展“同台竞技、同步提升”拉练活动,搭建“青年读书会”“青云联盟”“一日书记”等平台,定期让帮带对象展示个人成长,激励互比互学、提能提质。开通“安溪乡村导师团”微信专栏,定期录制“以案说法”小视频,晾晒帮扶进展情况和帮扶心得体会,推动乡村导师做法互学、工作互促。
安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友爱表示,“导师帮带制”带出的不仅是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更是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思想情怀,下一步,将发挥好导师帮带制“指挥棒”作用,打造乡村振兴人才的“蓄水池”,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张锦川)
稿件来源:《组织人事报》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严晟昱
制作设计:张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