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中医44
以新的视角看中医——《人体热环境医学》(44)
大 气(1)
杜 湧 滨
气的本质已说过,那么中医的术语中有各种气;元气、大气、祖气、宗气、肺气、肝气、脾气、胃气,等等等等,这些“气”从本质上说,也就是从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物学、人体物理性上讲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中医讲的气是什么,长期以来没有确定的物理学、解剖学上的定义,如果要想说明白中医的基本理论必须将什么是气讲清楚,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中医对此必须有明晰、准确的认识。
从物理学和解剖学来理解气,气主要是能量在身体中的流动和循环,流动和循环的主要方式靠各种组织的脉动。
大气又称作“先天之气”、“祖气”、“元气”,意思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中已经有这种“气”的存在,也就是说婴儿出生前能量是以这种方式吸收、贮存、循环的,在这时婴儿是通过脐带吸收营养、排泄废物的。
在这里要提出一个观点,人们在谈论婴儿从母体摄取营养时将母体提供的血液视为胎儿的唯一能量营养来源,我认为实际上母体提供给胎儿的能量有两套系统,一是血液,母体通过输送血液提供给胎儿各种营养,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水,热量。其实还有另一条输送能量的通道,就是连接母体和胎儿的脐带,母体通过脐带壁的筋膜层以振荡的形式输送能量给胎儿,因为是以波的形式输送能量,直接、迅速、中途没有损失,直接将热量输送给胎儿需要生长的部位,以这种方式输送的能量在胎儿形成膀胱后,膀胱就成了主要吸收、贮存、输步这种能量的器官,形成了一套以膀胱为中心的能量循环中心,这种能量循环方式形成后延续到婴儿出生,并一直延续到整个人生,这就是“大气”,即“先天之气”、“元气”。
当婴儿降生后,成为独立的人体,开始自主呼吸、进食,排泄,又形成一套新的“气”系统,即由母体供应、排泄转为自体摄取、排泄,这套自主呼吸、进食、排泄的系统中医又成为“后天之气”、“宗气”。
大气,即在母体之内就形成的能量循环,婴儿出生后依然存在,它主要靠人体的筋膜韧带吸收、贮存、输步能量。
大气的循环路径
首先看人体各层次的循环,在人体循环的末端,微循环是指毛细动脉、微动脉和毛细静脉、微静脉及它们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正常情况下,微循环的血流量与组织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保证各组织的血液灌流量并调节回心血量。如果微循环发生障碍,将会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微动脉释放出红细胞,红细胞输送给这个地方各种能量,氧、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完成后微静脉血管和淋巴管带走各种经过交换的物质,最后回归到心脏,完成一个循环,而白细胞在这里主要的作用是释放热量,如果此处的热量大于正常数值,它们将吸收热量并带走,白细胞在对热量的作用是双向的,对比热量平衡值大的吸收,对比平衡值小的释放。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最为重要的输送,那就是热量。可以推演这样一幅物理图样,当在循环的末端毛细动脉血管中的红细胞在这里完成物质交换,那么大量的热随着交换释放到组织间被组织吸收利用,还有一部分热量会随着释放向四面八方扩散,当然这种扩散时严格遵从物理规律,它是沿着温度梯度向温度梯度大,即温度低的地方扩散的,白细胞在这一点的作用更大,而且是双向的。这种扩散从根本上说是动能的转移。人体的体表、肌肉、包裹肌肉的包膜、韧带是运动量相当大的,它们需要大量的动能,因此热量在此消耗量是巨大的。而提供、输送这些巨大的能量的正是热量。热量在中医所说的气分中气的运行实际上就是热量在身体皮肤、肌肉、筋膜中运行传递的热量,以及这些热量运行的规律。这有些像地球的大气循环,宏观上有规律,大气的层次,大气的环流,规律性很强,但在局部或微观又好像没有规律,如果地面上有形物体出现问题有可能影响局部的大气运行规律,例如人类的活动过多,造成热量的大量释放,从而造成局部大气运动原有的规律被破坏,在实际上和人体内部循环的物理图样是相似的,如果局部的毛细血管、微血管出现问题,导致向下端循环变慢,在此点释放出来的热量过大,这个局部热传导差,这里会形成过热的局部区域,像地面上的大城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