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窗花、吃糖瓜、祭灶神 | 小年怎么过?10首诗给你答案
小年到,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南北方小年略有不同,北方地区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腊月二十四。
离春节只剩一周时间,家家户户洒扫尘除,购置年货,民间在这天有祭灶神、吃牙糖的习俗。
鲁迅就曾在《送灶日漫笔》中写到:
“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我们中国人意中的神鬼,似乎比活人要老实些,所以对鬼神要用这样的强硬手段,而于活人却只好请吃饭。”
小年怎么过?看看下面这10首写小年的诗,就知道啦!
小
年
1
祭灶词
宋 范成大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人们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2
念奴娇 祀灶
清 王贞仪
行厨烟散,刚入夜、炊馀寒彻。
爆竹邻家初竞响,正是交年节。
床脚烧灯,灰堆击帚,五祀辰方接。
底需祈报,但教香水无缺。
不学致富阴家,刲羊供酒,叩祷纷烦热。
饼豆一年惭一饯,言事凭君朝阙。
再拜尊前,非缘求媚,文字嗟薪积。
封尘莫笑,爨火每自清洁。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更加繁忙,要彻底打扫,俗称扫尘,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3
庚子送灶即事
鲁 迅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请灶君吃了胶牙糖,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杀黄羊祭灶的风俗,自汉代流传下来。
4
《纵笔三首》(其三)
宋·苏轼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写岁末生活的窘迫,苏轼这首诗就乐观了很多。虽然眼下困苦,但明天邻家小年祭灶的鸡酒,一定会拿来与我同食的!
5
失调名
宋 晁补之
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
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
宠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
五更催驱傩,爆竹起。虚耗都教退。
交年换新岁。长保身荣贵。
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神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
小年意味着开始准备年货,干干净净过个好年,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人们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6
木兰花慢 送灶
清 杜文澜
听千街响竹,趁宵半、送神归。正白马迎初,黄羊荐后,风漾灵旗。
琼卮漫教醉倒,怕曛曛、夜奏绿章迟。知否天阍万里,九门虎豹环司。
芳时。彩燕丝鸡。中妇艳,少儿嬉。笑因热何人,踞觚凭我,媚奥奚为。
休辞岁盘草草,供梅花、聊当赠行词。好问和羹心事,炊香到处春回。
这首词写祭灶的风俗及家中过年的热闹氛围。上片劝灶神不要因贪喝人间美酒,误了上天向玉帝禀告的公事,下片转而写人间烟火。“好问和羹心事,炊香到处春回。”十分热闹温馨。
7
祭灶与邻曲散福
宋 陆游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小年习俗流传已久,亲人团聚,欢欢喜喜等着过大年。
8
献 寿
宋 孙纬
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小年祭灶后,灶神要上天去拜见玉帝,得好好恭送灶神上天,求他多言好事,带回吉祥。这首诗前二句写了灶神的相貌,后二句写了祭灶的活动。
9
换巢鸾凤·乙巳送灶
清 王闿运
烹得黄羊。喜厨中酒熟,甑里糕香。
团圞无镜,听儿女、有家当。
五穷辞去去东洋。依然那时、镫光烛光。
消得我、七十次,香花供养。
惆怅。休更想。要识世间,苦乐常相傍。
范釜常寒,梁炊不熟,他日欢情无量。
勘破流年似回环,只愁霜鬓明朝长。
谁思量。紫姑神、如愿酬饷。
又逢祭灶时,有黄羊、有酒、有年糕,想想已是第七十次祭灶了,不由生出沧桑之感。世间苦乐,早已随流年看透,只是感慨又一年过去,要再添霜鬓了。
10
小 年
文天祥
祭灶
到腊月二十三晚上,是祭灶神爷的日子,民间传说这天晚上灶神爷要回天上汇报人间温饱,家家都烙制一种五香味的小圆饼子,给灶神爷带上走漫漫的上天之路作干粮,巴结他“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当晚,第一锅烙出的五香圆饼先献到灶神爷的挂像前,我早已馋得控制不住了,便抓起剩下的圆饼咬起来,整个冬天都吃着包谷面馍,这种纯白面烙的五香圆饼甭提有多香了。
——陈忠实《过年:家乡圆梦的炮声》
吃糖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老舍《北平的春节》
送灶
腊月二十三晚上送灶,灶君菩萨每年上天约一星期,二十三夜上去,大年夜回来。据说菩萨是天神派下来监视人家的,每家一个。他们高踞在人家的灶台上,嗅取饭菜的香气。每逢初一、月半,必须点起香烛来拜他。二十三这一天,家家烧赤豆糯米饭,先盛一大碗供在灶君面前,然后全家来吃。吃过之后,黄昏时分,父亲穿了大礼服来灶前膜拜,跟着,我们大家跪拜。拜过之后,将灶君的神像从灶台上请下来,放进一顶灶轿里。这灶轿是白天从市场上买来的,用红绿纸张糊成,两旁贴着一副对联,上写“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平安”。我们拿些冬青柏子,插在灶轿两旁,再拿一串纸金元宝挂在轿上,又拿一点糖饼来,粘在灶君菩萨的嘴上。这样一来,他上去见了天神粘嘴粘舌的,说话不清楚,免得把别人的恶事和盘托出。于是父亲恭恭敬敬地捧了灶轿,捧到大门外去烧化。烧化时必须抢出一只纸金元宝,拿进来藏在厨里,预祝明年有真金元宝进门。送灶君上天之后,陈妈妈就烧菜给父亲下酒,说这酒菜味道一定很好,因为没有灶君先吸取其香气。父亲也笑着称赞酒菜好吃。我现在回想,他是假痴假呆,逢场作戏。因为他中了这末代举人,科举就废,不地伸展,蜗居在这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中,无以自慰,惟有利用年中行事,聊资消遣,亦“四时佳兴与人同”之意耳。
——丰子恺《过年笔记》
今天你吃灶糖了吗
你家小年怎么过?留言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