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在宜兴陪伴你的第2629天
(♬ 点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宜兴是一座有文化、有故事、有温度的江南小城,走进《在宜兴》有声内容,听不一样的宜兴故事。
宜兴这座城市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许多的传奇故事都在此间流传。
宜兴周王庙的碑廊里陈列着很多有名的碑刻,其中有一座李白撰文,其族叔、著名书法家李阳冰书写的贞义女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于贞义女碑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要说起伍子胥与浣纱女的故事,大家定是耳熟能详。
春秋末期,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伍子胥逃楚奔吴,誓为父兄报仇。相传,伍子胥在逃亡途中曾得到一位浣纱女的帮助。一日,伍子胥逃亡到吴国地界,迷失了方向,在濑水边偶遇一位正在浆纱的女子。伍子胥饥饿难耐,便上前乞食,女子以浆纱的米糊为其充饥。伍子胥临行前,几次叮嘱女子不能透露自己行踪。没走几步,他便回头望女子。女子知道伍子胥害怕自己不能保守诺言,于是投入濑水自尽。后来伍子胥大仇得报,将所获的三斗三升“金瓜子”撒入濑水,以表对浣纱女的感激之情。这也正是“千金小姐”的由来。唐代的李白听说这个故事后深受感动,在当地县令的协助下撰文并立碑于贞义女投水的岸边。李白对贞义女的姓氏、籍贯做出最早的定位,并且赞扬浣纱女的见义勇为。在众人眼里,古代男女授受不亲,浣纱女三十未嫁,却在濑水边馈赠伍子胥饭食,投水自尽是以死明志。而李白认为浣纱女是以死来消除伍子胥的后顾之忧,不愿违背对伍子胥的承诺,体现出浣纱女舍生取义的精神。唐天宝年间,贞义女碑立于浣纱女投水、伍子胥投金的濑水边。宋代时,投金濑的唐碑因缺乏保护,有所残缺而且受到腐蚀,因此重刻。明代时,将宋碑移至渡济桥的贞女祠内。渡济桥历来为溧阳、宜兴两县的界桥。民国初,贞义女碑再次重刻,立于水因庵,后因战争,藏于乡野。
1973年,贞义女碑在宜兴芳庄被发现,现已迁至宜兴周王庙的碑廊。贞义女碑由唐至今,虽经岁月和人事变迁,却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浣纱女投河自沉的坚贞和忠义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一直为后世所景仰。在宜兴,贞义女的故事的影响极为深远。宜兴建有浣纱女庙,俗称“西溪贞义女祠”,位在西氿口虾笼泾渡的北岸,与南岸的伍相公祠遥遥相对。团氿城市湿地公园里有贞义女碑亭、伍子胥与浣纱女的雕像。贞义女碑上的文字,沉默无声,却为我们生动讲述了一段两千多年前发生的传奇故事。大概,每一座碑刻都有一段尘封的故事,在静静流淌的岁月里,像美酒酝酿甘醇般增添着独特的风味。宜兴除了贞义女碑,还有被誉为“江南第一碑”的国山碑、苏东坡所写的楚颂碑、明《净云枝藏帖》刻石等,无不等待我们去发现那一段段有趣的故事。
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
宜兴市图书馆
微信公众平台《在宜兴》承办
用声音传达文字的情感和温度
宜兴好故事,好看更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