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祖望论治干燥综合征

​谢某

谢某,女,53岁。1985年1月31日初诊。②P228口、眼、鼻、咽喉干燥已两年左右。口干舌燥,不耐多言,咽喉堵塞感,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两膝关节乏力,活动不利。

检查: 鼻粘膜苍白少液,咽部两侧索肥大,余 (-)。

舌质胖苔薄,脉来左细右沉。

医案: 人谓干燥综合征即中医之燥证,实则决非尽然,中医燥证泛指急性之劫液者。考水谷入胃经熟腐而脾化精微之后,肾藏之,肺布之,以滋养五官百骸。病历两年,事非劫液,良以脾失生化之源而然。正以津血同源,津枯者血亦无从自荣,血不荣于经脉,故关节除待濡养于津液外,血之滋养更为重要。津枯血槁,关节焉得平安?! 拟取培土健脾,则生津益水在其中矣。不过病缠两年,求覆杯也非旦夕之功。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白扁豆10g 淮山药10g陈皮6g 甘草3g 当归10g 石斛10g 黄精10g试进20剂。忌辛辣、煎、花生、荸荠等。

二诊,1985年2月28日诊。

药后目已有泪,口干稍轻,两膝关节无劲及运动不灵活似乎也有所改善。

检查: 同上诊。舌质胖苔薄,脉细。

医案: 中州不健,难化精微,七窍之清明恃津液,关节之濡养也赖津液,仍取健土以生津液为法。

党参10g 茯苓10g 山药10g 白扁豆10g 石斛10g桑寄生10g 杜仲10g 秦艽6g 功劳叶10g 黄精10g乌梅10g 5剂煎服三诊,1985年4月2日诊。

药治之后,咽干唯在夜间出现,鼻腔已有舒服感,眼睛稍滋润,两膝关节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鼻腔少液,咽部两侧索肥大,舌胖苔薄,脉细。血不营于关节,则酸痛乏力;津不濡于七窍,乃诸窍干涩。良以津血同源,共荣同辱,息息相关。投药以来俱取健脾入手,盖精微生化、血之来源皆在中土之故。看来疗效已来,前途有径,不过慢性病毕竟善消时日,难赋速痊。

党参10g 茯苓10g 白扁豆10g 山药10g 当归10g白芍6g 石斛10g 黄精10g 乌梅10g 桑寄生10g 功劳叶10g 5剂煎服四诊,1985年5月2日诊。

口干、 咽燥、 眼涩、 鼻槁,虽不若曩者之甚,但终难告失。两膝关节已轻松,但腰酸,肩胛部有牵制感。

检查: 鼻粘膜较干,两侧索肥大潮红。舌胖苔薄,脉细。

医案: 病称干燥综合征,津液之干枯可知,治当生津养液,但以脉细舌胖,主在脾衰,而难化精微,事非肺肾失职。取培土生金一法,盖金一旺,坎水亦充。

党参10g 茯苓10g 白术6g 白扁豆10g 山药10g石斛10g 天花粉10g 芦根30g 沙参10g 乌梅10g 油松节2个 5剂煎服五诊,1985年5月30日诊。

诸窍干燥较前又润,唯眼睛干燥,视物总难明察。久坐则腰酸。

检查: 除咽部两侧索肥大外,余无病变。舌胖苔薄,脉细。

医案: 培土生金,似最恰切。佐养胃阴,俾抄捷径。

党参10g 茯苓10g 白扁豆10g 山药10g 石斛10g黄精10g 沙参10g 乌梅10g 功劳叶10g 杜仲10g 5剂煎服六诊,1985年7月4日诊。

累进参苓白术散加减130剂,五官之干燥基本消失。

检查: 鼻咽无异常,舌质胖苔薄,脉细。

医案: 培土生金,津液充沛,得以灌溉七窍,覆杯在望,切莫功亏一篑。唯药量可取维持以巩固。

党参10g 茯苓10g白扁豆10g 山药10g 石斛10g黄精10g 玉竹10g 沙参10g 乌梅10g 功劳叶10g 5剂煎服隔日一剂。

按: 干燥综合征,中医多言为劫阴液之燥证。其治疗:急性燥证者,多为外燥,为肺肾阴劫所致,故可从肺肾论治; 慢性燥证者,多为内燥,则为脾虚生化失职,津液乏源所致,当从脾胃着手。本例燥证虽属阴虚之病,但病程两年,观其舌脉,都为脾虚之象,是津液乏源,无以补充肺肾润窍。实乃燥证为标,脾虚是本。李东垣所谓 “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者是也。故用参苓白术散培土健脾,生金益水,以治其本; 佐以养阴之石斛、黄精等药压抑其标,从而使缠身两年之病渐愈。可见在治疗错综复杂的疾病过程中,用药主次适宜,注意标本兼顾,实为重要之至。

