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名高丨三胞胎(外一篇) 2024-08-01 11:39:42 三胞胎(外一篇) 今日的天气是极好的。突然抬起头,阳光从南窗斜射进来,飘窗斑驳,地板上也亮了一大片。我穿着睡衣,就这么靠在床头。我不清楚是阳光唤醒了我,还是从他人的世界里抽身出来,这才发现一个早上就这么没了。上午极少看手机,我沉浸在余华的自叙中,为《纵论人生,纵论自我》而着迷。我似乎回到了学生时代,那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年纪,是这篇文章唤醒了我趋于低靡的斗志,让我明白,我一直喜欢写作,喜欢作家这个职业。余华说,在他的写作生涯中离不开一本杂志和一个人:杂志是《收获》,人是李陀。余华以自己平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三十年的成长历程,有人,有事,有小说,读之使人振奋。这一刻,我的心情犹如这天气,瞬间敞亮起来。尽管后来,我的人生追求转移到书法上,写作却不曾断辍。的确,我不再涉猎小说,没有文学营造的风景和光环,但作为一个文艺创作者,经历和体验大致相同。如果非要勾沉一番,还是有话可说的。下午去山脚下散心,途中颇有兴致,我坐在副驾驶上腹稿创作谈二则,其中之一初抑为《三胞胎》。得此心境多少受余华这篇散文影响,加之前日读石开先生治印自述,心中甚是感慨。在转发按语中,我写道:“为艺而痴亦是人生之大幸运!”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不该因为丁点不如意而怠慢了自己的追求。否则,我将会失去更多。一谢枋得这首诗我曾以小字隶书写过几次,时过境迁,总以为时间会改变很多东西,不需要刻意去谋划,蓦然回首,已经今非昔比。事物的变化非人力可以左右,为人处事的品性于历史长河中时经锤炼、潜浮,会有一个大致的框架,是谓道德,这是做人的底线。“万古纲常担上肩”是一种责任,“脊梁铁硬对皇天”是入世楷则。世事纷繁多彩,芳秽相依并存,皆有陈迹,千载岁月终不能抹其影响。至于百年人生,岂能尽尊荣、少磨难?《宋史列传》对谢枋得这般描述:“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以此诗证之,足见不爽。景定五年(1264年),谢枋得在建康当考官,因为不满丞相贾似道劣迹,故以其政事为题,言“兵必至,国必亡”,指出贾似道“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之劣行,后遭贬谪。此后,谢枋得隐居弋阳老家,再未出仕。南宋灭亡,谢枋得居闽中。元二十三年(1286)程文海力荐其能,谢枋得固辞不就,却被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强制北行,到了大都,绝食而亡。读其人,品其诗,磊落之风骨、不屈之精神让人钦佩不已。情不可遏,以拙笔遣兴是也。这副字以六尺对开纤维纸为之,纸极粗,且遭水患不能平展,书罢有苍涩姿情气息。是作布白仍采取有行有列的平常法式,然结字有大小、纵横之别,或润或枯,或方或圆,刚柔有变,曲直存异。以直线居多,窃以为,直则生骨气;字势端方,又得丈夫气。当然,此作亦不能尽善,但与谢氏风格、诗意相契,也算不恶,故记数语。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我是极喜欢的。其实对于一个书法创作者而言,诗文的意境固然重要,但不会一味计较这些,毕竟,书法的实用价值渐趋衰微,此消彼长,其艺术表现被进一步强放大了,选择什么样的文本,哪些内容易于出效果就成为书法家取舍的理由,因为它直接影响作者的书写兴致,是否可以调动创作灵感。艺术表现有其抓手,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辨汉字笔画之疏密,二看结构是否多样,三思章法能否安排妥当,四求笔法之丰富,五重书写之徐疾、轻重,六贵墨色之多变。简而言之,字形要有纵横、大小、正欹、疏密、收放、错落之变化;书写当计较快慢、轻重、动静、刚柔、枯润之差异;或润含春雨,或干裂秋风;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容针。这些讲究都是技术问题,没有技术支撑,所谓的书法创作就是空中楼阁,难以落到实处。尤其在当今的文化背景下,技术是保障艺术格调最为基本的东西,来不得丁点怠慢。读诗文在于调动情绪,辨汉字旨在运斤谋篇。一般来讲,汉字笔画一味繁或简,作品的起伏变化就会少一些,视觉效果会受到影响;结构频繁雷同,创作难度随之加大;重复的字、重复的偏旁部首过多,会为创作带来许多麻烦。当书写内容没有选择余地、章法又受诸多外在元素左右的情况下,一件作品能否成功在于对技术的驾驭程度上。至于其格调、审美、气息,取决于对分寸感的把握上,这一点则与作者的文化素养密不可分。选择龚自珍这首诗,也是从前边几点来出发的。考虑作品整体需要,在字法上我略作了一些调整,如“喑”、“格”二字,因为相邻几个字宜作横势处理,故将其结构稍作变形,由左右结构变成了上下结构,这种处理方式在治印时极为普遍。