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愁一种
我总不大相信在现实生活中活得如鱼得水的相对世俗的人能写出什么真正的好作品来。我相信文如其人。但我们真正了解哪一位作家或诗人呢?
我是否了解我自己?
写了那么多年以后,有时在静夜里抽着一支烟想一想那些自己喜爱的作家,透过他们的作品,我似乎看到了一颗别样的心。鲁迅也好,托尔斯泰也好,卡夫卡也好,安徒生也好——他们写作的一生大约也是为着内心的写作,是为着自知而知人的写作。对照我们当下的写作,当下的一些作家来说,又有多少人真正像他们那样呢?他们那样的写作,也是深入灵魂的写作;那样的写作的作家,当下实在是屈指可数。然而,大家写着,为着写作的爱好与追求也好,为着发表获奖成名也好,仿佛都缺少一些对文学的真诚而灼热的,纯粹的爱。那种爱的源泉,仿佛不是源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生命,而是更倾向于一种物质现实的镜像反射,一种缺少实质的精神的虚空的描述。所谓深入生活,深入底层,常常也不过是一种照猫画虎而已。
在我看来,若没有了一颗赤子之心,大约是配不上写作的。照此标准去论,许多人便也配不上写作了。然而大家仍然在写着,十多二十年来,我也一直在编着,但真正让我喜欢并心生敬意的作家或作者,少之又少。
在当下的中国文坛,写与编都是缺少着那么一些诚挚之情的。仿佛这怪不得编者与写者,而实实在在是大家都无形中活在太多的不确定之中而孱弱无力。
中国的民族魂,似乎要由为着应试的教育家与为着利润的企业家甚至是为着权力的政治家们来塑造并注入新鲜的血液了,而那些清贫的作家艺术家们,以及他们的写作和艺术创造并不为人所重视,这着实令人忧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