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散是治湿脚气的一首要方

鸡鸣散是治湿脚气的一首要方,出自《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湿脚气以两胫肿大重着、软弱麻木而无力为辨证要点,也是施治的依据。 《外台秘要》云:“脚气者,壅疾也,惟宣通可以去壅滞。”故根据“着者行之”的原则,采取宣散湿邪、下气降浊的方法。方中重用槟榔,其性重 坠下达,以降气除逆,泄泻壅滞,配伍木瓜,下行祛湿利痹,舒筋活络,二药合用,对于湿性脚气而肿胀痹痛有特效,辅以吴茱萸散寒降浊。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 寒邪,开郁化滞,逐冷降气,则中自温,气自下。吴茱萸与木瓜配伍能治脚气冲心之证,佐以紫苏叶,辛温疏散风寒;桔梗宣开上焦肺气;陈皮以行气燥湿醒脾。三 味药之主要作用为开肺利气,行脾化湿,达到“气行则湿行”。此外,使以生姜温散寒气,共奏宣通气机、行气降浊、开壅行滞、宣化寒湿之功,而解除脚气,故本 方具有开上、导下、疏中、温宣、降浊之效。现在,鸡鸣散配伍活血化瘀药物还扩大用于治疗伤科疾病。

病例1 患者于某,男性,25 岁,2003 年5 月14 日就诊,半月前踢球扭伤左踝关节,拍х 线片,未见骨质异常改变,遂服用跌打丸, 外用正骨水,无效来诊。查,足跟部及踝部后侧有散在的紫色瘀癍,活动不利,舌淡红,舌边有瘀点,遂用槟榔12g,吴萸8g,木瓜8g,独活12g,薏苡仁 12g,陈皮12g,茯苓 12g,白术10g,桔梗10g,生姜皮8g,丹参10g,桃仁8g,当归10g,熟地10g,川芎10g,服10 剂后而愈。 按 患者于损伤后,气血瘀阻,瘀久而又复感风寒湿邪,久病而湿聚,壅阻经络,气血不得宣通,故见足部肿胀,因湿性重浊,又为阴邪,故行走劳累后,其症状加 重,故以鸡鸣散为主加味治疗。方中以鸡鸣散宣通气机,行气降浊,开壅行滞,宣化寒湿,配伍独活祛筋骨之间的风寒湿邪,防风可祛风、舒通经脉、散郁结,茯 苓、白术、陈皮、薏苡仁健脾理气利湿,诸药合用,共奏疏通经络,行气降浊,宣化湿邪。当归、熟地、川芎、桃仁、丹参的运用主要基于陈士铎的 “??筋之舒, 在于血和??盖血亏则筋病,用补血药以治筋??则筋得其养而宽,筋宽则诸症悉愈矣??”共奏活血化瘀、开壅行滞,化湿消肿之功。

病例2 患者齐某某,女性,48 岁,体形较胖,曾有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病史。 2005 年4 月12 日就诊。于一周前行走稍多,而出现右膝关节肿痛,无红无热,浮髌试验 阳性,X 线显示,余未见异常。舌淡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苔薄,舌边有散在瘀点。方药15g,陈皮15g,独活15g,防风15g,吴萸8g,茯苓20g, 薏苡仁15g,木瓜15g,葛根15g,桔梗10,寄生15g,苍术l2g,泽泻20g,当归15g,牛膝20g,丹参15g,每日实施按摩治疗,并嘱咐 患者适当锻炼股四头肌,15 剂后痊愈。

按 慢性膝关节滑膜炎属中医痹 证,多为素体肝肾阴虚,外感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而以挟湿者居多。肥胖者,脾虚湿盛,劳累后,加重湿气下注于膝关节而发病。故本方以鸡鸣散为主,宣通 气机,行气降浊,开壅行滞。配伍寄生、牛膝、当归、泽泻补益肝肾;独活祛下焦与筋骨之间的风寒湿邪;党参、茯苓、 苍术、薏苡仁、陈皮健脾理气燥湿消肿;丹 参活血化瘀,共奏开壅行滞,宣化湿邪之功。以及嘱咐患者适当锻炼股四头肌,配合局部按摩,有利于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营养供给,滑利关节,解除粘连, 促进组织修复,防治肌肉萎缩,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可起到消肿止痛作用。

鸡鸣散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7例

钟慎清,臧长忠山东省阳谷县中医院(阳谷252300)

鸡鸣散一方,出自宋代《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由槟榔、木瓜、陈皮、吴 茱萸、桔梗、紫苏、生姜组成,功能宣散湿邪,下气降浊,主治寒湿脚气。笔者师其法则,加味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7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27 例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40~72岁,平均54岁;病程最短半月,最长6年,多无明显病因。因尿毒症、癌症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而诱发者未统计。

2治 疗方法药物组成:木瓜30g,槟榔10g,吴茱萸、桔梗各6g,陈皮、紫苏各10g,生姜3片,鸡血藤、牡蛎各30g。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脾虚加白 术、茯苓;血虚加当归、白芍;血瘀加川牛膝、泽兰;肾虚加续断、桑寄生;而有湿热之象者则减少吴茱萸用量,加入知母、黄柏。结合病情,选用1~2味水煎 服,日1剂。