贾某,男,52岁。1991年9月15日初诊。①P400多年来口腔、咽喉、鼻腔干燥,1979年更严重起来,有异物感。无痛感,有冒火样烧灼样感觉。求饮冀润,饮喜温水,每年以秋冬季为最严重。痰少而稠,频频作清嗓运动。现在以受凉而发烧、咳嗽已10多天,但刻下已近恢复期。有时发音嘶哑。

检查: 咽后壁粘膜有萎缩现象。舌白腻如敷粉,脉平。

医案: 多窍奇干数载,当然燥证也。但横加感冒,虽已晋入后期,但舌苔白腻,新感浮邪与痰浊横加,当治其标。

桑叶6g 菊花10g 金银花10g 车前子10g 藿香10g佩兰10g 陈皮6g 大贝母10g 杏仁10g 米仁10g 天竺黄6g 5剂煎服二诊,1991年11月4日诊。

上方累进14剂,干燥者已润30%。在咽部已有痰液。

检查: 咽后壁稍感红润一些。舌薄苔,脉平。

医案: 求润得润,津生而痰得产生。方已对症,前法再进一层。

生地10g 玄参10g 麦冬10g 沙参10g 玉竹10g芦根30g 天花粉10g 石斛10g 知母10g 玉泉散(包)30g 7剂煎服三诊,1991年12月10日诊。

两诊之间,时逾匝月,上方又进14剂。适当好转之时,辍药半月多,干燥又来,异物感也出现,重点在鼻咽腔,有痰,饮水已减少,喜温。

检查: 咽后壁粘膜依然萎缩,干枯少液。舌薄苔,脉平偏细。

医案: 《喉科心法》强调“即老医亦难以下手”之慢性咽炎,得能稳步向愈,已属不易。中途裹足,坐视病长,殊深扼腕。中药裁方仅此一套,成欤否欤,全赖乎进药。

生地10g 黄精10g 玄参10g 玉竹10g 知母10g川黄柏3g 桔梗6g 天花粉10g 麦冬10g 甘草3g 7剂煎服按: 以上两例,都为干燥综合征。该病主症之干,先干津液,故而喉科的慢性咽炎、鼻科的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中很多为局限性干燥综合征。

姜某,男,29岁。1993年12月28日初诊。浦口税务局。①P413咽痛7年,每受到寒凉、疲劳、多言、刺激性气味即倍形加重,背凉如冻。饮食务求热物,即水果也不敢沾唇,夜眠需盖5条棉被。

检查: 咽峡弥漫性充血,扁桃腺Ⅰ度肿大,左右各一潴积性囊肿。舌薄苔,脉浮。

医案: 奇寒7载,情如《续名医类案》寒门相同。刻下感冒,治先以标。

党参10g 荆芥6g 防风6g 羌活3g 独活6g 前胡6g 柴胡3g 桔梗6g 玄参10g 甘草3g 5剂煎服二诊,1994年1月4日诊。

感冒已告消失,奇寒之感依然。

检查: 舌糙腻根部厚而映黄苔,脉平。

医案: 奇寒7载难温,6年热药无效,症与《续名医类案》寒门一例全同,终以一清一泄而寒去温来,今可私淑一番。

桑白皮10g 马兜铃6g 甜葶苈6g 丹皮6g 赤芍6g薄荷6g 紫草10g 茜草10g 蝉衣3g 甘草3g 7剂煎服三诊,1994年1月11日诊。

药进7剂,7年奇寒,第一次感到温热,一向胸前背后的冰冷有所减轻,一向用的5层衾被,可以减少为4层,并有汗液 (过去有过盗汗,治疗之后即敛,从此即没有汗),白日也已振作而有温煊感觉。

