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是塑造人物应掌握的技能

在写作过程中,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人物是写作的灵魂,环境、时间等其他要素都是围绕人物建立的。人物只有与写作者产生联系,才能与读者产生情感的交流和共鸣。

有时并非写作者在写人物,而是人物在书写他们自己。这种“共情”能力,是写作者塑造人物时应当掌握的技能。

一、充分了解作品中的人物

我们要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将作品中的人物当成自己的爱人,难舍难分,彼此靠近,甚至融为一体。

人物的成长有时要贯穿作品的始终,而有时作品只会呈现人物成长的某个阶段。作为写作者,不能只知道作品中写出来的那一部分,对于没有写出来的也要十分清楚。

对人物的了解,包括人物出生在什么地方,父母是何许人,家庭状态如何,家庭对他的成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他有什么样的特殊癖好等等。这些尽管在作品中没有写出来,但作者一定要在脑子里构思出来,就像了解自己的爱人一样。这样,才能真正把人物的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真实、有特点、有个性。

有的人物一眼就能分辨出好坏,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电影,从开始就可以分清楚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因为他们身上似乎有着某些标签,而且他们在作品中的形象是一成不变的,自始至终都是如此。

而大多时候,人物是复杂的,性格也是多变的。在他们身上,会交替出现“好”与“坏”的特质,他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清楚,也很难得出明确答案。这样的人物形象会更加生动,也更真实可信。

人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善良的人也会有恶的一面,丑恶的人也会因为善念做一些好事。人是无法被定义的,只能用一些事情去反映他们的特点。

所以,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人物,尽可能多地展现人物的内在,尽可能写出人物的发展轨迹,这样写出的人物才会更加丰满可信,才能得到读者的接受和喜爱。

二、释放人物的天性

作品中的人物,就像自己的孩子,有着独特、自主的成长轨迹;既有自由,又有依赖;既需要你,又想离开你。

在开始写作时,我们可能会赋予人物一定的身份和性格,但随着故事的推进,人物也在不断成长,就像我们的孩子,有着自己的生活和想法。

作者不是万能的,不能主宰人物的命运。人物就是人物,作者一定不能干预太多。

作为写作者,要把作品中的人物当成自己的孩子。孩子是自由的,有着自己的天性,既有成长的烦恼,又有成熟的欲望。

写作时,要切忌局限于条条框框,要顺着人物的成长脉络去写,给人物的个性松绑,释放人物的天性,让人物自由发展。

三、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生而为人,由于受教育、环境、制度、规范的影响,通常会在规定的范围内循规蹈矩地生活,但一旦被置于绝境,或者独自一人面对诱惑时,常常会流露出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等弱点。

写作时,一定不能对作品中的人物太仁慈,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敌人,将他们置身于某种逆境中,发现他们隐藏的缺陷,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准确抓住他们的弱点和软肋,等待一招击中的机会。这时的他们,才是最真实的,最可信的。

之所以这样残忍,主要基于三点考虑。

一是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全面、真实、可信。因为人物身上那些与日常生活相差很大的品质和特点,只有在极端的情形下才能闪现。

二是可以帮助人物在磨砺中不断成长。人物角色的成长过程,也就是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人物只有不断地经历各种的困难、苦难和灾难,才能成长得更快,成熟得更好。

三是可以很好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或者某个不为人知的瞬间,好与坏才会悄然间发生转变,这才是人物最真实的本性。

需要注意的是,写人物不仅仅要写人物本身,更要写不同环境下人物的不同状态。不同状态的呈现,特别是极端环境下出现的反常状态,才能真正表现出一个人邪恶或者正义的一面。

描写人物,要尽可能给人物设置更多的场景,逼迫人物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这样才能使人物的性格呈现统一性、和谐性、矛盾性和多样性。

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设想人物的性格和生平,但当人物活起来之后,就会不受写作者的控制,而是按照自己的模样去说话、做事、成长、选择。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就是这个模样。

作为写作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旁观、见证、欣赏、体会,而不是代替或者改变他们的命运,更不能随意地评价他们、左右他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