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之“潘”溯源

娘罓谈历史已关注今天11:53作者徐江伟授权发布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叫“潘多拉”(Pandora)的女人,是天神特意送给人类的礼物,临行时,天神给了她一个密封着的盒子,并告诉她万不可随便打开。但在好奇心驱使下,她打开了盒子,致使诸恶蜂拥飞出。原来盒子里装满了瘟疫、灾祸等诸多恶事和坏消息,但底层却装有人类美好的“希望”。潘多拉见状惊恐万分,赶紧把盒子关上,但已来不及了,诸恶已遍布世界,而美好的“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盒子就被她关上了!这就是“潘多拉盒子”的来历。但“潘多拉”的本义是什么,已经谁也说不清楚,西方文化中是找不到了。有人据故事推测,“潘”是所有的意思,“多拉”是礼物的意思。但这只是想当然。因为希腊神话中的“潘”亦指丰产女神,与此关联的英文词汇Panic,指莫名的恐慌,Panda指大熊猫,都对不上的。这个“潘多拉”其实是典型的藏语词汇。藏语的“潘”(???paen?)意为“有益、好的、中用”,例如,藏语把“益鸟”叫作“潘雀”(?),把“益虫”叫作“潘爬”(),把“利益”叫“潘巴”(??)。并且,这个“潘多”(??pan?to?)至今还是藏人常用名字,有“为尊一方、利国利民”之义,后缀“拉”是尊称。笔者以为,出现在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是文化传播的结果,仅采用了这个名称而已。青藏高原上有很多以“潘”为名的地方,例如,昌都到甘孜一带古称“潘域”(??apan yul?),就是“潘国、潘地”的意思。西藏的东北部是“松潘高原”,一片由积石山(阿尼玛卿山)、岷山和西倾山围拢之地,遍布丰茂的高山草甸,自古就是高原民族向外迁徙的一个原点。《贤者喜宴》说,古藏族四大家族:塞、穆、董、东“世居潘域”,这个“潘域”应已指整个青藏高原。在争夺战争中失败了的,被迫向外迁徙的古羌藏类游牧民族,很自然地就会把这个“潘”或“潘域”的称呼带到新土地上去,以致遍布整个欧亚大陆。例如,在西迁之路上,天山山脉的中段,博格达峰南侧,有叫“吐鲁番”(Turpan)的盆地,就是“吐鲁潘”的异写(元代记作“秃尔班”),在藏语是“最好、上等”的意思,这是突厥语读法,故中间的“儿”音特别重。这是青藏高原下来的游牧民族向西迁徙途中的一个中转站。再向西的话,新疆喀什一带有叫“疏勒”的国家,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都城叫“盘橐城”。这个“盘橐”(pan tuo)是“潘陀”的异写,藏语意为“大益、大利”(定语后缀,藏语特征)。向东看,北京延庆古称“潘地”,传说帝舜建都与此。直到商代,这一带仍有叫“潘子”的部族国家。再向东,朝鲜人中多有以“潘”为姓的,据说总数不少于10万,著名的有“潘基文”,担任过联合国秘书长。继续向东,跨越鞑靼海峡,日本的英文名叫“杰潘”(?Japan ?d’p?n?),放在古羌藏语里就是“王潘、第一潘”的意思。这个称呼应是日本人自己提供的,西方人用英文字母注音而已。就像当时香港土著人提供的称呼是“洪空”(?Hong Kong?)一样。现在日本人自己也说不清Japan是什么意思了。笔者以为有如此称呼是不奇怪的,远古日本人中,很大一部分是渡海而去的内陆高原游牧民族。

广告每天一片肉苁蓉,50岁大妈震惊,肉苁蓉的服用禁忌,必须了解最为典型的是广州的古称“番禺”(pan yu),就是藏语“潘域”(??apan yul)的注音异写。并且是广东出现在汉文史书中的最早地名,《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就有了,曰:“番禺之西,八桂成林。”秦始皇三十三年,设番禺县,为南海郡郡治之所在。《史记·南越列传》中还有“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可以立国”之语,说明这个称呼存在年代已经非常久远。所有这些“番禺”,都读作“潘域”。广州市内至今还有“泮溪”“潘田”“潘涌围”之类名称。汉初史料中还有写作“善禺”的,正是对“潘”(番)为何意的注解。继续往南,越南曾有叫“潘”的王朝,亦叫“蜀潘”,说是古蜀国叫“潘”的王子南下建立的,他打败原来的雄王,取而代之建立了新王朝。在越南传说历史中,最早的叫“鸿庞氏”,是中国神农氏之后裔,首位君主名叫“禄续”,但后世称“雄王”,也叫“雒(luò)王”,历时达2622年,才被“潘”朝取代。到了秦代,秦将赵佗于建立南越国后,南下攻灭了“潘”朝。由此可见,整个一个越南古代史,就是古羌藏类游牧民族南下征战的结果。如此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广州、香港和越南都有玉璋出土,越南出土的玉璋与三星堆玉璋竟然一模一样。2006年,中越两国专家又在越南义立遗址发掘出了更多的与三星堆文化、古滇国青铜器如出一辙的文物。越南的“鸿庞”在藏语是“不败之神”的意思,“禄续”是“龙巫”的意思,“雄王”是“狼王”的意思。古越南王亦叫“雒(luò)王”,在藏语是“下部之王”的意思,因为高原民族习惯用上、下来标识地方,不习惯用东西南北之类方位概念。例如,藏语把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以及地势较低地方的藏人部落叫“洛巴”,意为“下部之人”。玉璋是夏文化代表性器物,竟然出现在了属于印度支那的越南,说明什么?说明古羌藏类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并不是一种孤立现象,这种向外迁徙扩散曾是全方位的,一波又一波地发生着的。越南有玉璋,并不是因为那里需要“治水”,而是古代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使然,与青藏高原气候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只不过他们的主要迁徙方向是黄河、长江流域而已,印度支那湿热高温的气候环境是高原民族一下子很难适应的。附图:广州、香港和越南出土的玉璋

左和中,广州增城墨依山遗址出土玉璋。右,香港大湾遗址出土玉璋。

考古学家高大伦在研究越南义立遗址出土的玉璋满族文化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