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三十六

一口气回顾,错别字不改。

6

1991年,小学一年级。我不记得发生过什么值得说的事。我一直很佩服各种回忆录能在四五岁时还原那么多记忆。其实即便是一些片段,不仅无法保证不失真,也记不清准确的日子。

成绩不错,代表本村小学去隔壁村参加什么考试比赛,“座位”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某天做作业发现完全不会,着急哭了。头很大,村里人都叫我大头。头很扁,所以大头变馒头。

我大概到三年级的时候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智商很普通,因为发现自己永远是第三名。而且很明显有些题你苦思冥想不知如何解,班里的第一名就会。这种挫折的意义就是从小就被动接受自己不是什么天才,真的普通。

但喜欢瞎琢磨也是天性,我小时候有很多疑问,很像一个科学家传记里常有的桥段,比如为什么木头可以浮上来,砖头却沉下去了?村里上过中学的人说,因为密度。我就想,啥叫密度?听不懂。大孩子又跟我炫耀,说你是个boy,就是英语里男孩子的意思。我也不太懂,既然都用拼音字母了,为啥不叫“nanhaizi”。我的脑子里有无数个为什么。这多多少少也造就了我今天的性格,喜欢追问,也就变得喜欢沉思。喜欢看书就自然而然了。

12

1997年,小平同志逝世,被老师拉到操场去默哀了几分钟。然后那一个月的电视全都在播放邓小平的故事。按理说,也就是按现在很多家长的担忧,害怕公立教育上的一些令人不悦的内容,实际上都是瞎操心,别说小学生了,中学生都不懂那些操作。初中开始上政治课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下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精神文明建设……没有一个名词我是理解的。就是中考要考,死记硬背。

香港回归对一个12岁的少年意味着什么呢,不必有太过深入的联想,只是意味着有看不完的联欢会。群星大合唱,歌词我现在还记得,“用真心爱无穷,物换星移天地中”。

在农村的初中我还是个尖子生,而且感到很轻松。道理也不难理解,好的学生都已经进入重点初中了,我这是“鹤立鸡群”而已。等到我考入重点高中之后才发现,我在班里排39名。座位号就是按照中考成绩排的,一个年级8个班,我在同届什么水平,毫不起眼。也就是这个时候,14岁的我再一次坚实地感受到什么叫“山外有山”。

18

这一年我已经大二了。突然来了非典,学校食堂安排免费中药汤。也跟着传言去买了一些板蓝根。大学时代,醉生梦死,有了电脑就再也不想上课了。每天混BBS跟人互骂。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大概就是在这个阶段得到最初的锻炼。当然,互联网也让我意识到世界如此之大,简直有看不完的东西,学不完的知识。我大学四年,几乎都献给了书和电影。

2006年,我21岁,大学毕业了。那年头有什么工作,翻遍了人才网也没有,不是销售就是储备干部。能进戴尔这样的知名外企当个电话客服月薪3000+已经属于幸运儿了。戴尔连我的简历都不看。很多人很自然也选择了考研,为了转专业,为了学历更好看,为了能够更加顺利靠近银行这样的好单位。

我记得当初临毕业看到BBS上已工作的学姐分享自己在中国移动的滋润待遇。羡慕到令人绝望。在2006年-2007年,面试了不下50次,毫无竞争力。那种绝望不是今天加班加点喊累的人可以体会得到的。没工作没收入,更不好意思跟家里要钱,我估计父母更加绝望,好不容易伺候到大学毕业了,找不到工作。

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有了心理阴影,都不敢投简历,觉得面试也是白跑一趟。整体窝在出租屋里上网,每天每天上网。说实话,命运很有意思,因为整天在网上瞎混,结识了如今的朋友们。那个最大的节点自然是罗永浩的牛博网。从这牛博网这个支点开始,虽然现实中我是个落魄的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但在网上结识了好多朋友。

24

熬到毕业的第三年了。我是大学同学里混得最差的那一位。同学们都有像样的工作,我无处可去,想过去当仓库管理员。也试着开淘宝店,但其实我不仅不擅长,而且资本也不够。懒惰还是勤奋的确要分开看,有些事情做不来。也被父母安排去一家保险公司当业务员。完全不对路,我连几联几联发票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说开口跟人寒暄。我深知自己一丁点这方面的能力都没有。后来索性就不去上班了。基本工资400块钱+业务抽成,我两个月零业务。只好放弃了。

在家看电视,电视上有本地的招聘广告,说需要文案什么的。反正都已经这样了,还挑什么呢,去试试吧。所以这份工作是在电视上找到的。就是那种看起来像骗子的招聘信息。那老板问,去西北可以吗?我说可以。2000块钱一个月。我淡定回复可以,实则内心狂喜。就这样在某一天坐着长途大巴去了大西北。其实就是打杂。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福建。

在线上,饭否在这一年被关闭了。通过牛博网和饭否认识的网友就聚集到了QQ群里了。一开始可能还有个MSN群,里面有著名作家阿乙和叶三。这个小群里面都有谁呢,有如今的当红脱口秀演员李诞,还在广州上大学。还有朱萧木,还在美国学建筑搞摄影。

