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体系——用思维导图搭建你大脑里的书架
网上常有人问:读书有什么用?你看那谁谁,直接下学去打工,现在都当了老板,挣多少多少钱。
每当看到这种问题时,我都能想起著名的律师、投资人查理·芒格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只有认知层次的不同。
对吼
不知不觉之间,我已经列完了书单,还写了一些关于如何锻炼逻辑思维、如何决策、如何养成习惯的文章。然而这些都是些具体某项能力或者技巧,而知识体系才是你真正的底蕴所在。这篇文章,将告诉你应该如何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就是将你脑子里的经验、知识分门别类的成体系的存储,就像一个书架的存在,你不需要记住所有书的内容,你需要记住的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索引。当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你能自动去索引并唤起你对这方面经验、知识的认知,进而帮助你处理和解决。不然你处理问题的时候多数凭借的都是直觉和一时的灵感发挥。
在搭建知识体系以前,你需要具备快速阅读和分析阅读的能力并学会使用思维导图工具。
快速阅读也就是粗读。可能几十分钟之内,在拿到一本书的时候,看一看它的简介、看一看是什么人做的序,看一看它的目录,列一列它的目录纲要,找一找它的议论主题,挑几个看起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章节,粗略的读一读。这样你在花大量时间去读它以前就基本上对书里想讲的内容就会有一个大概的感知了。
分析阅读也就是细读。需要花上一段时间,在读书的时候,一边读书,一边使用思维导图工具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学会了使用它,你对于逻辑思维的MECE原则就完全掌握了)。去找到作者的意图,发现作者想要问的问题,去判断作者的主旨,明确作者是如何诠释他的主旨。这需要你去细细地品读并思考。
思维导图工具,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总之在你读完一本书之后,要形成下面这么一个东西,一个基于图片的整本书的框架要点。
前言万语不如一幅图
当你具备了上面两项能力并会熟练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的时候,你可以开始尝试搭建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了。下面是可行的操作步骤!
- 列出书单。现在各种各样的书单到处都是。然而很多书单都是为了商业利益,具体原因你懂得。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一本书是否是好书。选择经典流传的书和漂洋过海的书。因为只有经过时间和地理阻隔的洗礼,大浪淘沙始到金!
- 选择你要读的某个主题里边众多书单共同推荐的书,大多数牛人共同推荐的书。然后对这本书,进行分析阅读,使用思维导图工具整理出书的主体框架和认知方式。这本书是你建立某个主题方面的基础标杆,一定要慎重选择并仔细琢磨吃透。形成自己对这个主题所基本的认知。
- 在读完作为主体的书之后,再选择其他的书,使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检索出相同主题下不同书的不同认知。对原有的认知体系进行了增加。
- 在读完了相关的书单下的书以后,你对当前主题下的大部分主流观点有了清晰的了解。这个时候你需要进行分析判断,并对你不认同的观点进行舍弃。然后把剩下的东西装进大脑里。这样当日常工作生活中出现相关主题的时候,你能自动匹配你原来记忆中的认知。
- 当大部分的主体体系搭建完成了以后,你一定会碰到某些让你耳目一新的观点或者看法。那么你就需要把它更新到你相应的类别之下。
建筑主体施工
这样慢慢的,一个主题又一个主题,你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再是原来的混乱处理方式。某种程度上,搭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与盖房子的过程是一样一样的。书籍的类别和学科划分是人为设计的,是为了方便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最终还是要打破学科彼此之间的藩篱。因为很多东西本质是同一个事情,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看法而已。
6还是9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驳杂不纯,良莠不齐,鸡汤横行,更有好事者兴风作浪,从中渔利。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人也越来越躁动,越早搭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对自己越有利。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记得关注我,更多干货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