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58

愁挟诗来为护持,生知愁是赋愁资。有愁宁可无诗好?我愿无愁不作诗。

【笺说】

此诗作于1940年钱锺书先生在湘西蓝田教书之时,当是先生穷愁无聊,多有诗作,因而触及愁与诗的关系,而有此作。

 愁挟诗来为护持,

首句写,忧愁挟持诗篇来护卫支撑。

“挟”,即挟持;蒋捷《阮郎归》词:“琼箫夜夜挟愁吹。梅花知不知。”

“护持”,护卫支持;宋夏天民《题汪水云诗卷》:“谁裁古调多曲折,拍拍胡笳中音节。燕山孤累心石铁,神物护持笔生舌。”

此句是说,人的忧愁当有诗篇来描写,这个愁就像有了守卫来壮大声势,非平时可比。

生知愁是赋诗资。

次句说,深知愁是作诗的素材。

“生知”,就是深知,最知。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生,甚辞,犹偏也;最也;只也;硬也。”唐杜甫《樊二十三寺御赴汉中判官》:“生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

“资”,材料,素材;此指愁是作诗的材料,正如宋李时《途中遇雪》:“客里愁无着,愁边却有诗。”

这句是说,人的愁思是写诗的好材料,从来是“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音易好”(韩愈《荆潭唱和诗序》)。

以上二句叙述的是愁与诗的关系,钱先生在日本所做的演讲,《诗可以怨》一文,也谈到“愁”与“诗”的关联,正可移来理解此二句:

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也恰恰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讲到冯衍:“敬通雅好辞说,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

正如钱先生在《管锥编》第三册938页也说:“语好词工乃愁基穷本”。

有愁宁可无诗好,

一、二两句是说愁需要诗,诗也离不开愁。第三句又接着说,有愁怎可没有好诗?

“宁可”,岂可,怎可,难道能;如宋张耒《寄陈器之》:“风光似此宁可忍,酩酊高歌卧花侧”,又如明李存《杂诗》:“慕古既多沮,从俗宁可安”,这些诗句的“宁可”都是“岂可”的意思。

我愿无愁不作诗。

第四句,突然一转,斩钉截铁地说:我期待没有忧愁,也就不用作诗。

忧愁才有好诗,但忧愁岂是好忍受的?所以钱先生说,自己宁愿没有愁思,也就不必作诗了。

钱锺书在《诗可以怨》中也谈到了此点:

没有人愿意饱尝愁苦的滋味——假如他能够避免;没有人不愿意作出美好的诗篇——假如他缺乏才情;没有人不愿意取巧省事——何况他并不损害旁人。既然“穷苦之言易好”,那末,要写好诗就要说“穷苦之言”。不幸的是,“憔悴之士”才会说“穷苦之言”;“妙诀”尽管说来容易,“销魂与断肠”的滋味并不好受,而且机会也其实难得。冯舒“尝诵孟襄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云:'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句’”( 顾嗣立《寒厅诗话》)。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作出好诗,得经历卑屈、乱离等愁事恨事,”失意”一辈子,换来“得意”诗一联,这代价可不算低。不是每个作诗的人所乐意付出的。

我们甚至可以说,1940年的这首诗,也是促成钱先生《诗可以怨》一文的滥觞吧。

此诗是写了“愁”与“诗”的关系,那么“愁”有乡愁、客愁、春愁、秋愁等等,钱先生此处的“愁”,又是指什么愁呢?当主要是“别愁”,他不就说过“酷哉此别离”吗?当然,也是由此“别愁”,而扩充到一般的、多种的愁与诗的关系了。

此诗句句有“愁”字,句句有“诗”字。诗句中句句有同一个字,南北朝时《西洲曲》已露端倪,尚未很标准,只是诗中一个段落,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唐张若虚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也使用这种手法,同样造成一种缠绵往复的境界。只不过《春江花月夜》并不是句句有同一字,而是同一字在各句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此四句,一二句各有“江”与“月”,后二句句句有“江”有“月”。后二句就与此诗很近了。和张诗一致手法的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秋窗花雨夕》,也明标是“拟《春江花月夜》之格”:“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其实,明唐伯虎《桃花庵歌》也是此手法:“桃花庵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些诗句已开此诗之格,只是钱先生又创句句有两个同一字的手法——当然此诗仅四句,尚未蔚为大观。

(0)

相关推荐

  • 钱锺书艺术情感论与中国现代智性思潮

    罗新河/文 摘 要:钱锺书曾对中国古代"诗者,持也" 这一重要的理论命题进行重新发掘与辨析,提出"抒情通乎造艺"的观点,认为诗歌创作不等于情感宣泄,而是对自然情 ...