3治疗结果服药后,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者为治愈,计27例。治疗时间最短3天,最长12天,一般3~6天

近年来,笔者采用《证治准绳》鸡鸣散加味治疗不宁腿综合征30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30 例中,男11 例,女19 例;年龄最大70 岁,最 小21 岁;病程最长4 年,最短 10d。所有病人的小腿单侧或双侧深部均有不同程度的酸麻胀、似痛非痛等难以形容的不适感,休息或夜间就寝时明显加重,白天 或活动时减轻,常因不适感而致彻夜不眠,须拍打、捏拿或不停地活动小腿以减轻不适症状。排除神经官能症,多发性肌炎,腓肠肌痉挛症等疾病。

2 治疗方法基 本方组成:槟榔10g,陈皮10g,木瓜10g,川牛膝10g,木防己10g,桔梗6g,吴茱萸6g,紫苏叶6g,薏苡仁30g,生姜3g。加减: 气虚者 加黄芪30g、白术10g,肾虚者加桑寄生30g、杜仲10g, 有热象者加黄柏10g,有瘀血者加丹参30g、川芎10g,失眠者加炒 酸枣仁30g,纳差 者加炒麦芽15g。水煎服,每日1 剂,10 剂为1 个疗程, 连服1~2 个疗程。 下肢水肿为临床常见症。笔者用王肯堂的鸡鸣散治疗32 例,治愈27 例,好转5 例。方药组成:苏叶9 克吴茱萸9 克桔梗99 克木瓜12 克橘皮9 克槟榔 12 克生 姜三片水煎服,日一剂,分二次空腹服。加减:病程较久者加防己15 克、牛膝9 克兼见气虚者加黄芪15~20 克;阳虚者加附子6~9 克。

寒湿脚气效方-鸡鸣散 1、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被称为脚气,实际是足癣。 2、因维生素B 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现代医学成为脚气病。3、传统中医对脚气的定义:《肘后备急方》卷三。古风缓风、壅疾,又称脚弱。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腿脚而致病。 其证先见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肿胀,或萎枯,或发热,进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呕吐不食,心悸,胸闷,气喘,神志恍惚,语言错乱等。治宜 宣壅逐湿为主,或兼祛风清热,调血行气等法。《医学正传?脚气》:“故为治者,宜通用苍术、白术之类以治其湿,知母、黄柏、条芩之类以去其热,当归、芍 药、生地黄之类以调其血,木瓜、槟榔之类以行其气,羌活、独活以利关节而散风湿,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类引药下行及消肿去湿。”常用方剂如鸡鸣散、济 生槟榔汤、防己饮等。《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方书中,有大豆、乌豆、赤豆治脚气的记载,可用作辅助疗法。脚气有干脚气、湿脚气之分。湿脚气中 又有寒湿脚气、湿痰脚气、湿热脚气、湿毒脚气等。此外,还有风毒脚气、瘴毒脚气、脚气冲心、脚气入腹、脚气迫肺等多种类型。又有按六经分类者。

【鸡鸣散】《证治准绳》

【组成】槟榔、陈皮、木瓜、吴茱萸、紫苏、桔梗、生姜。

【主治】脚气疼痛,及风湿流注,足痛筋脉浮肿者。原岐黄中 【应用】用于湿性脚气初起,足腿肿重疼痛,步行困难。,养生论坛,保健论坛)

【用法】每次服三至四克,清晨空腹时和冷开水缓缓服下。

2、《朱氏集验方》卷一。

【组成】槟榔7 枚 陈皮 木瓜、吴茱萸、桔梗、生姜(和皮)、紫苏茎叶

【用法】上药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750 毫升,慢火煎至375 毫升,去滓,用水500 毫升,煎滓,取 200 毫升。两次煎汁相和,安顿床头,次日五更分二三次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温亦得。服了用饼饵压下。如服不尽,留次日渐渐吃亦可。服此药至天明,大便当 下一碗许黑粪永,即是原肾家感寒湿毒气下来。至早饭前后,痛住肿消。等药力过,方吃食物。原岐黄中医论坛,包含养生保健、中医学术、中医中药是中国第一中 医中药论坛。

【功用】行气降浊,化湿通络。

【主治】湿脚气。足胫肿重无力,行动不便,麻木冷痛,或挛急上冲,甚则胸闷泛恶。 来源:华夏中医论坛

中医治疗下肢淋巴水肿(白衣圣使医案)

患者姓名:卢健南 性别:男 年龄:83 岁

初诊:2005 年4 月4 日 职业:干部 住址:南康市唐江镇卢屋村 主 诉:进行性加重阴 囊、下肢水肿三月,加剧三天。 现病史:患 者因下肢水肿于2005 年2 月3 日就诊于南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其无诊断结果,经用中药及西药氢氯噻嗪、安体舒通、氧氟沙星等,因无效于 2005 年3 月18 日又就诊于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经该院多项检查及会诊而浮肿原因不明,因此该院建义收入住院待查,因患者拒绝住院,随后在该院门诊治疗带药回家,其用药情 况不明,其病情不减而逐渐加重。

