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自然资源局2020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力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与供给。一是提升建设用地保障能力。获批建设用地5个批次和单独选址项目1个,获批面积218.63公顷,解决六安城际铁路、落别龙井温泉、垃圾焚烧发电、阿志河扶贫旅游开发等项目用地;出让土地25宗,面积28.588公顷,出让价款2.8648亿元;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共划拨供应六枝中心客运站、2018年棚改二期(塔山片区)、高铁站前广场等国有土地13宗,供应土地面积20.662公顷,供地率66.05%,位列全市第一;积极筹措资金1000万元到关岭县流转指标,确保重大项目用地及时组件上报。二是增强保护资源能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认真开展国土“三调”工作,完成统一时点更新成果上报;矿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挂牌出让采矿权7宗,其中:新设2宗、扩能扩界5宗;加强煤矿储量动态监测,监测正常生产煤矿6对;对在建及生产的23家非煤矿山企业进行测绘监测,绘制采剥工程平面图进行监管。三是全力服务重大项目。派出80余人(次)参与六枝至安龙高速、纳雍至晴隆高速 (六枝段)等重点项目临时用地前期选址服务工作。

(二)严格落实自然资源监督保护和执法检查。一是加强自然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共清理违法用地31宗,涉及土地面积31.65公顷。目前已整改到位10宗,21宗正在整改中。二是严格自然资源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强化问题整治销号,涉及我区的186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56个,整改率83.87%,位列全市第一。

(三)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工作。一是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六龙煤矿、贵州省六矿瑞安水泥有限公司石灰石矿山2家企业已完成绿色矿山建设,宏银砂石厂等5家矿山企业完成绿色矿山自评和第三方评估等工作;兴旺煤矿等4家矿山企业正在开展绿色矿山自评和第三方评估等工作。二是加快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已全面启动全区历史遗留关闭矿山企业121家的恢复治理工作,目前已完成97家,24家正在开展治理;完成省、市反馈的19处矿山(煤矿)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整改任务,正进行销号核实。

(四)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一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土规”实施评估及规划修改拟调60余个项目;积极开展“双评价”工作,初步成果将我区“三生空间”进行分析和确定,为主体编制提供科学依据;顺利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公开招投标工作,现正在开展调研、专题和主体编制中。二是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和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坚持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原则,立足摸清底数、应保尽收,按时按质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和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三是工程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入,扎实推行“多审合一”、“多证合一”。以“六枝特区工改小组”名义,于7月1日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出台《六枝特区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实行联合审查实施方案》,对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启动“并联”审查。四是落实过渡时期规划管理工作。加强规划选址意见初期处理,通过局内部股室流转和征求意见,由牵头股室出具综合意见报告,减少业主“来回跑、两头跑”。五是直面问题,为民服务。解决郎岱镇青菜塘煤矿矿区与郎岱镇集镇规划重叠、六枝消防站出入口与私人宅基地重叠等15个企业和群众关心的历史遗留问题。六是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通过采用“容缺受理、先办后补”方式,为六枝高铁南站、六枝特区生态屠宰科技产业园建设等24个项目出具规划选址意见或办理规划许可。

(五)扎实做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一是全面覆盖,“防”微杜渐。共核销各类地质灾害隐患30处,完成第4批61处隐患点自动化监测设备安装,第5批23处隐患点的自动化监测方案已获省厅批复。二是时刻待命,“避”灾防灾。截止目前,全区共发生地质灾害险情23起,威胁454户1906人,紧急撤离避让直接受胁群众265户1116人,未造成人员伤亡。三是加强对接,“治”序良好。木岗镇、关寨镇整乡推进项目已获批复,获批资金630余万元;5月28日省厅已组织专家到郎岱镇、牂牁镇整乡推进项目现场进行评审;落别乡川洞村上坪寨崩塌项目已纳入市级治理项目库,预计批复资金137万元;关寨镇社勒组搬迁项目已获省财政厅批复,批复资金2160万元。