检查: 舌薄苔 (偏白),质有紫气,脉平。

医案: 如此奇寒怪冷,自古有之,戴思恭取用大承气汤及黄连导痰汤,李中梓取用金花汤,大寒治大冷之法而获得痊愈,故而葶苈大枣汤治之,当然事属可佳。唯更应考虑难敛之以暴易暴。肺经葶苈大枣易阳明之白虎汤。

生石膏20g 知母10g 桑白皮10g 紫草10g 旱莲草10g 茜草10g 料豆衣10g 白茅根10g 太子参10g 甘草3g 7剂煎服四诊,1994年1月18日诊。

白虎汤仅进4剂,自感无效,似有倒退之感,自行改用葶苈大枣汤一剂半,反应良好。舌尖舌根疼痛及溃疡与口角糜烂,自己吃了柿饼,症状即减轻,总地说来,畏寒好得多,即使现在的严冬寒冷之际也无畏缩寒冷之感。

检查: 舌尖溃疡1个,充血,口角糜烂左轻右重。舌薄苔,脉平。

医案: 大热似寒,似无疑义。初诊试用清泄有效; 复诊试用清营,无效,良以宣法优于清法。

桑白皮10g 薄荷6g 荆芥炭6g 金银花10g 马兜铃6g 连翘6g 白茅根10g 芦根30g 甘草3g 7剂煎服五诊,1994年1月25日诊。

上药进5剂,在怕冷方面又见进一步缓和,以往每值严寒,必更形悚,但对此次强冷空气已能泰然处之。

检查: 舌薄苔,脉平偏细。

医案: 奇病怪治,粗获成效。再宗原旨。

桑叶6g 菊花10g 金银花10g 荆芥炭6g 连翘6g薄荷6g 黄芩3g 马兜铃10g 山栀10g 甘草3g 7剂煎服六诊,1994年2月8日诊。

怕冷感似乎有卷土重来之感。

检查: 舌薄苔,质有红意,脉细。

医案: 7年奇冷,今已解矣。刻下还潮,大有徘徊裹足之势,甚至寒意再复抬头。

检查: 脉来细小。

医案: 凉剂已告失宜,温药更难冒险。只能振作脾土,使其阳气自生。

升麻3g 黄芪10g 党参10g 仙鹤草10g 白术6g茯苓10g 仙茅6g 仙灵脾10g 杏仁10g 象贝母10g 甘草3g 7剂煎服七诊,1994年2月22日诊。

近来脘部作痛呈游走性,大便正常较软。胸前背后仍稍有冷感,小便色黄,睡眠差。

检查: 舌薄苔,脉细。

医案: 奇寒始解,脾阳求充,香砂六君主之。

党参10g 白术6g 陈皮6g 木香3g 砂仁(后下)3g 仙茅6g 仙灵脾10g 茯苓10g 甘草3g 7剂煎服八诊,1994年3月1日诊。

凛然已无,温暖仍然没有,四五年不能吃水果,现在可以恣进无妨,口腔有干感而不求水润。小便黄,大便偏软。

检查: 舌薄苔,脉平有力。

医案: 凛然消失,药已显灵。温暖难求,春寒之故。水果能进,主症已除。后遗一二,气怯而营亏之故。取八珍加减。

黄芪10g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熟地10g 当归10g 川芎3g 白芍6g 仙鹤草10g 甘草3g 7剂煎服按: 此病为神经官能症。

江某,女,30岁。1991年8月26日初诊。南京洪武路。①P418入夏多汗事属寻常,但蒸蒸而淋。最后1个月汗液奇多且多凉,并有凛然之感,头发亦如游泳而淋淋。狂饮。

