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家族:聚居15代,鼎盛3900多人,被皇帝强分为291家,如今繁衍4000万人
来源:搜狐号-读史
一个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家族,至今后裔有4000多万人,遍布海内外,并对世界产生了影响。
一个历史上最神奇的家族,由唐至宋,历经15代,332年的时间里,聚族而居,同炊共食,繁衍子孙3900多人,一直坚持和谐共处不分家,乃至家中喂养的百只狗也是同槽而食,共眠一处。
一个历史上唯一由皇帝颁旨并派官员监督分家的家族,创造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家族大迁徙,他们还创办了最早的民办书院。
一个历史悠久而又人才辈出的家族,唐宋时期出了3名宰相、18位朝官、29位京官、58位进士,403个举人,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家;近现代更是涌现了许多影响历史的政治人物和学者专家。
这个家族就是义门陈氏家族,源出于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因为德安县在古代属于江州,所以也称江州陈氏。
一、天下第一家——义门陈氏的十个历史之最
1、创建了聚族3900余口、15代不分家的世界奇迹——天下第一家。
2、我国唯一一个下圣旨分家析产的家族。
3、制定了我国民间第一部完整的家法。
4、创造家族式公社生活,早于西欧乌托邦理想主义社会600多年。
5、创办两级学校,对内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对外推行资助金,创下我国民办教育之最。
6、“百犬同槽”列为世界文化奇观,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7、创办了世界最早的民办大学——东佳书院。
8、推行“一夫一妻制”。
9、树立了忠孝敦睦和谐文化的光辉典范。
10、创办“寿安堂”,为我国最早的养老院。
二、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传奇
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始祖陈旺来义门定居,开始在那里构建最具有中国宗法社会特色的合族居住大宅第。
当家族人口达到200多人的时候,非常具有远见的族长陈崇认为,随着聚居人口的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管理,应该制定家法,于是创制家法三十三条。
家法基本精神是“推功任能、惩恶劝善”,以约束和规范家族成员的伦理及日常行为。
家法从家政管理、子孙教育、农桑生产、婚疾吊丧、日常起居和物质分配,以及刑杖处罚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保障了家族成员在经济上的“均等”“和同”,“人无间言而守义范”,从而达到长期聚居不分的目的。
等家族人口达到300人的时候,就被人称为“义门”了。
陈氏家族重义尚德,家风所及甚至教化了畜生,家中喂养了一百只狗,这些狗也是同食一槽,共眠一牢。
传说宋太宗亲自去看个虚实,带来100个肉包子,放在狗槽内,群狗互相呼唤着聚了过来,各叼一个包子在口中。
只有一条白狗,叼这两个包子走了。众人尾随其后,只见它到了一间柴屋里,里面有一条瘸腿的老黄狗卧在那里。
白狗将肉包子丢了一个给老黄狗,回去后众狗才开始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啃动嘴里的包子。
宋太宗连连赞叹,御封陈氏家族为“天下第一家”,并题写了一副对联:“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中异类皆效义;一吠突起百吠齐怒,寨内同声共护门。”
《中国姓氏通书》将义门陈“百犬同槽”称为世界奇观,因而有“义门陈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之说。1996年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绝不是什么神话,而是义之所至,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点滴浸润的结果。
三、家国一体
陈家聚族合炊的生活模式,适合当时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很快就使陈氏家族兴旺起来。到宋代奉旨分庄时,人口发展到3978人,庄田300多处,遍布江州大地,甚至超越省界。庄田不仅能够满足家族生活之需,还单列“学田二十顷”作为教育经费,创办了书院、书屋,以供给制形式令适龄子弟入学普受教育。
经数百年的发展,这里不仅建有繁华的街坊市井、茶楼酒肆,还建有各种公益设施:御书楼(图书馆)、秋千院、嬉戏亭、戏台、敬老院、育婴室和医院,还有刑杖厅以及佛寺、道观等。
义门陈氏立有《义门家法三十三条》,还有保障家法得以实施的族规、家训、各项管理制度等。最高领导者是家长,在其领导下,内部分工具体,各司其事。整个家族俨然一个王国,自给自足。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逐渐引起统治者不安。
四、析分家产——一道圣旨“打散”庞大家族
据传,宋淳化四年(993年),宋太宗召“义门陈”第七任大家长陈兢入朝。太宗赐给陈兢一鸽一梨。陈兢当场就把梨吃了,并把鸽子放入袖中,准备带回与族人共同分享。太宗极为不解,陈兢回答说:“义门陈永不分离(梨)。”
对于陈兢的举动,宋太宗没有表扬,也没有恼怒。或许,在他眼里,并不赞同这样的大户存在,但心底也没把这个家族看成威胁。
但是,到了宋仁宗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此时,义门已经发展到人口3900多人,拥有庄田、园林三百多处,遍布江州大地,甚至超越省界。而且一家历代为官人数约400人,历受封赠42人,历代累计中举403人,其中官至宰相2人、在京高官30人。大批家族成员有权有职,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朝野在对其称颂之余也不无忧虑。
另外,当时“义门陈”的声望过高,甚至有谣传称“义门陈”要出“天子”。因为“义门陈”的先祖在历史上有过建功立国的先例,如果此时有人振臂一呼,一族同起,四方响应,足以动摇朝廷的基业。
总之,由于家族势力显得过于膨胀,朝廷开始害怕危及自己的统治。
最后,在文彦博、包拯、范师道等朝廷重臣的建议下,宋仁宗以陈氏家族分散到全国各地,作为忠孝典范,教化民风为理由,下旨让他们分家。
分家让义门陈氏家族成员十分痛苦,但圣旨无法违抗。于是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家族大迁徒,义门陈氏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皇帝下旨分家析产的大家族。
传说他们把祖堂的一口大锅吊到义门祠堂的大梁上,让它自由落下,结果摔成291片,用锅片来抓阄,决定去向,迁于全国七十余州郡。
据史料记载,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被皇帝下令分家析产的大家族,背井离乡的陈家人绵延数十里,持续了几个月才陆续分散,由此演绎了人类历史上最大家族最悲壮、最恢宏的大迁徒。
五、一家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
分散各地的“义门陈”并没有就此土崩瓦解,他们反而将“义门世家”、“义门陈氏”或“江州义门”的匾额挂在门首上,以此铭记家族历史,出现了“一家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的盛景。
元末明初,和朱元璋争天下的陈友谅,是迁徙到湖北的陈氏后人,而在陈友谅死后,陈家受到了朱元璋的迫害,被迫逃亡。一部分藏居深山,今天的贵州和云南的大多数姓陈人都是这个时期迁来的。
另一部分逃往海外,如今在海外华人的四大姓“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中的“陈”姓,是海外人最大的姓。
据说,目前全世界八千万陈姓人口中,约50%源自江西义门村,故有“天下陈氏出义门”之说。
如今,来义门村寻根的人络绎不绝,在他们的心中,“义门”永远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令人追思的一方热土。这种念祖之情是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无疑是一笔蕴含无比深厚的敬祖之情,是一份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氏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近现代历史上,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陈潭秋、陈毅、陈云、陈赓、陈昌浩、陈再道、陈锡联、陈丕显等;国民政府高官和将领陈果夫、陈立夫、陈诚、陈布雷等,都是义门陈氏后人。
义门陈300多年的传奇佳话累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宗族文化的一个闪光点,在中国家族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地位。
其忠义之范、和谐之盛、文明之优、教育之先、风气之美、义传之广的精神,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必将得到进一步继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