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忆童年金秋餐 2024-06-25 04:33:17 怅忆童年金秋餐文/王博斐时光如驶,忽焉已近天命之年。把镜一望,已是两鬓霜染。每每行走在农贸市场,看到那些从外埠远路运至这塞外古城的农产品:后山的紫皮土豆、河套的雪花粉、山东的红薯,一年四季皆可买到的真空包装熟玉米,还有不知从何地贩来的红皮南瓜,怀旧意浓的我,忍不住买来尝过几次。或因水土,或缘品种变异,总觉那味道大不如前。因故就想起故乡,想起童年逝去的岁月,那既有苦涩又有甜蜜的秋天。在金秋丰收的季节,妈妈用自家柴火蒸出的丰盛午饭,给了我童年无尽的欢乐,让我至今留恋,难以忘却…… 我的故乡在知名度甚高的雁门关内,滹沱河南岸。村南就是五台山的余脉,是晋东北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典型的丘陵间平川地貌,五谷杂粮皆能耕种。记得孩提时,一到春天,青黄不接,家里虽有黑釉大瓮数口,却总是空空如也。两儿三女加上父母,七张嘴可就愁坏了每天围着锅台转,为三餐忙碌筹划不停的母亲。一到星期天,我和姐姐们就有了事干,拿着高粱秫秸编织的篮子,一人带把小铲,走向村外的田野地头,寻找那甜苣野菜。所谓甜苣者,学名叫“苣荬菜”《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苣荬菜”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叶子互生,长椭圆披针形,花黄色。茎叶嫩时可以吃,全草入药。我们那时挑甜苣菜一般都是到村外的京原铁路南北两侧,刚长出的高粱玉米地里,那甜苣一簇一簇的分外惹眼。每天中午时分,我们便坐在田埂小憩一会儿,比比看谁挖的甜苣多,然后提着篮子,一路说笑回到家里,把挖回的野菜倒在一起,足有两脸盆多呢。母亲高兴地逐个夸奖一番,末了会奖给我们每人一小把炒南瓜子或者一把自己家头年晒好的杏干,我们美滋滋地接受母亲的奖励。姐弟们聚在屋檐下,搬来小凳子围坐在母亲身边,开始择菜。我们挑过苣荬菜的手上几乎被那些奶子染成棕黑色了,回家后需要蘸上洗衣粉或肥皂使劲搓洗,甚至需要好几天清洗那棕黑色才能渐渐淡了……甜苣淘洗过后,母亲还会将野菜用滚水焯一下,捞出沥干,盛在大花盆内,再炝寨麻花,用自家酿的醋一淹,那味道真是鲜美无比,是那个时代我们家最好的消暑凉菜。春夏之间,野菜半年粮,便是我们全家活命的宝物。 那时的我就盼望那金色的秋天早些到来,因为一到秋天,锅里就再也见不到吃腻了的高粱玉米拌的野菜团影子了。替换它的则是丰收的“土产大聚会”。每到秋天的半前晌,母亲会挎个篮子到地头,掰回满满一大篮子嫩玉米,拔上一抱结实饱满的毛豆。特别是下雨天,父亲就会挎个箩头从地里挖回头茬山药蛋和红薯,那经过水洗后的山药蛋泛着白光,亮亮的像玉一样晶莹,母亲把这些五颜六色的土味放在锅底,上屉是主食面制品,无非是高粱、玉米窝窝或菜团,黍子面糕。添上几瓢水,安顿好后,架上柴火烧几十分钟后,我们在巷口或院子里玩耍,老远就闻到了那扑鼻的嫩玉米、毛豆、红薯蒸熟后散发出的特殊香味。那时母亲蒸这些土味,还依然用的是五十年代做的木头风匣,风匣拉杆下面进风口那小木板一拉一推来回张合的吧嗒声,犹如打板一样的悦耳动听。灶膛的火焰、锅盖上的蒸气弥漫在小小的屋子里,像白雾一样包围着母亲,如果是阴天,即便打开窗户,蒸气也一下散不出去,那母亲更是如罩在烟雾里一般。那些土味在锅里蒸上几十分钟后,母亲为了让锅底的水蒸干,要捂一捂,她说这样蒸出的红薯、土豆没有了水气,味道会更绵甜好吃。她总是不急于揭锅盖,让我们饿得在一边干着急。果然,捂了十来分钟之后,母亲掀开那个木制的厚实沉重的大锅盖,只见锅底的土豆、红薯被蒸的已经爆开花,尤其是土豆红薯的沙瓤暴露在外面,我和弟弟几乎争着要妈妈给夹那些开了花的美味。那时我们看着满笼屉的丰盛土味,馋涎欲滴,眼花缭乱,不知该先吃哪些。反而冷落了上层一大荆篦面食。每人手拿一枝毛豆或一个嫩玉米坐在院子里的苹果树下,品尝着辛勤劳动的果实,丰富多彩的农家美味,享受这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在那艰苦的年代,童年的春天,故乡那些同我一样正处在长身体的半大小子们,肚子是瘦瘦的瘪瘪的;而一到我们期盼的金秋时节,那些红绿黄白的秋意土味,像魔术师一般把我们的肚子变成胖胖的鼓鼓的。这或许是老天爷对我们整个春天饭菜单调乏味的补偿和平衡吧。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时过境迁,物似味非。我那难忘的童年,我那再也品尝不到的金秋盛宴,以及母亲手拉古老的风匣,揭开丰收之锅、希望之锅的那些激动童心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间。那养育了我们兄弟姊妹的嫩玉米、开花土豆以及绿毛豆的香甜,回味绵绵,绾成我一辈子挥之不去的情结……2012年5月1日作于漠南 (作者系中国旅游文化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超过1500人已经关注订阅文字编辑:张萍花 图文编辑:侯常新 赞 (0) 相关推荐 张新玉丨味美的野菜 我小时候,并不感觉野菜的味美,能哄面食下肚即可.