检查: 舌薄苔,脉细。

医案: 汗为心液,大汗亡阴,心液一枯,则心烦急躁;阳虚则凛然不温。津液一亏,肠液枯而大便必艰难。当从固卫养津。

黄芪10g 白术6g 防风6g 料豆衣10g 诃子肉10g煅牡蛎20g 甘草3g 5剂煎服二诊,1992年8月31日诊。

药进5剂,淫汗得以收敛其半; 狂饮、纳食不旺亦有好转。

检查: 舌为地图舌,脉细。

医案: 卫气一固,淫汗已少,口干多饮,则汗多伤津使然。治当步迹前旨,旁及调整脾胃,冀增食量。

黄芪10g 白术6g 防风6g 料豆衣10g 山楂10g六曲10g 诃子肉10g 煅牡蛎30g 7剂煎服按: 此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倪某,男,53岁。1992年1月25日初诊。高邮市。①P153去年9月发现右颈部有无痛性包块,11月确诊为鼻咽腔癌。经过30多天光疗,包块明显缩小。口腔、鼻腔、鼻咽腔一向没有症状,所以也无明显反应。光疗后副作用为喉痛、奇干,有撕裂感,纳食及讲话时,倍增痛苦,胃纳很差,近有咳嗽。刻下七八天来有凛寒感,寒后有热感,同时出汗蒸蒸,一动即作,睡时没有。痰粘且多,咯之不易而清嗓不止。

检查: 体温37.6℃。咽峡水肿充血 (红艳型),鼻咽部充血水肿。右颈侧扪到5分硬币大硬结1个,边缘不清楚。

舌白腻滑润苔,舌胖边有齿痕。脉有弦意。

医案: 病属 “斯疾”,放疗正在进行之中。唯引以为虑者,刻有感冒及痰浊内停。《孙氏兵法》“不攘其外,何以治内”。当然先以轻宣外感,重化痰浊为法。

桑叶6g 菊花10g 蝉衣3g 大青叶10g 苏子10g杏仁10g 马勃3g 莱菔子10g 天竺黄6g 焦米仁10g 5剂煎服二诊,1992年4月10日诊。

光疗结束于2月17日,当时诸恙告失,感冒很快而愈,在50天中很平稳,体重增加,饮食亦可,引以为难忍者,口干舌燥 (咽喉部感觉还好),多饮喜温。

检查: 咽 (-)。鼻咽腔有丰腴感,右轻左重。下颌下有水肿现象,硬结不清楚。舌薄苔,质有红意而干,透有紫气,脉小有力。

医案: 光疗之后,症情平稳,除口干舌燥之外,余无自觉之症。颌区、颏下有丰腴饱满感,但核块已无。治当抗癌与扶正并顾。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石斛10g 白扁豆10g马勃3g 蚤休10g 龙葵10g 石上柏10g 白花蛇舌草10g 7剂煎服史某,男,39岁。1992年1月22日初诊。淮阴市北京路。①P154去年之秋,右颈部起有核子,从而发现为鼻咽腔癌,由活体检查而确定。时在8月下旬。未发现前,并无一切症状,仅仅为颈部肿块。经过两个月光疗,颈部核子消失,悬雍垂畸形也纠正。光疗前掌灼及光疗中耳鸣,以疗程结束后而消失。唯口干咽燥则无法缓解,甚至有烧灼感产生。颏下两颌浮肿不退。

检查: 鼻腔 (-)。咽峡未见异常。唯软腭反射消失,鼻咽顶部有丰满感,很光滑。喉咽部会厌呈儿童型,会厌溪丰满感。其他无异常。颈部未扪到硬结,唯颏下颌下轻度肿胀。舌薄苔,后1/3有刺,质胖而红,脉平有数意 (92次/分)。

医案: 病名纵然难听,症状十分平稳。宗常规扶正抗癌。但凭脉论证,刻下先宜退肿与清心养阴。

太子参10g 石斛10g 麦冬10g 沙参10g 石上柏10g 知母10g 马勃3g 蚤休10g 柏子仁10g 白芷6g大贝母10g 7剂煎服医嘱: ①上方进14~21剂复诊。如肿热一退,则即来。

②忌大葱、大蒜、韭菜、辣椒、胡椒、雪里红、芥菜、咖哩、榨菜等。

二诊,1992年3月4日诊。

今天西医复查,核子比出院时更形缩小。颈部肺部无淋巴结肿胀者见到。局部所见有稠厚分泌物附丽难脱。西医认为在平稳中趋向好转。上诊处方毗进20剂,干燥依然存在,无点滴唾沫,时时乞灵于水润,且有烧灼感。偶然作痛,亦由干燥所导致。在正常起居情况下,睡眠一般。体力上似乎衰弱乏劲,尤其是多运动之后,下肢疲累更甚,跟部有些隐痛。