既往史:患者是机关干部,六十年代曾下放农村劳动,生活条件差居住牛棚隔壁,常赤足劳作施农家肥,因此而常患皮肤病,余无特异病变。 刻下所见患者神弱言低,呼吸费力,下腹胀满,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腹壁静脉怒张,便结尿涩,阴 囊、{MOD}水肿透明发亮,双下肢水肿,皮肤粗糙、皱纹呈象皮状。察其舌,质胖大,苔腻滑。其脉濡。 病理分析:据赣南医学院附院的检查既无心、肝、肾性水肿的证据,也没有其典型的心、肝、肾性水肿的临床特征。从双下肢水肿皮肤粗糙象皮状等症状具有典型的 “象皮肿”临床特征。从既往史分析,患者一向在机关工作突然改变生活、工作环境,其适应能力,免疫力都很低下,此很可能感染丝虫有关。再从中医理论分析,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因此,湿邪外受困拢于脾及皮肉经脉,寒湿入侵日久伤阳,脾运失职 精血乏源日久伤肾, 肾气虚弱气化失职以至二便不通发为水肿。再从患者的舌质胖大,舌苔厚腻白滑,脉濡等也为寒湿入侵,脾肾阳衰之的候。

诊 断:阴 囊、下肢淋巴水肿。

辩 证:寒湿入侵经脉痹阻困拢脾肾。

治 法:行气降浊,温化寒湿,活血通络。

R:鸡鸣散(《证治准绳》)加减。 防 己 15g 槟 榔 12g 陈 皮 10g 木 瓜 15g 吴茱萸 6g 通 草10g 苏 叶12g 川牛膝12g 黄 柏10g 猪 苓15g 共二剂,水煎服。 通脉丹90 粒,每服15 粒,日三服,随汤药送下。(通脉丹是本人研制的治疗脉管炎的的验方,此首次运用于下肢淋巴水肿)

二 诊:2005 年4 月7 日 显效,阴 囊、{MOD}水肿消退大半,下肢水肿略消,咳出大量稠痰,肠鸣矢气,精神转佳,刻下病巳转机,仍以前法前方出入。 R: 防 己 15g 槟 榔 12g 陈 皮 10g 木 瓜 15g 川牛膝 15g 桔 梗 15g 通 草 10g 苏 叶 15 黄 柏 12g 猪 1515g 茯 苓15g 杏 仁12g 共三剂。通脉丹90 粒,用法同上。

三 诊:2005 年4 月12 日 阴 囊、{MOD}、大腿水肿全部消退,但膝关节以下仍水肿,伴右胁痛,下腹胀。现咳痰渐少精神清爽,纳谷有加,舌苔渐退,脉滑。仍尊前法为治。 R: 防 己15g 槟 榔20g 乌 药12g 木 瓜15g 川牛膝15g 桔 梗 15g 党 参30g 通 草12g 苏 叶15g 猪 苓15g 茯 苓15g 五加皮15g 白 术15g 炙甘草12g 沉 香9g(分三次冲服)。 共三剂。通脉丹108 粒,每服12 粒,汤药送下。

四 诊:2005 年4 月15 日 自昨日始恶寒咳嗽多痰,不思食。舌苔白滑,脉浮无力。 辩 证:气虚感冒。 R: 党 参 20g 苏 叶 15g 陈 皮 12g 枳 壳 12g 前 胡 15g 桂 枝 15g 法半夏 15g 云木香 12g 桔 梗 15g 茯 苓 15g 葛 根30g 炙甘草12g 共二剂。水煎服。

五 诊:2005 年5 月13 日 自4 月4 日初诊至4 月15 日计15 天,病势大退水肿消退迅速,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因患方未予配合继续治疗故停药 26 天。刻下患者因头晕不适而又诊,经检 查:水肿全消,其如象皮状的皮肤巳如鳞片状大块脱落,又如蛇退壳状, 踝关节以下皮肤紫暗,趾甲枯稿,现仍遵前法出入调治。 R: 防 己 15g 槟 榔 20g 吴茱萸 12g 川牛膝 15g 木 瓜 15g 红 花 12g 白 参 15g 苏 叶 15g 通 草 12g 猪 苓 15g 茯 苓15g 白 术15g 桃 仁12g 炙甘草12g 共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六 诊:200 5 年5 月16 日 头晕不适症状改善,仍遵前法出入调治。 R: 槟 榔 20g 吴茱萸 12g 苏 叶 15g 独 活 15g 川牛膝 15g 苍 术 12g 山茱萸 15g 猪 苓 15g 通 草 12g 茯 苓 15g 白 术15g 桂 枝12g 巴戟天12g 仙 茅15g 共三剂。通脉丹108 粒,用法同上。

七 诊:2005 年5 月19 日 水肿消退无反复,皮肤渐脱屑,踝关节以下紫暗肤色巳退,仍遵前法为治。但大便 较紧,食纳欠佳。仍遵前法出入为治。 R: 防 己 15g 槟 榔 20g 吴茱萸 12g 川牛膝 15g 白 参 15g 桃 仁 12g 苏 叶 15g 通 草 12g 猪 苓 15g 茯 苓 15g 白 术15g 白癣皮15g 炙甘草12g 共三剂 。通脉丹108 粒,用法同上。

