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o Notes 05——赋权与执念
很久没有没有更新Macro Notes这个系列了,正好前段时间市场比较动荡,也算是对交易中的一些问题的回顾吧。其实平时写复盘和策略的review,本身也是自己日常会做的东西,而且也是希望通过这种交流方式,和大家多探讨,希望大家也能找到我的错误。而这个Macro Notes系列本身更多也是为了自省。今天的这篇文章在一些论调上可能会让一部分人觉得有点不舒服,但是真的请不要对号入座,只是单纯讲几个问题。但是交易的本身更多也是一个善于认错的过程,毕竟从来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框架。在辩证的看待和否定之下才能对动态系统有更深的理解,世界本身在随时变化,框架的一成不变肯定是不行的。
在这里还是要先发一下之前这个系列的文章,毕竟有些概念是之前讲的,不然这篇文章在读起来的时候有些改变会比较绕。
Macro Notes 01——有序与无序的交易逻辑(上、下)
Macro Notes 02——一个观察投资者行为和自省的好窗口
Macro Notes 03——Flow+ Narrative+ Fragility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爽文的特点,基本是两个套路,比如说龙王归位的套路或者机遇好的套路。龙王归位这种套路就没什么好说了,而对于第二种套路,其实都不是主角单纯的在家里躺着就获得了一切,而是通过努力抓住了机遇,得到了很多东西,而在文章中,基本上会把这个获得机遇的努力给简化或者通过连续的小概率时间串成的。在看很多框架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写得好的都有一种让人一叶知秋的感觉。但是真的就是一叶知秋么,其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于,其中所蕴含的假设的可实现性,假设的叠加,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一个在减小概率的过程。所以框架性的东西还是要带着辩证的眼光去看的,这里当然包括我所讲的框架。本篇主要就讲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之前这个系列中经常会讲到的赋权的问题,而另一个问题就是风控问题。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过赋权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基于判断的确定性去给予交易头寸比例的一个过程。必须明确的一点,就是这里面有很强的主观性,一方面是面对已有仓位时候屁股决定脑袋的行为,导致了对于现有信息的选择性相信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在于所认知的实时本质上是基于其认知框架、交易周期和接受的信息产生的。那既然赋权有这么大的主观性,为什么还要去讲赋权的问题呢,主要是因为这种普遍性的存在导致的客观性的存在,是一个行为金融的范畴。也就是说,如果能站在一个更加客观的角度去看这种主观,那么去研究赋权就显得有意义了。
首先就是基本面和市场的脱节是常年存在的,每个人认知的所谓事“现实”成了narrative,通过交易行为,使得价格出现变动。也就是说,因为市场的flow性质不同,具有的久期不同,导致了不同的认知框架、信息筛选模式、以及交易的周期,这些会影响其所以为的所谓“现实”。所以最终会发现所谓的“现实”,只是基于一种flow的属性而产生的narrative。而这种被认为的所谓“现实”反过来又会引发交易的行为。因为资产价格的变动主要是双边增量筹码分布密度的动态变动问题,一个被短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积聚的增量资金所共识的所谓“现实”或者就是笔者常说的narrative,就是短期导致波动的主要因素。但比如之前宏大的reflation交易,就是多种性质资金共识的结果。所以“权”的本身就是来自于对这些因素的判断。
之前小伙伴给过一个形容,说这个框架其实像是冲浪。浪=flow,风=narrative,就是你是顺着flow和narrative,或者更高级一点的,先判断浪会从哪来,多大多小(比如是有船经过,还是天气原因)这些的,都是会形成组合的因素,所以也就有了一众影响因素中的权重问题,然后再考虑怎么走的更远。
所以赋权的问题的前提是基于几个角度来完成的,一个是当前各种flow的性质和变化预期,不同性质的flow具有什么样的narrative。这些narrative的产生路径、判断的阈值。而fragility本身则更多是对于市场反转可能性的一个判断。赋权的结果其实是主观的,这点不用去否定,看到市场上有一单多就有一单空就能看出来。但是赋权这个举动确是有必要的,主要在于这个过程。
在讲客观看待这个问题时,我其实想讲一个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比如一个大佬说了一个观点,我们会怎么去看?从第一层的角度来看,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大佬很牛逼,所以他说的东西至少是有点道理的,或者根据自己本身的仓位选择认同其中部分的观点。但是我们还要去看第二层和第三层,也就是这个大佬说这个观点的原因和背后内在的逻辑。第三个就是他说的这个观点有多少的受众,或者说有多少人会认这些人能够形成能否形成narrative,能否产生足够的flow。所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我更愿意去判断这个观点在市场中的接受程度,能否成为narrative。也就是说,在谈论尽量客观赋权时,我们应该更多去看到不同观点的影响性,以及能带动的narrative的问题。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了,越简单、直接、难以证伪的逻辑,就越能成为narrative。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只能看到第一层,所以去看第二层和第三层,尤其是第三层,反而会更值得一些。当然,换一个角度来讲,这里面本身就有幸存者偏差的原因。