检查: 咽后壁干燥无液。鼻咽部大体如上诊。会厌溪丰满者,已收敛,颈外同上诊。舌少苔,舌背之刺已减去1/2,质红,脉细数。

医案: 诸症平稳,倾向式微。唯脉象较前为细。总之正气以持久而渐虚,事实亦属合理发展,无足为虑。者番处方,以重剂养阴生津为是。

西洋参3g(另煎) 石斛10g 麦冬10g 石上柏10g玄参10g 知母10g 川黄柏3g 玄参10g 熟地10g 马勃3g 乌梅10g 蚤休10g 7剂煎服赵某,女,37岁。1991年9月3日初诊。省测绘局。

①P156头痛鼻塞,耳中憋气,鼻中亦有憋气与烧灼。咽头奇干,干甚即疼痛。干的程度甚至口腔无液,非水难润,时历两三年。今年6月初加重。CT证明为鼻咽癌; 活检为组织增生。

检查: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充血; 两侧索肥大、充血。鼻咽部两侧组织隆起丰腴,但未见粗糙,仅轻度充血。

舌薄苔映黄,脉小弦。

医案: 痰、瘀、疠麇集于喉隘,阳货孔子一时尚难明确,但化痰破瘀抗疠之剂,总无枘凿之虞。西医的进一步诊查仍占首位。

石打穿10g 石上柏10g 蚤休10g 马勃3g 天竺黄6g 落得打10g 当归尾10g 赤芍6g 苏子10g 泽兰10g7剂煎服二诊,1991年10月25日诊。

药进28剂,头痛程度减轻而时间拖长。憋气消失,偶有暂时性耳鸣。鼻中烧灼感改变不大,咽干稍稍缓解,口干接近滋润。

检查: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两侧索肥大,有充血感。

鼻咽腔丰满块磊,已不充血。舌薄苔,脉细弦。

医案: 西医检查虽无明显改善,但已得到控制无疑。服中药后症状大多改善。考痰气之凝,虽然存在; 疠气之断,似尚不能定论。不过得能症状减轻,总是大好趋势。可踪原旨,取药深入一层。

煅牡蛎20g 川贝母10g 昆布10g 海藻10g 莱菔子10g 石打穿10g 泽兰6g 马勃3g 石上柏10g 蚤休10g玄参10g 7剂煎服医属: 平时多吃芋艿。

三诊,1991年12月6日诊。

累进服药已28剂,西医检查认为进步满意。局部包括干燥在内的不适感也逐渐迭减。唯在临经前感到明显一些。

鼻塞也已通畅。偶有鬓部牵制感。

检查: 鼻咽腔丰满者已收敛许多。舌薄苔,脉平。

医案: 药已生效,功在方裁。化痰攻坚、破瘀抗疠之法,逐渐转移于扶正。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大贝母10g 昆布10g海藻10g 马勃3g 石打穿10g 石上柏10g 煅牡蛎20g7剂煎服诸某,男,47岁。1991年10月31日初诊。南京中央门。①P157鼻咽腔肿瘤,发现于上月,经过西医治疗 (60Co) 颇见成效,肿块缩小。刻下为无痛性(右) 颈肿块,口干,咽部吞咽不流利。平时大便干结,现亦如此。

检查: 咽峡充血艳红、水肿,扁桃体双侧Ⅱ度肿大,表面有些溃疡。右颈部有鸡卵大肿块,中度硬而不能移动。鼻咽腔查诊不合作。舌薄苔,边有齿痕,脉细。

医案: 《疡科心得集》 目为四症 (舌癌、乳腺癌、阴茎癌、喉癌) 者,今已确诊。现一阶段以攻为主,但脉来细弱,扶正亦属必需。

太子参10g 茯苓10g 陈皮6g 沙参10g 石上柏10g昆布10g 海藻10g 马勃3g 石打穿10g 白花蛇舌草10g 7剂煎服二诊,1992年1月14日诊。