通脉丹:(本人验方恕不公开) 用 法:每次服10-20 粒,日服三次,随汤药送下。 本方是本人多年以来诊治脉管炎以来所构思的方药。经临床应用效果极佳。本方用于下肢淋巴水肿属首次,巳收到了意外的疗效,特以附上。

下肢淋巴水肿治疗探讨: 下肢淋巴水肿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下肢淋巴液增多而引起软组织肿胀的一种病理状态。病情进一步发展,大量淋巴液潴留在组织内,导至软组织内纤维结缔组织增 生,后期皮肤增厚、变粗与大象的皮肤相似,故称象皮腿。引起下肢淋巴水肿的原因很多,国内最常见的原因有二,即丝虫感染和复发性丹毒。这里主要探讨丝虫病 性淋巴水肿。 丝虫病象皮腿的症状在祖国医学文献中颇有类似的记载,如《诸病源候论?扁病候》中曰:“扁病者,由劳役肢体,热盛取冷风而凉湿所伤 折,入于肌肉筋脉结聚所成也。其状赤脉起如编绳,急痛状热。??????其著脚若不治,不消复不溃,其热歇,气不散作馗”“馗病者,自膝巳下至踝及趾俱肿 是也。亦言江东诸山县人,多病馗云,彼土有草,其草人行误践触之,则令病馗。”这二段内容,前段说明淋巴管炎时的发热及局部疼痛的症状,特别淋巴管炎发生 是由上而下,与丝虫病的淋巴管炎远心性方向发展相符合。并指出了若不治疗,日久成馗病。 后段所描述馗病症状,可能就是象皮肿,并阐明了它是一种地方病,有 一定的传染性。《潜斋医案》载:“凡水乡农人,多患脚肿,俗名大脚风,又名沙木腿,一肿不消,与寻常脚气发过肿消者迥异,治这辄无效。此因伤络瘀凝,气血 阻碍痹,风湿热杂合之邪袭入而不能出也。故病起必胯间结核而痛,憎寒发热,渐以下行至足”。清代赵学敏著的《串雅》中亦有类似的记载,但称为脚气,如“脚 气一症,即俗称大脚风,沙木腿是也。水乡农人多患之。一肿不消与寻常脚气发过则消者迥别,此因系络瘀凝气阻,热邪夹杂留恋??????故病初起胯间结核而 痛,憎寒壮热,渐而下行,至足即肿胀木硬,终身不便,诚可悯也”。从上述记载中“一肿不消与发过即消者迥异”、“初起胯间结核而痛”、“肿胀木硬,终身不 便”与丝虫病性象皮肿完全吻合。由此可见,古代医书中记载的所谓“扁病”、“大脚风”、“沙木腿”、“脚气”等都和丝虫病象皮腿有关。

