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黄成义,月眉居士,台湾桃园人,年七十有余。台湾“中医三剑客”之一的黄成义老师,自称为六淫派中医,其中医病理体系贯通天地之道,结合多年的全真临床实践,理论与实践功底非常深厚,被大陆中医爱好者称为“台湾三剑客”之东邪黄药师,年轻时,得高人指点,悟得一套中医病理的独到见解,集经方和温病之大成。在台湾传道授业四十余年,常常门庭若市。不但悬壶济世,更专注于医道、医术的研究,著有《医林浩劫》、《依医倚犄》、《温风奇缘》、《中医方剂用药指南》、《温病整理》、《伤寒论病理解析》等箸作。其自创的“吹风机疗法”一度风靡华人世界。对近百种常见疾病有奇效!传道授业数十载,弟子、门生已达二万余人,遍布世界各地。
接上文:
黄成义:气血论,血液循环论是西医最大的败笔!
黄成义:五脏五腑的运作——西医搞不清楚的理论
黄成义:论脾胃的生理及疾病证治(胃溃疡、痔疮、胃炎、食道癌、便秘等)
黄成义:论肺的生理病证(鼻炎、四季病、气喘病、肺积水等)
黄成义:论肾、小肠、膀胱的生理(肾亏、尿频、尿血、尿不出等)
黄成义:论肝、胆的生理(肝硬化、胆结石、肝炎、月经病等)
黄成义:论心与小肠的生理(脑膜炎、心脏瓣膜闭锁不全、心肌梗塞等)
黄成义:十二经脉——现今科学无法证实的中医理论!
黄成义:外邪绝不是西翳所说的微生物细菌论!
黄成义:寒暑湿燥论,西医所忽视的致病因素:物性原理
黄成义:隐形杀手——科学仪器也没辄的医疗问题!
黄成义:骨论—气血运作异常的原因之一!
黄成义:论退化性关节炎
黄成义:湿病概略——到那里找细菌?!
黄成义:漫谈高血压——西医搞不清的病因!
黄成义:漫谈糖尿病——西医搞不清的病因!
黄成义:结石论——跟饮食习惯没有太大的关系!
黄成义:肥胖论——不是营养好就会胖!
黄成义:癫狂——不要把人往炼狱里送!
黄成义:中医治病准则—弱肉强食、与菌共生!
黄成义:癌症探索与治疗——绝非不治之症
黄成义:论肺痈、肺萎
黄成义:大小肠痈
黄成义:胃痈、脾痈
黄成义:肝痈
黄成义:心痈、肾痈、三焦痈
黄成义:乳痈及乳病证治!
黄成义:鼻咽癌、血癌等
接上文:黄成义:内风、外风、类中风证治(上)
黄成义:内风、外风、类中风证治(中)
31、腹满二便闭、神昏、口噤不开、结痰喉开不下,宜吐下兼行,夺命散主之。32、中风寒、六脉沉伏、四肢逆冷、痰气湧盛,寒盛气实者,三生散主之。33、中风热、六脉浮数、面赤、身热、心烦者,祛风至宝丹主之。34、中风、痰涎湧盛、喎斜、瘫痪、小儿惊痰,均宜青州白丸子。35、痰火内发,神短忽忽、言语失常、上盛下虚、头眩脚软者,清热化痰汤主之。36、风痱、偏枯、邪浅者,黄耆五物汤主之。甚者,不能言,志乱神昏,乃肾虚内夺,少阴不至而厥,邪己入脏,病多凶,宜地黄饮子。37、痰火内发,迷人心窍,令人精神恍惚,舌强难言,涤痰汤主之。热甚者加黄连、黄芩。二便闭者,礞石滚痰丸攻之。38、瘫痪者,非肝木之风,亦非外邪之风,由作息失宜,心火暴甚,热气拂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卒倒无知,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化火,名曰「火中」。心火盛者凉膈散。肝火动者,小柴胡汤。水虚火炎者,六味地黄丸。痰多者,贝母瓜蒌散。39、因虚召风,名曰「虚中」。皆属气盛,过于劳役,损耗真元,脾胃虚衰,痰生气壅,宜六君子汤。虚而下陷者,补中益气汤。房劳者,六味地黄丸。(以上出自杂病心法)40、东南之人,海岛居民,多由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气,清燥汤主之。脾胃本虚,不能制湿或饮生冷,水湿之物或厚味醇酒,停于三焦,注于肌肉,则湿从内生,宜渗湿汤。外中湿者,或山岚瘴气,或天雨湿蒸,或远行涉水,或久卧湿地,其证头重肢痛、四肢倦怠,腿膝肿痛,身重浮肿,大便溏泻,小便黄赤,宜除湿羌活汤,虚者独活寄生汤。41、身体强直,口噤不语,四肢战掉,卒然眩晕,身无汗者,此寒毒所中也,宜姜附汤或麻黄附子汤。42、面垢闷倒,昏不知人,冷汗自出,手足微冷,或吐或泻,或喘或满或渴,此「暑中」也,先以苏合香丸或来复丹灌之,或研蒜水灌之。或剥蒜肉入鼻中,取其通窍,再用皂夹灰、甘草末和匀,新汲水调下,待稍醒,辨证与药。 静而得之谓「中暑」,属阴证,当发散。此或纳凉于广厦,或过食生冷,头痛恶寒,肢节疼痛大热无汗,阴汗所竭,阳气不得发越故也。轻者香薷饮,重者大顺散。动而得之谓之「中热」,属阳证,热伤元气,非形体受病,或行走于长途,或务农于赤曰,头痛、燥热、肌肤大热、大渴、多汗少气,苍术白虎汤主之。热伤类似厥者,切勿即与冷水,及移卧阴凉冷地,宜置日中或令近火,以热汤灌之即活。误则多死。43、七情内伤,气逆为病,痰潮皆塞,牙关紧急、身冷、气口脉沉,名曰,「中气」。与中风似,然中风身温,人迎脉浮为异。气中,急以苏和香丸灌之,醒后,以八味顺气散加香附或木香调气散与之。有痰者,星香散主之。若其人本虚,痰气上逆,关膈不通,则宜养正丸。44、醉饱过度,或感风湿或者气恼,以致痰塞胸中,胃气不行,忽然厥逆昏迷者,口不能言,肢不能举,不可误作中风中气,此为「食中」,宜煎姜盐汤,探吐。风寒者,藿香正气散。无它证者,只宜平胃散类。45、祭塚入庙,弔死问丧、飞尸鬼击、卒绝客忤、手足逆冷、肌肤粟起、头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错言妄语,牙关口紧、昏晕不知人,宜苏和香丸灌之,少醒,与调气平胃散。(以上出自万病回春)46、脉洪大,大汗出、大烦渴、下血清新、肠风下血,人参白虎汤主之。天生白虎汤——西瓜,亦可。49、伤寒胃火热盛,吐血、衄血、嗽血、便血、蓄血如狂、漱水不欲咽,肠胃溃疡,犀角地黄汤主之。50、入室向火,过热过寒,左颊汗出,偶尔出户,为贼风所侵,觉右颊拘急,口喎于右,此火逼其热,非中风也。当和其气血,解火伤,火平则喎自正,和血息风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