光疗治程初告结束,喉痛基本消失。咽干、口燥、唇皱,胃不思纳,舌不辨味。以骶部髋关节为重点的肌肉关节疼痛。大便难解。睡眠以喉痛之消失而改善。

检查: 咽峡接近正常,仅轻度充血。右颈侧包块已难扪到。舌苔形同敷粉,舌质淡,脉细。

医案: 霹雳雷霆,群魔敛迹,但正气明显不充,同时痰浊起于中州,胃气因之更怯。治当扶正而不庇痰浊,抗癌而毋伤正气。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陈皮6g 姜半夏6g山楂10g 六曲10g 蚤休10g 石上柏10g 白花蛇舌草10g 7剂煎服。

刘某,女,30岁。1992年3月27日初诊。铁医附院。

①P159确诊为鼻咽癌,初以颈淋巴结肿而发现。现为光疗第4天,有泛恶口干。

检查: 咽峡充血,重点在后壁。鼻咽顶部组织充血右重左轻并隆起,且左右各有1块粘膜粗糙。舌薄腻苔,脉细。

医案: 既谓癌症,理应抗癌; 主在光疗,辅以药治。

石上柏10g 石打穿10g 蚤休10g 马勃3g 姜竹茹10g 天竺黄6g 沙参10g 麦冬10g 白花蛇舌草10g 六曲10g 7剂煎服二诊,1992年5月22日诊。

近来咽头干燥,疼痛也甚,出现烧灼感,痛及左耳。伴以盗汗,齿龈也作痛。

检查: 鼻咽部丰腴,粘膜惨白,会厌水肿。左侧舌面充血,有浅在性溃疡,右重左轻两侧智齿部有溃疡。舌薄苔,脉细。

医案: 在癌症基础上感染,而且炎热方兴未艾。不予大剂清化,难遏燎原。取犀角地黄汤加味。

生地10g 丹皮6g 赤芍6g 水牛角30g(先煎) 金银花10g 黄芩3g 山栀10g 石上柏10g 蚤休10g 白花蛇舌草10g 5剂煎服三诊,1992年5月26日诊。

药进3剂,炎炎之势已退。现咽头仍疼痛,耳痛及龈痛轻些,盗汗减少很明显,鼻塞加重而涕出亦多。

检查: 咽后壁左侧有隆起感及局限性充血,鼻咽腔组织肿胀充血,伴有粘膜破碎渗血。舌薄苔,脉细。

医案: 续发感染,高潮已越而难言清肃,再从清化,同时毕竟本病存在,决非一般炎症而坦然。

(内服)生地10g 金银花10g 蚤休10g 半枝莲10g地丁10g 山栀10g 马勃3g 石上柏10g 芦根30g 白花蛇舌草10g 7剂煎服(外用) 通用消肿散,外用吹于口腔患处。

四诊: 1992年6月2日诊。

急性炎炎之势幸已趋向平稳,昨日在小舌旁有小溃疡疼痛,干甚而有烧灼感。

检查: 悬雍垂两侧粘膜有剥脱现象,鼻咽部水肿收敛,充血消失。舌薄苔,脉细。

医案: 主症平稳,标症炎势亦衰。再从清化与养阴兼顾。

(内服)生地10g 金银花10g 地丁10g 石上柏10g蚤休10g 马勃3g 白茅根10g 半枝莲10g 玄参10g白花蛇舌草10g 7剂煎服(外用) 养阴生肌散5g,外用。

单某,男,54岁。1991年12月13日初诊。泗洪县。

①P255喉癌经手术半喉切除,予以中药调治,各方面平安稳定。

检查:声门歪斜及色泽失常,正是术后必然所致,表面光滑柔软。舌薄苔,脉平。

医案: 刻下西医检查观察,中医处方调理,最为上策之举。盖西医技术,中医天赋阙如。中医治疗,草药确能臂助。裁方步迹前医之旨,因时因证,增损一二。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石上柏10g 山药10g当归10g 马勃3g 蚤休10g 白花蛇舌草10g 7剂煎服二诊,1992年5月8日诊。

服药至今未辍,症情稳定,精神振作,干燥亦缓解。

检查: 同上诊,其歪斜似乎矫正一些。舌薄苔,脉平。

医案: 狂澜奔腾之阶段已过,平稳可喜,即使后期扫尾扶安,亦不必过于认真。谚谓: “不药胜中医”。前方毋事强加斧斫。建议旬日两剂,作微量之维持。原方7剂煎服。

黄某,女,85岁。1979年11月20初诊。②P242患者自30多年前发现鼻翼部有红斑,一直未加重视,近两年来,鼻腔常不通气,并流血水,红斑渐渐糜烂、发痒,范围日趋扩大,疼痛由轻转重,经活检报告为“鳞状基底细胞癌”。