从上述古今的认识认为丝虫病性淋巴水肿与脚气病水肿是两种疾病,但在临床表现上又颇具类似,在此我觉得有些些疑问,一、丝虫病性淋巴水肿具有“象皮肿”临 床特征。二、具有“象皮肿”临床特征是否就是感染了丝虫。三、是否杀灭了丝虫就能治愈象皮肿。对这些问题如用循证医学的观点和方法哪我是无言以对,现我只 得从客观上、临床案例上及应用中医基础理论的思维认识方法作一些肤浅的认识。对上述问题第一点哪是肯定的,谁也不能说不是。对于第二点我觉得就不太可能, 中医的病因论认为风、寒、湿、热、痰、瘀都可侵袭皮、肉、经、脉,造成经脉痹阻,气、血、津、液运行障碍,由此可知下肢淋巴液增多引起软组织肿胀非独丝虫 也。对于第三点即是杀灭了丝虫我觉得也不可能治愈象皮肿,个人观点认为本病的病位在皮肤、肌肉、经脉,所杀灭的微丝蚴释放的异体蛋白常可引起高热等过敏反 应,其异物又可凝滞皮肤、肌肉、经脉,导至皮肤、肌肉开合失调,经脉痹阻,使肺、脾、心受累,影响肺之宣发、敷布与肃降;脾之运化、升、降、出、入运动; 心之推动血液运行之周流不息。这种影响使得水液代谢障碍,血运受阻造成象皮肿、水肿等等。由此可见丝虫不是导致象皮肿的唯一病因,单纯杀灭丝虫是不可能治 愈象皮肿。 对于本病的中医治疗前贤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经验,“鸡鸣散”是治了本病行之有效的方药,只要辩证为“寒湿下注”不管是否感染丝虫都可以应用,特别是本 病的早期效果更佳,记得我少年时曾听先父讲述他曾治疗本病的故事,当时一位农民双下肢肿大如冬瓜(当地俗称冬瓜腿),延医多处无效,病人痛苦不堪,遂请先 父医治,先父遂开“鸡鸣散”一方,并遵其方之用法,果一剂消其大半,二剂全消,初入医门的我不知其中之理,只是觉得中医神奇,心想将来如自己做了医生一定 要把它用上,于是“冬瓜腿”、“鸡鸣散”的故事铭记于心。但学医、从医几十年来一直没把“鸡鸣散”派上用场,2005 年 2 月 3 日接诊了上例患者,病情状况 巳上述,说心里话当时心里根本没底,第一、患者年龄大巳 83 岁。第二、患者神衰气弱呼吸困难。第三、病情危急而顽固,即是能取效也难以治好。第四、自己又 没有先进的检查设备和救护措施。如此情况真的自己不想接诊,但患者家人又因世俗的原因不愿把病人往大医院送,为医的我当时真是抱着一试的态度遂开“鸡鸣 散”方加减三剂配合通脉丹服用,并嘱患者家人如服用无效速通知远地兄妹家人回家,我巳无能为力了。尔后意外的疗效巳如上述,这意外的疗效又似乎偶然但实际 上含着必然的因素,如果没有中医基础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没有前贤留下的宝贵经验那是绝不可能的事。 对于本病现从中医理论来谈谈我的肤浅认识,有关其病因现有的教科书及有的中医外科书里都责之于风、湿、热,有的在其选方后附言偏寒者加某药,这样 模棱两可 的言辞似乎很全面,其实质是没有临床体会坐在办公室里搞研宄的纸上谈兵者,细考本病的病因《诸病源候论》认为是“由劳役肢体,热盛自取冷风而凉湿所折,入 于肌肉筋脉结聚所成。”《外台》疗脚气唐侍中方即“鸡鸣散” 少桔梗。明?周文秉《医方选要》用唐侍中方加桔梗取名“鸡鸣散”,现代也有用“鸡鸣散”治疗丝 虫病的报导。“鸡鸣散”是行气降浊,温化寒湿的功能,以方测证,本病的病因是寒湿下受。其病机为寒湿凝滞皮肤经脉脏腑受累。由此而积湿生痰,痰凝则气滞, 气滞则血瘀,寒、湿、痰、瘀互结发为象皮肿,水肿。其治疗在初期水肿期皮肤未损害时用鸡鸣散或加些活血化瘀药,需要一说的是,本病临床表现即是有热象也是 由湿所生,湿非温不化,治湿即是治热,湿去则热泻。本病的后期皮损时应加入较强的活血通络药,本人配伍的“通脉丹” 就是这种作用,鸡鸣散与通脉丹合用病人 服后会咳出大量稠痰,肠鸣矢气,尔后泻出污水许多,泻后病人感觉全身轻便,这是本人临床的经验,决非纸上谈兵。 肤浅之谈至此,望老师、同道指正。 作者:朱致恢(网名:白衣圣使) 电 话 : 0797—6792849 13979756662 QQ543460529

说说鸡鸣散

作者:wangqixian

出 处:出自《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关于方名:鸡鸣,言服药时间。《内经》云: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此药在鸡鸣的五更天服用效果最好,并经历代无数临床实践证明,所言非虚。参考另外两首同名方剂,其妙义当细心体会。

散,言剂型,有三种:1、作细散,冷开水冲服。2、作粗散,熬汁冷服。3、直接作汤剂。 方药组成:槟榔、陈皮、木瓜、吴茱萸、紫苏茎叶、桔梗、生姜、生姜皮 方 歌: 1、鸡鸣散治湿脚气, 槟瓜桔苏姜陈萸。 2、鸡鸣散是准绳方; 苏叶吴萸桔梗姜: 瓜橘槟榔晨冷服, 脚气浮肿效非常。

一.鸡鸣散在伤科中的应用

病例1:患者于某,男性,25 岁,2003 年5 月14 日就诊,半月前踢球扭伤左踝关节,拍х 线片,未见骨质异常改变,遂服用跌打丸,外用正骨水,无效来 诊。查:左踝及足部肿胀明显,足跟部及踝部后侧有散在的紫色瘀癍,活动不利,舌淡红,舌边有瘀点,遂用槟榔 12 克,吴萸8 克,木瓜8 克,独活12 克,薏苡 仁12 克,陈皮12 克,茯苓12 克,白术10 克,桔梗10 克,生姜皮8 克,丹参10 克,桃仁8 克,当归10 克,熟地10 克,川芎10 克,服10 剂后而愈。 分析:患者于损伤后,气血瘀阻,瘀久而又复感风寒湿邪,久病而湿聚,壅阻经络,气血不得宣通,故见足部肿胀,因湿性重浊,又为阴邪,故行走劳累后,其症状 加重,故以鸡鸣散为主加味治疗。方中以鸡鸣散宣通气机,行气降浊,开壅行滞,宣化寒湿,配伍独活祛筋骨之间的风寒湿邪,防风可祛风、舒通经脉、散郁结,茯 苓、白术、陈皮、薏苡仁健脾理气利湿,诸药合用,共奏疏通经络,行气降浊,宣化湿邪。当归、熟地、川芎、桃仁、丹参的运用主要基于陈士铎的“……筋之舒, 在于血和……盖血亏则筋病,用补血药以治筋…… 则筋得其养而宽,筋宽则诸症悉愈矣……”共奏活血化瘀、开壅行滞,化湿消肿之功。