在大西北的日子过得很轻松,每天活不多,时间非常多。依然保持着上网看书看电影聊QQ的状态。因为有收入,也没有噪音,心平气和地看了很多书。初次接触经济学就是这一年开始的。第二年的春节前,聊了好久的QQ筹备网友见面。我第一次去北京,东哥开车载着李诞和无尘这两个大学生去机场接我。哎呀,真的太好了。再也没有那样天真而纯粹的情谊了。没别的解释,都是缘分。

在北京的三四天,我和李诞、无尘就像旅行教科书里安排的那样,身无分文地逛了南锣鼓巷、798、后海,还去人大听了一场阿城的线下演讲。标准的文艺青年操作。

也就是这一年,冥冥中好像注定了我得去北京了。我辞掉了大西北的工作,又失业了。看到老罗英语培训说零基础培养英语老师。我心说,要不去试试吧。呵呵,其实是给自己找个借口,好跟家里说,不然我去北京干吗呢?找工作?找什么工作?谁要你啊。

最重要的是有个叫刘巍的网友在中科院有床位可以让我免费住宿!这个刘巍是一名低调的交际花,横跨文艺、曲艺、科学等各种界,如雷贯耳,但你们不知道是谁。坐落在保福寺桥的中科院的刘巍的宿舍里,我住过,李诞住过,单立人的石老板住过。当然他们都短暂停留,我很无耻地住了好几个月。

但是最关键的线索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中国脱口秀源头已经被找到了,不是上海的笑果文化更不是北京的单立人,而是保福寺桥中科院宿舍。我后来不小心成为知名脱口秀演员的灯塔也终于得到了合理解释。

我在刘巍宿舍整整看了一个月的美剧,《波士顿法律》《绝望主妇》伴我度过每一个寂寞的但呼噜声巨大(刘巍的呼噜声可以从保福寺桥传到清河)的夜晚。我通宵看剧,白天睡觉。日夜颠倒了一个月,老罗英语培训的面试时间到了。我慌了,跟刘巍说,要不算了,我过两天就回家。刘巍哈哈大笑,安慰我不如去见识一下,顺便出出洋相。我觉得刘巍的建议非常合理,来都来了。去了,面试,自我介绍,中文英文,傻逼了。满足了一旁偷笑的刘巍。

在我依然迷茫前途无望的2010年夏天,毕业四年了,我在刘巍宿舍准备好回福建的日子。6月份,唐拉拉组织了个饭局,东哥捎上我一起。然后在饭局上听说网易在招人。有个叫胡漾的中年男子问,你们谁认识靠谱的年轻人,我们网易好缺人啊。我心说,我啊。

具体过程不说了。总之,我用对方难以拒绝的诚恳和明摆着的能力得到了网易的一份工作。没别的,主要就是赶上好时候了。硬要分析也可以,我过去数年上网看书交友积累的一次兑现。否则机会给你也不一定合适。编辑这个活,且不说优秀与否,绝对合格。

30

就像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的主题一样,追溯过往,很多在当时看不出来的点都很自然地在未来连接起来。这一年在老罗的盛情邀请之下我去了锤子科技。认识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同事,因为每周跟罗哥还有中国最优秀的广告人之一二总闲聊,一年下来学习到的与品牌有关的理念比在广告公司干十年都要深厚。我很感激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36

今年我36岁了。过去这六年写了快1000篇文章,阅读数半死不活,这两个月呢广告也在肉眼可见地减少。但是有没有广告我都会写。我看了更多的书,写了更多的字。人也变得平和。有了家庭和孩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责任带来的意义还有幸福。

如果抛开个人感受,纯第三方观察我十几年的变化,多数人都会说我靠,你进步太大了,简直飞起来了。我也不用假装谦虚了,事实就是这样。今天的我哪里是十年前的我可以比的。我就是活生生的人可以进步的案例。这一切除了运气好赶上好时候,剩下都是耐心积累来的。

然而,随着生活的逐渐变好就会察觉到,人会对曾经渴望后来拥有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然后就又进入不满足的状态,开始渴望更多。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问题在于接下来怎么办。

想要获得持久平淡的幸福感,就需要跳出这个怪圈。最近看书才知道,这是斯多葛主义早就发现的秘密。而且提出了一个特别管用的技巧,消极想象。人要如何对已经拥有的东西保持渴望和热爱,就是想象一下你随时可能失去。事实上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会死去,一切意外都有可能。想到这些你就必然会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巧的是,我自己因为看书太杂喜欢瞎琢磨,其实这些年也已经逐步明白了这些,在过去也写了大量相关文章。所以我看斯多葛主义的那套生活观觉得很亲切。正如我看到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感觉一下子就通了。

今年开始学习投资,一口气至今看了不下20本投资相关的书籍。算是踏上新领域新征程,条件也具备了,年纪也到了。投资这件事,至少在“道”上面有自己的坚定认识,因为巴菲特那一套东西能懂就是5秒的事情,不懂说再多也没用。大道至简,剩下的不过是“术”。当然,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炼,尤其是心态。

总之,坚持广泛阅读给我带来的财富无法用金钱衡量,我会继续不停看下去。所以值此我三十六岁生日之际,推荐三本最近看到的特别优秀的图书。都是茫茫书海中精挑细选的。当然肯定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只能代表我个人的喜好和判断。

然后,不如顺便扶贫!买本《暗中观察》,凑个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