一个是在于其本身的交易能力,另一个则是在于营销和表达能力,至少多数被人熟知的大佬必然是缺一不可。前期的reflation交易不破是来自于flow的性质,但是每一次明显走强,就是这个问题的体现。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去做一次赋权,基本上是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基于横向的问题。出于敏感性我不能给出太细节的案例,但是会讲讲方法和逻辑。最近也比较常讲在这个时点上更倾向于去选资产而不是选方向,就是这么个逻辑。最近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到不同资产宏观和微观属性权重变化的问题,在商品上就是比较明显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博弈问题。举一个例子,就是在同类型强弱套利上的体现,最近走势比较明显的IC/IH,之前的钢厂利润,哪怕是常见的铜金比,都是相应的体现。
而另一个方式就是,就是基于概率,就是用时间轴和空间轴来上的概率分布来赋权,所有的观点、逻辑、论据都需要基于交易的时间轴去设置的。例如遇到短多长空这种情况下,怎么对交易进行赋权。当然,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写过市场的有序和无序,那么这种概率分布是基于normal还是基于leptokurtic都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赋权这个东西,肯定是具有主观性和艺术性的,但是要做的就是尽量跳脱出去,为各种观点能形成的flow和narrative去做一次赋权。
今天讲的第二个问题叫做风控,这个问题,其实也是要基于赋权去出发的。有几个需要明确的问题,一个是,去评判政策的对错以及市场的对错,并不是一个交易者的本职工作,盈利才是。另一个就是预测出错是常事,因为个人所看到的所谓“现实”只是一种narrative,市场上的不同资金是没有办法管住的,那就应该更多去管好自己的交易。还有一个就是笔者一直认可的,偏执是交易最大的敌人,当然人都是有人性的,只能说不断自省这个问题。
就像上一篇里讲的,要跑得快,除了骨架,还要有肌肉有神经等等。毕竟人都有人性的,从框架本身到落地执行都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而从认知到盈利之间的桥梁就是风控。所以,风控问题是个在交易上很严肃的问题。刨掉那些幸存者偏差的案例,反观成功的交易都是在风控上有良好的把握的。除了对于经济到市场到具体资产这一整个系统的认知与兑现之外,也是一个要与当前macro因素契合的系统,然后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风控。当然,这里说的风控不是那种很多人stereotype的风控。毕竟交易就是个盈亏比的游戏,就是个在不同风险和潜在收益组合之间放筹码的游戏。所以赋权和风险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里不是说本身不能换成机器,但是出于笔者本身的交易习惯等等,这里不去讨论quant的问题。
风控的问题主要在于两点,一个是仓位控制,另一个就是止损。其实基本讲交易的经典的书中都很强调风控的问题,可能名称上有些不一样,但是原理都是基本相同的。说实话,笔者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摸索的,在这个问题上肯定是不如那些交易经验丰富的大佬的。仓位控制的关键就在于,首先不让自己死,让自己永远都有从新来过的机会。除了前面讲到的对一笔交易的赋权之外,就是风险控制。笔者习惯在开仓之前都会做一些简单规划,这笔交易我最多能承受多少的亏损,开仓位置附近的一些技术指标等等,基于一笔交易能承受的波动,从而去看一笔交易能够分布的仓位,也就是在有这些规划和预期的情况下进行一笔交易。
当然在有计划的情况下去做一笔交易,仍然存在可能性的亏损。除了流动性带来的交易黑天鹅等因素外(笔者在期权上真的犯过这种错误,做数字货币的同学可能也没少见过插针),那么问题多会在两个点上。当然,开仓之前还有个问题,就是这笔仓真的值得开么,很多时候,真的仅仅是因为看着波动,忍不住没有仓位吧,很多时候不能什么都要。另外一个就是在止损上。
交易中有一句话叫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那么就是止损的问题了,其实止损的概念是比较宽泛的,一个是在价格上,一个是在逻辑上。其实止损中最常遇到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不止损,另一个则是过度频繁止损。确实因为有人性的影响,人是很容易杀红眼、有执念、不认错的。这种时候不如每笔交易要有最大回撤的预期,每周每月也有最大回撤的预期。控制人性冲动的方法就是短暂停止交易,让自己冷却。如果把交易当成一个长时间参与的工作或者生活,一方面是要放弃lifetime trade的想法,另一方面就是要有严格的仓位控制和止盈止损,让自己永远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所以价格上的角度来讲,其实和前面讲的交易开仓给予权重的逻辑是一样的,肯定是基于本身的回撤容忍去考虑的。那么这里其实有个问题在不考虑黑天鹅的情况下,标的波动导致的止损,而随后趋势恢复,这个问题怎么算。也就是前面说的频繁止损的问题的一个情况。两个角度,一个是在开仓的预期上和止损的设置上,可能是不够明确的,比如能承受的范围对应的涨跌比例和标的日常的波动率是不符的。就还是回到前面其实在规划一笔交易的时候就存在一定问题的。另一个可能本身逻辑就是有缺陷的。
而基于逻辑上来讲,个人在交易上有个习惯,对于持有的交易,都是先去反驳,无论是从基本面、盘面上、资金上、narrative还是技术面上,一直努力去证伪,直到逻辑和趋势都没法证伪,就是逻辑和趋势都没法证伪就拿着,然后挂个浮动,防止市场突然变了。放弃执念,在被证伪的时候打脸认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做交易要的是盈利而不是面子。
本公众号任何文章,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且不代表供职机构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