病例 2:患者齐某某,女性,48 岁,体形较胖,曾有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病史。2005 年4 月 12 日就诊。于一周前行走稍多,而出现右膝关节肿痛,无红无热, 浮髌试验阳性,x 线显示:骨质轻度增生,余未见异常。舌淡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苔薄,舌边有散在瘀点。方药:槟榔15 克,陈皮15 克,独活15 克,防风 15 克,吴萸8 克,茯苓20 克,薏苡仁15 克,木瓜15 克,葛根15 克,桔梗10,寄生15 克,苍术l2 克,泽泻20 克,当归15 克,牛膝 20 克,丹参 15 克,每日实施按摩治疗,并嘱咐患者适当锻炼股四头肌,15 剂后痊愈。

分析:慢性膝关节滑膜炎属中医痹证,多为素体肝肾阴虚,外感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而以挟湿者居多。肥胖者,脾虚湿盛,劳累后,加重湿气下注于膝关节而 发病。故本方以鸡鸣散为主,宣通气机,行气降浊,开壅行滞。配伍寄生、牛膝、当归、泽泻补益肝肾;独活祛下焦与筋骨之间的风寒湿邪;党参、茯苓、苍术、薏 苡仁、陈皮健脾理气燥湿消肿;丹参活血化瘀,共奏开壅行滞,宣化湿邪之功。以及嘱咐患者适当锻炼股四头肌,配合局部按摩,有利于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 营养供给,滑利关节,解除粘连,促进组织修复,防治肌肉萎缩,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可起到消肿止痛作用。

鸡鸣散是治湿脚气的一首要方。出自《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湿脚气以两胫肿大重着、软弱麻木而无力为其辨证要点,也是施治的依据。《外台秘要》云:“脚气 者,壅疾也,惟宣通可以去壅滞。”故根据“着者行之”之原则,采取宣散湿邪,下气降浊的方法。方中重用槟榔,其性重坠下达,以降气除逆,泄泻壅滞,配伍木 瓜,下行祛湿利痹,舒筋活络,二药合用,对于湿性脚气而肿胀痹痛有特效,辅以吴茱萸散寒降浊。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开郁化滞,逐冷降气,则中自 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吴茱萸与木瓜配伍能治脚气冲心之证。佐以紫苏叶,辛温疏散风寒;桔梗宣开上焦肺气;陈皮以行气燥湿,醒脾。三味药之主要作用为开 肺利气,行脾化湿,达到“气行则湿行”。此外,使以生姜,温散寒气,共奏宣通气机,行气降浊,开壅行滞,宣化寒湿之功,而解除脚气,故本方具有开上、导 下,疏中、温宣,降浊之效 二.鸡鸣散加减治疗湿脚气 脚气病即维生素B1 缺乏病,临床上可分为干脚气(干型,以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为主)、湿脚气(湿型,以水肿为主)及混合型 3 型。湿脚气临床表现为足胫 肿重无力,麻木冷痛,严重者导致心脏病变,初起心悸,气促,甚至心包、胸腔积液,常发生右心衰竭,甚至全心衰。笔者1994-1999 年运用鸡鸣散加减治 疗湿脚气21 例,临床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21 例均来自门诊,男 13 例,女 8 例,年龄 33~71 岁,平均 46 岁,病程最短3d,最长 2 年,平均3 个月。病例选择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而确诊,无严重心、脑疾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水肿。

2 治疗方法 以鸡鸣散加减:槟榔15g,陈皮、木瓜各12g,吴茱萸、紫苏叶各3g,桔梗、生姜各5g。若气虚者加党参15g,炙黄芪20g;腰酸痛者加续断、桑寄 生、菟丝子各10g;寒湿较重者加附子 15g,肉桂 6g;表证明显者加桂枝、防风各 9g;心悸胸闷者加瓜蒌 12g,薤白 9g。每日1 剂,水煎2 次,取汁约 150ml,凌晨空腹冷服。 所有病例均嘱其进食富含维生素B1 的食物,如糙米、麦类、豆、禽蛋等。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疼痛、肿胀消失,实验室检查血丙酮酸浓度达到正常水平。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血丙酮酸浓度明显降低。好转:临床症状改善,血丙酮酸浓度有所降低。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验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21 例中,治愈7 例,显效6 例,好转5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85.7%。血丙酮酸治疗前为(205±60)μmol/L,治疗后降为(164±40)μmol/L。

4 典型病例

王某,男,58 岁,干部,1998 年 3 月初诊。两足麻木冷痛、足胫肿重无力、行走困难已 3 月余。曾诊为“痹证”,予消炎痛、头孢氨苄及外用中药浸泡等治 疗,疗效不显。刻诊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血丙酮酸 169.0μmol/L),诊为湿脚气。予鸡鸣散加减治疗,并嘱其食用富含维生素 B1 食物,10d 后疼痛、肿胀明显减轻,自觉行走较前轻松,继服 20 剂,疼痛肿胀完全消除,实验室检查血丙酮酸正常(98.0μmol/L),停止服药,随访 1 年至今未复 发。