检查: 目前既出血又疼痛,血水有臭气。舌薄苔,脉弦。

医案: 癌肿已属晚期,叹无回天之术。所幸舌为薄苔,胃气未绝; 脉来弦劲,正气尚存,不过斯人斯疾,已抵暮穷,虽援戈而为之,能否日反三舍?方取抗癌解毒,凉血止血法。

(内服)菊花10g 夏枯草10g 白花蛇舌草10g 蚤休10g 山豆根10g 石上柏10g 龙葵10g 茜草10g 太子参10g 5剂煎服(外用) 黄连膏40g,局部搽。

二诊,1979年12月18日诊。服用上方一月,疼痛减轻,臭气见少,出血基本已止,仍发痒。

检查: 舌薄苔,脉小弦。

医案: 不治之症,事已定局,后顾茫然,拟取扶正抗癌之法,不过挥戈返日,以尽医责。前方去太子参,加黄芪、党参各10g,或改服两仪膏。

按:八旬老人,身患癌症,且属晚期,可谓不可救药也。但医者并不袖手旁观,而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抓住病人整体情况和局部症状,选用多种抗癌解毒和扶正药物,寓凉血于抗癌之中,容补虚于解毒之内,仅治一月,便血止痛减,出现回旋之机。

叶某,女,33岁。1991年7月2日初诊。淮阴市工行。

①P386长期口腔溃疡,重点在右侧舌体。1991年5月确诊为“舌癌”,6月做切除手术,切去3/5的右侧舌体,并将左腕肌肉移植到切除部位。手术相当成功,但亦做了颈部淋巴结清除。创伤较大,病者体质极度衰弱,需他人助扶进入科室。舌体肿胀充血,炎性症状无法消退;鼻腔干燥冒火,手掌灼热,因而来求中医治疗。

检查:张口仅一指,舌体肥胖,正中傍线(左)一纵行缝合线,前端(舌尖部)还露些肉芽。齿龈肿胀。右颊比对侧明显丰腴,右颈手术区组织结实韧硬。舌苔厚腻如敷粉(左),移植的“舌体”(右)有毛。右脉细。

医案: 病发于心苗之舌,虚起于磨折正亏,正是峻补之证。但骨蒸苔腻,虚不受补,而且时临盛夏,滋腻之品正在投鼠忌器之例,暂取轻清轻养。

地骨皮10g 青蒿10g 生地10g 竹叶10g 白扁豆10g 灯心草3g 丹皮6g 赤芍6g 白花蛇舌草10g 7剂煎服二诊,1991年7月9日诊。

药进7剂,牙痛已无,掌灼依然,鼻干咽干,冒火感似乎轻些。一度多痰难咯,药前体温38.3℃,药后37.1℃,总之稍感平稳,口气极重现已转轻,精神大为好转。

检查: 开口为一指多些,缝合线痕移于中央 (因右半舌体的肿胀消退),舌苔左半少许,右半并非舌苔而浊腻,脉细 (右)。

医案: 初试轻清轻养手法,虽有离于治病要诀“立求攻补”之旨,但以轻舟过峡而言,殊感很妥。以其去恙无多,不宜急切求功而进求峻剂,仍应原旨化裁。

青蒿10g 生地10g 竹叶10g 石上柏10g 蚤休10g藿香10g 丹皮6g 地骨皮10g 赤芍6g 白花蛇舌草10g 7剂煎服三诊,1991年7月19日诊。

舌部诸恙较平稳,唯咀嚼时可以咬着舌边 (左)。右耳深部作痛 (手术后的),右耳轮麻木发冷感依然,低温仍有(下午37.5℃)。口中口气很重。

检查: 舌中缝合痕又向右侧偏移 (说明右侧在收敛),舌体胖,边有齿痕。张口不足两指,右外耳道 (-)。舌薄苔,脉细。

医案: 梅涝始去,酷暑来临,加之痨劳过甚,至口、齿、舌三病,殊有动荡之感,治从清化祛暑。

青蒿10g 地骨皮10g 生地10g 金银花10g 藿香10g 石上柏10g 佩兰10g 马勃3g 丹皮6g 六一散12g白花蛇舌草10g 西瓜翠一团 (自加) 5剂煎服四诊,1991年7月27日诊。

