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的原因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

一、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当时皇帝年幼即位,难以主政,外戚同宦官两股势力又在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中丧失殆尽,削弱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引发了各方势力为争夺中央大权的混战,促进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二、东汉末年腐朽的统治和频发的自然灾害导致了“黄巾起义”。为了镇压“黄巾起义”,灵帝改变了地方行政制度,扩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黄起义”不仅打击了东汉王朝的封建统治,同时也威胁到了豪族和普通民众的生存,促使豪族拉拢其他各方力量,割据自保,进一步强化了地方势力。

三、地方豪族经过长期的经营与发展,具有割据称雄的物质条件。

另外,东汉士人狭隘的道义观也是地方割据局面形成的有利因素。由此,导致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和东汉王朝的解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