5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湿脚气证系寒湿之邪下着两足所致。寒湿壅阻经络,气血不得宣通,故两足麻木冷痛,足胫肿重无力,气逆上壅于胃,则胸闷泛恶。治疗大法,当逐 湿祛邪,宣通气 机。方中以槟榔为君,质重下达,行气逐湿;臣以木瓜舒筋活络,并能化湿;陈皮健脾燥湿理气;佐以紫苏叶、桔梗宣通气机,外散表邪,内开郁 结;吴茱萸、生姜温化寒湿,降逆止呕。诸药相合,祛湿化浊,宣通散邪,温化寒湿,行气开壅。

三.加减鸡鸣散治疗肾病水肿

1 药物组成与加减 基本方:木瓜、茯苓、泽泻各 30g,吴萸 20g,槟榔、炮附片各 60g,陈皮 15g,甘草、苏叶、葶苈子各 10g,生姜 6g。头昏目眩、血压高者加石决明、地龙各20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黄芩各10g,尿少带血者加白茅根15g,海金沙10g。

2 典型病例

例1:裴某,男,34 岁。1983 年8 月10 就诊。1981 年6 月以来,全身反复浮肿2 年之久。近日面色 白,精神不振,全身高度浮肿,腹部隆起,明显腹 水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小便短少,恶心呕吐,四肢发冷。尿蛋白(+++),颗粒管型(+),白细胞(+),红细胞少许。诊断为:慢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 虚型)。 治以温阳化水,方用鸡鸣散加减:木瓜、吴萸、茯苓、泽泻各30g,槟榔、炮制片各60g,甘草、葶苈子、丝瓜络各 10g,生姜 6g。水煎取汁 350ml。 于清晨鸡鸣时服下。药后解稀黑便2 次,小便尿量增加,腹胀缓解。以后药量减半,服药6 剂肿消。后以金匮肾气丸调理而愈,随访9 年未复发。

按:此例病程2 年之久,反复发作,肾气逐渐衰微,阳不化气,水湿下聚,致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行,尿量逐渐减 少,用陈皮、生姜温中止呕,重用附子、吴萸温补肾阳,茯苓、泽泻、丝瓜络通利小便;葶苈子通调肺气,使水气下行,渗入膀胱,小便通利,水肿得消。

例2:常某,女,19 岁,1986 年6 月21 日就诊。反复浮肿3 年。1986 年4 月某医院诊为慢性肾炎,用青霉素、双氢克尿塞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来诊 时全身浮肿加重,尿少色黄,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腹水征明显。小便常规:颜色黄,蛋白(++),红血球、白血球少许。西医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为脾 肾阳虚。 治则:重在治标,兼顾治本。药用鸡鸣散基本方加黄芪 20g,党参 12g,海金沙 10g,茅根 15g。水煎取汁 300ml,清晨空服。药后解稀黑便数次,尿量增加。水肿消退后,以金匮肾气丸调治而愈。

3 体会 鸡鸣散方中,重用槟榔通腑除湿、行气利小便,生姜、吴萸温中散寒,紫苏为血中之气药,气行则血行。佐以木瓜之酸,桔梗之苦,酸苦涌泄为阴。寒湿之气,得行 气之药,微汗解之,解之不尽,从大便泄之。方中重用附片,以增强温阳之力,用葶苈子泻肺气,茯苓、泽泻增强排尿之功。五更服药,疗效更显。

四.鸡鸣散加减治疗结节性痤疮

贺某某,40 岁。从18 岁开始面部潮红瘙痒、结节、囊肿,多方诊治未效。1999 年4 月21 日初诊,见面部潮红,大小不等的丘疹如黄豆或绿豆大小,彼此凸 凹不平,呈结节状广泛分布于面部两颊及下颌,整个面部尤如蟾蜍皮一样,每于说话及情绪激动时,面色由潮红转为紫暗如茄子色,局部瘙痒,面部虽粗糙而不干 燥,毛囊丘疹虽起伏不平而未角化,无鳞屑,抚之不棘手,伴口淡乏味,头重嗜睡。舌淡苔润,舌质晦暗,脉沉微。观其既往用药,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泻 火祛湿为主,外治大多为各类激素软膏。分析病机为脾虚湿盛,寒滞经脉,气机不利,阳气失于清展,湿浊之邪侵淫肌肤,泛溢面部,盘踞不解,成为痼疾。治拟燥 湿健脾,芳香化浊,通阳化气。方以鸡鸣散加减:苏叶、木瓜、良姜、吴萸、橘红各15g,桔梗25g,槟榔50g。服5 剂后,觉瘙痒减轻,但面部症状如故。 再予上方加苍术 30g,连服 30 剂,面色由紫红色转为淡红,但说话时面部颜色略变赤,结节性丘疹明显缩小变软,数量减少,瘙痒消失,面颊及耳部前后已光 整,对比原先,判若二人,且食欲大增,舌质转为淡红舌,白腻苔已退。药中病机,守方再进30 剂后,面部结节性丘疹全部消失,肌肤润泽,告愈。