  • 钱锺书智慧“小干货”(七三)智慧地教孩子读诗(三)——如何与孩子谈诗

    (感谢"大余朗读者"温玉玺) 智慧地教孩子读诗(三)--如何与孩子谈诗 大多数父母是与孩子天天在一起的:孩子上小学,肯定天天接送.孩子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也可提出话题.谈诗,肯定是 ...

  • 陈忠康老师《神童诗》系列书法作品欣赏

    <神童诗>是现代蒙学经典之一,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 诗中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 “国学经典深读”(一)《宋诗选注》:一本氤氲着文化意蕴的诗注(《帅作文》)

    <宋诗选注>:一本氤氲着文化意蕴的诗注 江西省大余中学程秀全 <宋诗选注>是钱锺书先生凭一己之力.耗时两年选注的一本书.其"注"不是注某个字词,而是由一个字 ...

  • 西游记》如何给宋诗做注脚 ——钱锺书注释宋诗的一个特点 作者:杨建民

    . <西游记>如何给宋诗做注脚 --钱锺书注释宋诗的一个特点 作者:杨建民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8日 16版) . 古代诗文注释,按一般通则,名物.典故等,当然得 ...

  • 指导发表(七):说“离骚” (《语文报》)

    说"离骚" 钱锺书先生以为,"离骚"二字不应解为"离别的忧愁"或"遭受忧愁",而应理解为与"远离忧愁" ...

  • 钱锺书:诗可以怨丨“纪念钱锺书先生诞辰110周年”系列文章之二

    本文为钱锺书先生1980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教授恳谈会上的讲稿 ,最早收录于<也是集>,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后收入<七缀集>.钱先生妙笔纵论中国古典诗文评中的 ...

  • 钱锺书智慧“小干货”(六)“离骚”的另一种解释

    (感谢"大余朗读者"·周·提供音频帮助) "离骚"的另一种解释 (一) 说到"离骚"二字,只要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它的意思. 我们都知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3

    当步出夏门行 天上何所有,为君试一陈.云深难觅处,河浅亦迷津.鸡犬仙同举,真灵位久沦.广寒居不易,都愿降红尘. [笺说] 1934年先生北行至北平,即今之北京,回沪后,大约友人询问旧京情事,钱先生感慨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4

    薄暮车出大西路 点缀秋光野景妍,侵寻暝色莽无边.犹看矮屋衔残照,渐送疏林没晚烟.眺远浑疑天拍地,追欢端欲日如年.义山此意吾能会,不适驱车亦惘然. [笺说] 此诗作于钱锺书先生在光华大学任教时的1934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5

    大雾 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积气入浑天未剖,垂云作海陆全沉.日高微辨楼台影,人静遥闻鸡犬音.病眼更无花恣赏,待飞六出付行吟. [笺说] 这是一首咏雾的诗,肯定有一定的寓意.诗写于1934年,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6

    沪西村居闻晓角 造哀一角出荒墟,幽咽穿云作卷舒.潜气经时闻隐隐,飘风底处散徐徐.乍惊梦断胶难续,渐引愁来剪莫除.充耳筝琶容洗听,鸡声不恶校何如. [笺说] 1934年,钱锺书在上海光华大学教书,大学即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8

    伦敦晤文武二弟 见我自乡至,欣如汝返乡.看频疑梦寐,语杂问家常.既及尊亲辈,不遗婢仆行.青春堪结伴,归计未须忙. [笺说] 1933年开始的首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考试,按规定是不允许在校生应考的,要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9

    牛津公园感秋 一 弥望萧萧木落稀,等闲零乱掠人衣.此心浪说沾泥似,更逐风前败叶飞. [笺说] 钱锺书在英国留学,就学于牛津埃克塞特学院,攻读的是文学士学位.夫妇二人租住在校外,是一间较大的房间,既是卧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0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0 新岁感怀适闻故都寇氛 海国新年雾雨凄,茫茫愁绝失端倪.直须今昨分生死,自有悲欢异笑啼.无恙别来春似旧,其亡归去梦都迷.萦青积翠西山道,与汝何时得共携? [笺说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1

    赠绛 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 [笺说] 钱先生夫妇到牛津,一开始靠吃房东的伙食.英国的饮食习惯不合钱锺书的胃口,杨绛就改租了另一套住屋,在牛津大学公园对面.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2

    此心 伤春伤别昔曾经,木石吴儿渐忏情.七孔塞茅且浑沌,三星钩月欠分明.闻吹夜笛魂犹警,看动风幡意自平.漫说此中难测地,好凭心画验心声. [笺说] 1936年,在英国的钱锺书写了两首有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