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庙会
“唱大戏、搬闺女、叫女婿、外甥女你也去,俺不去,俺怕那油腥嘎烂气”一首古老的民谣,勾起了我童年时代对家乡庙会的那段美好回忆。
我的家乡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大李牛”,它酷似一头巨大的卧牛头东、脚西,故有金牛卧地,人才济济之说,因而得名“大李牛”。它位于滹沱河南岸,坐落在佛教圣地五台山北麓。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南面青松挺拔,山峰耸立;北面良田千倾,一望无际。东西两条小河环村而过,呈二龙戏珠之状,实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大李牛村历史悠久,古韵依依。村内颇具清代建筑的老宅古居有十多余处,高低错落,排列有序。虽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仍然保持着原来的建筑风貌。
这里民风淳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因距五台山较近,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古时在村的周围就建有五座寺庙,其中三座不知什么年代已经消失,但遗迹尚存。现存东西两寺亦称文殊寺。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是这里的传统庙会。
相传,这里的庙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为纪念神话中碧霞元君的诞辰而设。传说,碧霞元君是泰山东岳大帝之女,和东岳大帝同居与泰山,民间俗称泰山奶奶、泰山老母。因她关护民间妇女生育,儿童平安,所以,妇女们非常笃信碧霞元君,这一天供奉她的庙观都要举行隆重的庆典。可是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书中,碧霞有三姐妹,在三仙岛修炼成仙因助纣战死,被封为专管民间生育的女神。每年的四月十八是她的生日。不论何种说法,她们都是管护民间生育的女神,这是毫无疑义。
过去的庙会,一般举办四天,头天为起唱,二至三日称为正唱,第四日称末唱,旧时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三开戏。据老人们讲,在四五十年代曾经活跃在繁峙境内的戏剧名家有“十七生、十三红、九岁红、六岁红”等名家均在这里庙会上先后演出,至今老人们还记忆犹新,津津乐道。
庙会前,家家户户都要邀亲唤友前来看戏。因为在那个时候交通不便,不是徒步就是赶个毛驴走亲访友。庙会期间村里张灯结采彩,悬挂横幅,上写”四季平安,风调雨顺”等字样以求一年平安吉祥,全村一派喜气洋洋。十八这天的清晨,十里八村的村民早早就赶来参加庙会,有的牵羊抱鸡作为贡品祭祀神灵,人群中以妇女居多。在奶奶像前躬身叩拜,祈福求子,大殿内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寺院内纸灰飞扬,香烟缭绕,人声鼎沸,钟声悠扬。场面隆重,热闹非凡。在妇女们祭拜奶奶像的同时,男士们便涌向关公殿前叩首下拜,祈福纳祥,抽签问卦,预测吉凶,抽到上签者,笑逐颜开,抽到下签者,闷闷不乐。
戏场内人山人海,大街上人流如织。商铺摊点满街皆是,各种商品琳琅满目,酒肆饭店菜肴飘香。尤其是那些油炸摊点,什么麻叶、麻花、糖腰、马蹄酥等传统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现在看来是很普通的食物,但是,在哪个年代除了过庙会,一般是吃不到的,因此,过庙会也就成了我儿时年年期盼的日子。
看大戏买玩具是我儿时最高兴的事情,那时让我喜爱的是买嘎蹦玩具。嘎蹦是一种玻璃制品,它口小、脖长、肚大、底薄。用嘴一吹发出嘎蹦嘎蹦的一种清脆悦耳的美妙声音。吹这种玩具必须用气均匀,否则用力太大底子就会吹碎。除买嘎蹦外,还有一种泥娃娃的玩具,叫“搬不倒”,它是用泥和纸做成的一种玩具,上轻下重,十分好玩。那时候的玩具不像现在多种多样,那时我能买到这两种玩具也就满足了。
在庙会期间,除了唱戏外,还要进行一些民间武术活动。因村里宫姓居多,其先祖行武出身,受先祖的影响,习武的这项活动一直延续下来。套路有鞭杆拳、小红拳、梅花拳、形意拳、连拳等,兵器有春秋大刀,棍棒等。会上除本地一些武术爱好者外,还有外地会拳术的习武之人前来交流切磋,因此,在旧时大李牛、光裕堡两村被称为繁峙武术之乡,素有“宫氏刀法杨家枪”的美称。
时光不再,岁月如烟,过去的那种热闹场面已成历史,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电视、电脑、手机等的普及,人们对过去的传统文化有些淡漠。加之当地人口的逐渐减少,虽然年年仍在举办,但盛况大不如从前,显得冷冷落落。但过去那种热闹的情景还常常在我的脑中浮现,仍然历历在目。
作者:宫占国,繁峙县光裕堡乡大李牛村人,1948年11月出生,县作协理事,1970年参加工作,现已退休。本人从小酷爱文学,爱好旅游,每有所感,信笔涂鸦,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