吃不饱的岁月,美味是奢望.然而,家乡野菜那微甜的.苦涩的.辛辣的滋味却不经意间留下来,存储记忆里,反倒胜过珍海佳肴. 上小学时,我就读的洋学堂离奶奶家近 ... 李蕊 | 母亲的一生(1) 母亲的一生 作者:李蕊 母亲是52年生的,离世已经有三个年头了.母亲的一生,和大多平凡的人一样,过着普通而平凡生活. 母亲的老家在甘肃,听母亲说,她们是逃难才来的宁夏,那时候是饥荒年代,人人都没饭吃, ... 【中州作家】晓鸽:觅食的童年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74] 觅食的童年 河南邓州 晓 鸽 七十年代初豫西南的乡下人,填饱肚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孩提时代就是在半饥半饱中度过的.为了安慰咕噜咕噜的胃,要时常睁大 ... 今儿过节 朋友圈的功能是强大无比的,早两天,美丽的雪景图片一张张铺天盖地,让呆在南方的我心里直痒痒,尽管身上尚穿着短袖,但也禁不住一遍遍附和着当事人说,走走走,吃火锅去.今天临近中午,空闲下来打开朋友圈,却发现 ... 【中州作家】孟生旺:母亲竹篮一盏灯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31] 母亲竹篮一盏灯 山西晋中 孟生旺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卧榻上常病不起了,奄奄一息.家里的大事小情全由母亲一手安排和指派.时年哥哥和姐姐刚刚长大成 ... 繁星 | “一篮”秋天 母亲手巧,能织会钩还会绣,今年母亲又喜欢上了用玉米皮编手工品,我小时候家家都有玉米编的蒲团,大人们都会编,母亲每年玉米收割后也会编几个蒲团,后来生活条件好了,蒲团逐渐退出了家庭,母亲有四十年未编了,如 ... 原创美文■泾河:故乡的灰条菜 故乡的灰条菜 文/泾河 原创首发,联系小编转载 灰条菜又叫灰灰菜,是家乡最常见的一种野菜,因为它伴我走过了许多童年的岁月,因此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会时常想起它. 灰条菜普通极了,其味不香,其貌 ... 崧舟观课 | 亢丽:带任务阅读 忆童年乐趣(下) 带任务阅读 忆童年乐趣 六上第9课 <竹节人> 教学 作者简介 (王崧舟老师与亢丽老师合影) 亢丽:"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第七届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quo ... 崧舟观课 | 亢丽:带任务阅读 忆童年乐趣(上) <竹节人> 教学 作者简介 (王崧舟老师与亢丽老师合影) 亢丽:"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第七届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qu ... 李玲玉歌曲21《祝福 除了你 我太傻 忆童年》 李玲玉歌曲21《祝福 除了你 我太傻 忆童年》 刘新汉《七律·忆童年感母恩》| 主播桃江燕语 | 心香文艺 心 香 文 艺 心 香 文 艺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 电台音频:喜马拉雅:心香文艺 刘新汉作品,主编黄幼中 题记:我3岁到5岁时,就是李氏茶馆的座上客.书迷,李氏茶馆是赵瑞祥和瑞昆的 ... 第九届征文大赛 | 《忆童年》 青山绿水,行至此处,满眼绿色,芳草茵茵,鸟语花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童年无疑是无忧无虑的,这个氛围感染了我,顿时觉得回到了小时候,身心很是舒服,开心! 王超 | 忆童年——稻香 2020"富春山居·味道山乡"杯青少年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忆童年--稻香 三等奖作品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水长乡中心学校 六(3)班 王超 指导老师:袁艳 "还记得你 ... 郝守华||忆童年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村的夜晚,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又是一年元宵节,儿时对元宵节的记忆 ... 剪纸儿戏忆童年 欢迎所有原创稿件,拒绝抄袭剽窃作品,临摹作品请注明! 投稿请将稿件发至:517042422@qq.com(投稿时,请将作品照片发至投稿邮箱:如有个人照片和个人简介也请一齐发至邮箱:如有作品的创作感想等 ... 古小光║《夏日思乡忆童年》外六首(诗) 夏日思乡忆童年 炎炎三伏火龙骄 梦入家山夏日遥 坝上追人争胜负 江中逐浪比低高 孩童快乐眠榕荫 知了悠闲唱树梢 薄暮凭栏思往事 诚邀发小醉通宵 家乡新貌 改革开关四十年 故乡巨变换新天 华楼座座高低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