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庙里的一块石头,记录着一项世界第一

上周,经过约38万公里、一周左右的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之旅,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那一刻地月天宫,好不热闹,中华民族千年的嫦娥奔月梦终于实现了!

图源丨央视新闻

其实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宇宙苍穹的探索从未停止。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得最早的国家之一,天文历史悠久。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苏州文庙里的《天文图》最有发言权!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全天石刻星图

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有四块宋碑,静静的竖立于“戟门”内,平时罕有人到访。殊不知这四块宋碑竟与北京故宫、云冈石窟等历史古迹一起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大宋碑分别是地理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平江图碑和我们今天要说的天文图碑。

这一张“天文图”,是美、英、日、加和前苏联的天文学家都高度赞扬,并一致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东方星宿观测图。其保存了我国十一世纪时恒星观测的珍贵资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和水平。不仅是重要的科学史料及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著名的天文文物。

由南宋皇太子赵扩的老师黄裳绘制

此石刻天文图碑并非墓碑,而是用于教化的文典,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黄裳绘制的。

黄裳丨网络

黄裳,曾经被选为南宋皇太子赵扩(宋光宗赵惇之子)的老师,为了向这位皇太子教授天文、地理知识,他绘制了八幅天文、地理图,这份星图就是其中的一幅。

据记载,北宋时期共组织四次大规模天体观测,这份星图就是根据元丰年间(1078-1085)的观测结果绘制的。1247年(淳祐七年)再由王致远摹图、书写,刻成石碑。

涵盖宋以前中国所有天文知识

《天文图》石碑高2.16米,宽1.08米,分上下两部分:上为星图,下为释文。

星图以北极为中心,画三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使整个天球的星座都投影在其平面上。小圆代表北极圈,中圆代表赤道,大圆代表南天可以看见的界线。另有一圆代表黄道,其直径和赤道相交,两圆交成24°角。黄道和赤道交点之右上方是春分点,左下方是秋分点。

图中央还有两条不规则的线表示银河。28条辐射状的不等宽线区分出28宿。篇幅不大的画面共刻1434颗恒星远超于欧洲国家14世纪才知道的1022颗。文字部分阐释了宇宙论、天体、恒星、银河、二十四节气等天文现象,几乎涵盖了宋以前中国古代的所有天文学知识。

得到国际天文学界权威认证

时隔近千年,你是不是很难想象,当时全部凭肉眼观测得来,今天用科学的仪器检测亦是百分之百的准确。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赞扬了黄裳的《天文图》,评价黄裳绘制的《天文图》比欧洲领先三百多年,称他是古代著名天文科学家。

而黄裳撰写的《天文图说》也被译成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出版。这块石碑也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的文物。此碑上所有的天文学知识,都为日后国家的科技与哲学思想的发展,做了铺垫。如此看来,中国跻身航天大国是有遗传基因的,这块碑应该是可以证明了这一点。

部分图文素材来自天文爱好者杂志、苏州碑刻博物馆、历史讲坛游学、国博衍艺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看见苏州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