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易经与生命、医学、思维(上)
易经与生命、医学、思维(上)
刘晓林
万物生命,究其本质是宇宙间物质和能量相互运动的结果、阴阳交合的结果,它来源于宇宙。因此,生命受制于时空。
具体生命开始的瞬间,阴(形体、物质结构)的部分初步形成且完好无损而阳(能量、功能属性)尚未出现。此时的生命状态称之为“纯真之体”,因只有“进”没有“出”(消耗)。随时空变化生命而变化,即具体的个体生命随宇宙阴阳的变化而变化。在生命的中期会出现唯一的一次阴阳平衡(中国当代易学大家王以雍先生称之为“时间中道”),随后阴降阳升直至生命结束。(生命结束时,阴耗尽全部转化为阳、构成生命的物质转化成能量重新回归宇宙。)
生命的变化标志有二:时间与空间。两者相比,时间对于生命尤其重要。因此控制生命需控制时间。而对于整个宇宙来讲,自然时间是不可控的。它在无声无息的前进,它在无声无息的流淌。这样以来,如何控制时间?
对于生命,时间同时包括了自然时间与生理时间(也可以理解为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人间一日,天上十年。”说明了自然时间与生理时间相互间的奥妙关系:当生命个体内部的生理时间放慢速度时,自然时间对生命的影响是不大的。换言,当一个人能够做到“个人小世界”的极度平衡与和谐时,其“阳”的消耗是微乎其微的。此时“宇宙大世界”对“个人小世界”的影响也降至最低,可以说“个人小世界”已经几乎处于“完全独立”状态可以自行运转了。如此的境界(自然时间远小于生理时间)是对“神仙”而言,对于我们常人则不然,其自然时间与生理时间是相等的。
当然也不排除另外的少数:自然时间远大于生理时间的现象发生,比如历史传说中伍子胥过关一晚白发。这就是典型的“个人小世界”极度不平衡、不和谐造成的。(人心情舒畅与心情焦躁时“阳”的消耗是不同的,生理时钟的运转也是不同的。)
综述,延长生命的有效途径便是延长生理时间,控制个体内部“阳”的消耗。此外,延寿亦需要生命个体与空间(环境)的“和平共处”,我们平时所讲的适应环境就是这个道理。(此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阴成形,阳化气。”“阴为体,阳为用。”“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这是中医学普遍的共识。对于西医而言,其相对更偏重局部的精确性,更注重对症下药。无论中医的宏观调节还是西医的微观把控,它们在实施治疗时都把“阴阳平衡”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
《易经》的核心是“阴阳”,宇宙的核心也是“阴阳”。但《易经》永远不可替代宇宙,因为《易经》的产生,是宇宙中的“特殊物”人对宇宙“仰观俯察,近取远索”(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索诸物。)的结果,主观岂能穷尽客观?人类认识无尽和相对性是永恒的,《易经》作为人类的智慧也有其未及!
“阴阳平衡,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断。”我想略谈一下医学中的难题:癌症。
人的体内环境由“酸碱环境”共同营造而成,健康人体内呈碱性或弱酸性,而癌症患者体内则呈酸性或强酸性。对于一般的细胞来讲,在酸性环境中是难以生存的,而癌细胞则不同;它如同极少数一部分生命力顽强的物种,要想活下来怎么办?适应环境。如此以来一部分本该在酸性环境中死亡的细胞因发生了变异(适应环境的结果),从而成为了癌细胞。癌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隐蔽性强,这对医学来讲是极大的障碍:不能精确且易误杀其他细胞。通常的化疗等手段可以一时生效,但长久贻误!
选自刘晓林《论易经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附图九天居士作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