(六)全面抓好自然资源基础工作。一是多渠道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常规业务“预约办”、“线上办”,特殊业务“即时办”、“马上办”,“一对一”、全程“不见面”等个性化服务;开展不动产“互联网+抵押登记”,已开通房开企业系统15家、银行企业系统8家不动产抵押登记网上办理;通过集成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绿色通道、后室办理等,解决办事群众不动产继承登记难、多跑路问题。2020年上半年,共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883件,不动产抵押登记1328件。二是多措并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细化措施、分类梳理、责任倒查抓好落实,制定印发《2020年全区自然资源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实施方案》,重点防范化解虚假土地使用权登记用于抵押融资、自然资源领域信访维稳、数据安全等方面风险,将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

(七)保障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一是优先聘用贫困人口作为地灾监测员及生态护林员。共选聘地灾监测员和巡查员140人,选聘贫困生态护林员1644人。二是组织易扶搬迁增减挂钩复垦复绿项目验收合格982户7.856公顷(117.84亩)。三是完成全区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宗地及房屋测量共计14651宗,调查11164宗,成果输出9256宗,已签字确认5751宗。其中完成全区2个乡镇16个贫困村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测量7243宗,权属调查6362宗。四是完成续建村民自建土地整治项目19个,验收11个;积极对接、谋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个。五是完成2018年度城区、新场、岩脚镇、岩脚镇等易扶安置点用地划拨供应工作。

(八)从严从实抓好干部队伍管理。一是健全制度,完善措施,不断提高干部管理工作水平。重新制定和修改完善《干部职工学习制度》、《干部职工劳动纪律与考勤制度》等9个干部职工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严格按要求、按程序配齐机关各股室负责人;开展干部轮岗交流9人次。二是履行职责,加强监督,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强化干部队伍管理,针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梳理廉政风险点120余个,制定有效措施150余条;开展集体约谈4次200余人次,任前廉洁自律约谈1次3人,问责处分约谈 2次2人;对局下属2家国有公司(三和投资开发公司、顺发林业开发公司)开展专项检查,以问题整改推动公司规范管理和运行;不定期对乡镇国土所值班值守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对违反值班值守纪律的3名相关当事人作出经济处罚,对履行“一岗双责”不到位的6名国土所负责人责令向局党组作出深刻检讨。三是积极争取,加强培训,不断提升干部队伍业务知识水平。采取人才引进、招考、招聘等方式,充实单位人员数量;采取送出去学习的方式,选派年轻干部到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跟班学习专业知识;采取各副科级领导、股室站所负责人结合自身业务、岗位特点开展专题讲座的方式,提高干部职工专业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突出,保护与利用矛盾尖锐。二是生态保护和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增大。三是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治理资金不足。四是因政府资金短缺,土地收储资金无法保障,难以达到净地出让。五是全面从严治党认识有待提高,重业务轻党建思想依然存在;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现象突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做好用地用矿服务工作。一是提高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效率,加大对项目建设,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服务力度。二是严格按规划计划供地,通过规划计划引导节约,促进节约。三是加大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对土地利用率不高、闲置浪费严重的,暂停其新增用地供应;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高的优先供应土地。四是继续做好矿权出让工作。

(二)继续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全面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调研和内容编制,通过基础分析评价和专题研究,深入研究六枝特区城乡统筹、发展规模、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中心城区布局优化等重点内容,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严格落实上级规划要求,加快规划编制进度,坚决突出规划引领,切实留足发展空间,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划编制任务。

(三)继续做好生态修复工作。认真对照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查清情况,分析原因,厘清责任,建立台账,落实整改,切实规范矿山开发秩序,杜绝风险源头,确保整改落到实处,整出实效,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四)继续做好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一是保持整治高压态势加大对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二是做好自然资源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与自然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确保各项问题整改到位,及时销号。三是高度重视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的整治工作,加强学习、掌握政策、提前谋划、理清职责、分类处置。

(五)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继续发挥好地灾防治指挥部作用,力争将地灾防治工作格局从自然资源部门一家单打独斗向党政同责、大家齐抓的局面转变。二是强化技术协作,加强专业排查,着力提升群测群防能力;细化工作措施,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三是积极申报项目和实施工程治理,有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四是积极推进地灾搬迁,最大限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