上药进7剂,情况殊感平稳,耳疼得减,掌灼渐轻,颊肌自噬亦不若过去之严重。

检查: 右耳(-),张口达二指,舌体接近正常。舌薄白苔,脉平。

医案: 值已 “客避邮亭,船藏密浦”之际,尚无一切不舒,幸甚。原方不敢轻率更张。

青蒿10g 地骨皮10g 生地10g 藿香10g 佩兰10g石上柏10g 丹皮6g 石斛10g 白花蛇舌草10g 西瓜翠一团 7剂煎服五诊,1991年8月22日诊。

上药服后,口腔溃疡已愈合。左侧下槽牙疼痛,掌心仍然有灼热。

检查: 舌已正常,活动自如,张口已与正常人相似大小。埋伏齿部红肿。舌薄苔,脉平。

医案: 舌病基本告失。刻下所苦,掌心灼热,虽退些而尚存,同时左智齿疼痛。处方之主在乎掌灼肤热,齿则能拔则拔,最为上策。

桑叶6g 菊花10g 蝉衣3g 生地10g 丹皮6g 青蒿10g 芦根30g 地骨皮10g 鳖甲10g 红枣5枚 7剂煎服六诊,1991年9月5日诊。

舌体平稳良好,唯舌根部右侧有异物感,口气减轻,掌灼似乎也退些,睡眠比较尚可。唯左前臂刀口有 “疤痕疙瘩” 出现。

检查: 舌薄苔,脉细。

医案: 刻下所苦,厥为掌心灼热与口气,至于喉头舌根鲠介感事可佐以理气之品,“疤痕疙瘩”事非药力所能应付,必要时光疗可试。

熟地10g 麦冬10g 川黄柏3g 生石膏15g 知母10g青蒿10g 鳖甲10g 地骨皮10g 丹皮6g 苏梗10g 佛手5g 7剂煎服七诊,1991年10月22日诊。

上诊方药进服20多剂,很舒服,以挂号困难,在其他医院治疗,方药似不对症。现在主症为口腔干燥,求饮以润,但维持滋润者为时不久。口中气味很重,掌灼还有一些。

检查: 右侧舌体稍有胖意。脉平偏细。

医案: 症登佳境,毋事奢求。刻下宜于轻清胃火,淡扫积浊,毋用峻方重药以自扰。

藿香10g 佩兰10g 生地10g 绿豆衣10g 竹叶10g灯心草3g 金银花10g 地骨皮10g 丹皮6g 白茅根10g 7剂煎服八诊,1991年10月31日诊。

刻下一切正常,唯为口咽之干所苦。舌薄苔,脉平偏细。

医案: 重肉白骨,力挽狂澜,归功于西医手术。驻足红颜,再薰春暖,资助于中药微功。药以治病,矫枉毋须过正。事务观察,关注营养。

太子参10g,生地10g,麦冬10g,泡水代茶饮。

李某,男,64岁。1991年8月31日初诊。宿迁市。①P369前两年舌根部曾出现几次溃疡,吃了消炎药即痊。1月之前又有溃疡出现,逐渐扩大,吃药无用,有疼痛波及右耳,进食尚可。西医病理检查为 “癌变”。

检查: 舌体右侧有深在性溃疡,创面污秽,约2cm×4cm,周围水肿轻度漫侵,张口三指。右颈侧扪到淋巴结3~4个,最大如白果,未有粘连。舌薄苔,脉细。

医案: 《谦益斋医案》、《疡科心得集》早已指明 “四大之症” 之一。刻下光疗、化疗虽已失 “东隅”,但尚有 “桑榆” 可盼。惜羞涩阮囊,坐观恨失良机,殊为惋惜。中药治疗,功在晚期。只能攻补兼施,冀鲁阳之挥戈,日返三舍之延长。

黄芪10g 藿香10g 佩兰10g 石上柏10g 蚤休10g当归10g 金银花10g 石打穿10g 马勃3g 白花蛇舌草10g 7剂煎服以上十一例,俱为癌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