而识读贯性常左右人的判断,如此以来便多了些生拙感,强化了视觉效果。“九州生”三字笔画极少,易作横势,我也不强求,从容写来,笔墨沉实,至“气”处突然一变,节奏加快,字型纵向拉开,便破了前三个字的形态,生出一些起伏来;“恃”、“风”二字又作横势,在轻重、疏密、枯润上有些差别,继之以“雷”,采用了异体写法,从字势、疏密上予以考虑,以期协上调下。因为前边二字多方正,频繁使用直线,若一味如此,就会显得僵死无趣。于是,在写“马”字时,我强化了方圆对比,字型一瘦,进而活泼了上下关系。一行初成,接下来更需用功。诚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言:“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如此这般经营,也只是随着大感觉走。值得一提的是,这天的心情不错。灵感之光顾又有“五合”之说,“神怡务闲”居其首。或只是伊人一笑,又觉得十分难得,便生出欢喜心,加之身无所碍,提笔为之,就觉得处处动人。这种兴奋劲会持续一阵子,往往在落款、钤印之后,回头去端详,会觉得未能尽善,也可能只是一个字不如意,或有墨色相冲处,又或者某处被污染、纸张破了一个洞。记下种种缺憾,重新拿起笔,就有了第二张字。继而作比,后者弱化了朴茂之美,在章法上显得疏朗一些。接着拍了两张相片,拉朋友来裁判。以图片视之,第二张字在线条、字形上显得有些瘦弱,这是我们的共识。我总以为最好的作品都在下一张,心有不甘,便继续写下去。当并列三张字摆到我面前,其实并没有明确的态度。应该说,各有短长吧。前两张的“公”字没写好,或做作,或僵死;“格”字在墨法上与旁侧的字也没有拉开距离;虽然第三张字在这两处有明显改善,却不及第一张的“雷”、“万”二字精彩,也逊色于第二张的“齐”字。我在“三胞胎”面前徘徊良久,想选一张也难,索性收摊了事。2021年3月31日 作者简介:郭名高 赞 (0) 相关推荐 【四字书法】与时俱进 出处: 清·姚鼐<谢蕴山诗集序>:"(谢启昆)才丰气盛,锐挺飙兴,不可阻遏.--然先生殊不以所能自足.十余年来先生之所造,与时俱进.--往时鸿篇巨制,人所惊叹以谓不可 ... 郭名高丨最好的书法作品永远是下一幅 最好的书法作品永远是下一幅 文丨郭名高 窗外飘起了小雨.小雨朦胧了一些记忆. 回头再来看这幅作品,已经是一个月后的事情了,当时的情景多少有些模糊. 那些日子,我习惯先临半天帖,再去写作品.碑是< ... 郭名高丨十年前,我何曾想过会把隶书写成这副模样? 文丨郭名高 不同阶段会遇上不同的风景,谁也无法预设未来.十年前,我何曾想过会把隶书写成这副模样?如今,我还是不确定以后会写成什么样子. 字贴上墙,我盘腿坐在桌上.窗外音响震天,那是与我无关的世界. 郭 ... 郭名高丨 学习书法,方向和方法比汗水更重要 恍恍惚惚,已逾不惑. 总觉得日子过得混沌!闷闷地一个人,将所有的热情都抛给了学业,收获的,却是频繁的不如意.或许看得太重,伤痛愈深.艳羡他人聪慧,使了劲儿朝前冲,还是没能画个圆满.面前耸起四堵墙,孤独 ... 郭名高丨无需艳羡他人,因为我们还在朝前走。 久未创作.正逢周六,想写幅大件,先愁内容,又愁状态.上午就这么挥霍掉了,却没有像样的作品诞生. 午后,打算去办公室修改书稿,心有不甘,索性去画室继续写字.这几天临<肥致碑>,已经少了昔日的 ... 【书画世界】郭名高 | 隶书十年 本文选自<书画世界>杂志2020年12月号 -- 策划 · 视界 隶书十年 那一年,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开始征稿,我想凑个热闹,就选了本<好大王碑>来临.说真的,以我当时的审美取向 ... 郭名高:隶书十年 那一年,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开始征稿,我想凑个热闹,就选了本<好大王碑>来临.说真的,以我当时的审美取向,这绝对是个意外.就是这次意外,使我此后十年的学书历程发生了变化. 当时,我在书法理论方 ... 郭名高| 还是这副对联,四五年时间会产生多大差距?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上中学那阵子,有同学请我写过此联.他叫什么名字,我已经记不得了,但那张笑容隐约还在,寸发,剑眉,走路风风火火,尤记得他的热情.他说宋庆龄曾以此联 ... 郭名高:淡出比赛后,我的隶书十年 隶书十年 那一年,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开始征稿,我想凑个热闹,就选了本<好大王碑>来临.说真的,以我当时的审美取向,这绝对是个意外.就是这次意外,使我此后十年的学书历程发生了变化. 当时,我在 ... 郭名高 | 淡出书法展赛后,我的字静气了许多! 春江花月夜 中央民族乐团 - 中国纯古筝 隶书十年 那一年,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开始征稿,我想凑个热闹,就选了本<好大王碑>来临.说真的,以我当时的审美取向,这绝对是个意外.就是这次意外,使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