痤疮以局部毛囊红色丘疹,或黑头粉刺、脓疮、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临床分为肺热、胃热、血热、湿毒、血瘀等型,在治法上各有千秋。而本例患者历时20 余年,更医数十人而无功,可谓棘手。笔者认为关键是病机不明,未能摆脱热与毒的束服,按常法施治,难得建树。对久治不愈的慢性病,既要知悉其常,又要知其 变证,不必拘于常规常法,更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前医不应之因,从而达到明能烛幽,避免重蹈覆辙。

笔者首诊抓住脾虚湿盛,寒滞经脉,淫气妄行之关键所在,用燥 湿健脾、芳香僻浊、通阳化气为法,以鸡鸣散展示其开上、导下、疏中、温宣、降浊之功。药用色赤气香、辛温之苏叶,辛者能散,温者能通,散经脉之淫气湿毒, 通阳明之沉寒痼浊;木瓜和胃化湿、舒筋活络、通行气血、宣络脉、达百骸、辟湿浊;桔梗、橘红开中上焦之气,气行则湿自化,络自通;良姜、吴萸温运中州、散 寒通阳,以扶脾燥湿,脾旺则湿去阳复,气行血畅则湿浊无容藏之所;槟榔宣利五脏六腑经络之湿滞,行气逐湿,则结节自消;味香气烈之苍术入太阴、阳明二经, 燥湿健脾、运脾和胃、开郁宽中,无所不至,发水谷之气,越经络之滞,能入清经,通行湿滞,特别对久羁之阴寒湿浊,非此莫属,非此不举。诸药合用,气味雄 厚,安内攘外,消痤疗疮,标本兼治。一可入脏腑达中州,运转枢机,荡涤阴邪,则脾健阳振,湿化机畅,以正本清源。二可温经散寒,舒筋活络,通行气血,则久 羁于面部的湿毒浊邪得以消散,恢复其庐山真面目。

五.孙太太香港脚入腹治验

杭垣水沟巷孙太太。两足自 至跗皆肿。热痛甚。皮色光亮。至晚发厥。延余诊之。脉沉而弦。余曰。此名香港脚入腹。亦危症也。冲心即死。其足上有诸络现者。尽刺出血。并刺委 中。遂与鸡鸣散。令五更鸡鸣时服。外以蚕矢汤熏洗 次晚果不厥而热痛仍然。乃用槟榔、蚕沙、海桐皮、木瓜、片子姜黄、黄芩、滑石、薏仁等而愈。

六.宋孝志教授临床治疗寒湿脚气总结一文,验之于临床,其实用价值为高,应当加以推广。在治疗心衰水肿过程中,宋教授尤其对风心病心衰的辨治,有其独特见 解和经验。他提出以开肺散肝,温散寒湿之法,治疗风心病心衰水肿,而并不刻意单纯消肿利水。并推出以“鸡鸣散”为主方, 苦降酸收,温散寒湿。数十年来,他 以此法,治疗了许多风心病心衰的病人,收到了显著的疗效, 曾被周围许多的医患,称为治疗水肿一绝。宋老认为,风心病心衰的特殊发病机制是:初期为风、寒、 湿三邪合而为病,尤以寒湿为重。因寒湿困阻肝脉,流注于四肢关节,久则经络痹阻, 寒湿凝滞,气血失和,发为水肿。因肝为心之子,母病及子,故久病寒湿上冲 于心,旁及于肺,而见心悸、喘憋等证。治疗当以开上导下,温经散寒,宣降湿浊为主。并以此为机理,选用鸡鸣散为主方。 鸡鸣散一方,出自于宋代朱君辅的《类编朱氏集验医方》一书。原为治疗“湿脚气”两腿肿之要方,组方以“着者行之”为原则,以槟榔、橘皮、木瓜、吴茱萸、柴 胡、苏叶、桔梗、生姜行气降浊湿、化寒湿。方中诸药均以气为胜,因治肿必治水,治水必治气,气行则水散。方中苏叶温散风寒,桔梗开宣上焦,橘皮开中焦之 气,吴茱萸泄降寒浊,槟榔重坠至达下焦,而成三焦同治。同时木瓜配吴茱萸,可平冲心上逆之气,而使湿邪不得上冲。总之,诸药皆主以气,使寒湿之邪,或从汗 出而解,或从下利而出。必须强调此方宜在鸡鸣五更时,冷服为佳,以从阳注阴,从阴解邪。加减之法:寒重加附子;心阳虚加桂枝;痰中带血加小量桃仁;水肿较 甚加茯苓、泽泻; 妇女月经不调加香附、桃仁、益母草。 鸡鸣散是一张名方,治疗寒湿脚气与脚气冲心而为专长。宋老虽已逝世,但他留下了很多的医疗经验,极为珍贵。余在临床,治疗水气腿肿,每以五苓散与防己黄芪 汤取效,然有时也并不见效。而病人催促消肿,势如风火,急不可耐,往往使我无从措手足。就在这个时刻,使我想起了宋老推出的“鸡鸣散”,治疗腿肿甚至肾囊 也肿,疗效惊人,使我为之惊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