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能够一统天下,除了自强不息之外,晋国分裂也是重要因素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太子宜臼继位为周平王,并迁都洛阳建立“东周”。在此过程中,昔日的西陲附庸秦部族因救驾和千里护送立下大功,一跃成为诸侯之国,并得到“岐以西之地”的封赏。从此,勤劳淳朴又悍勇善战的秦人开始在关中大地迅速崛起,到了百年后秦穆公继位时,已经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独霸西戎。
秦国被晋阻挡,无法东出争雄
但终春秋一世,秦国始终都只能在函谷关以西称雄,数次东出作战最终不是劳而无功,就是铩羽而归,始终无法在函谷关以东开创新的根基。公元前627年,秦穆公派白乙丙、孟明视、西乞术3员大将,率领兵车300乘奔袭郑国,不但无功而返,还在崤山古道遭遇埋伏,全军覆灭,白乙丙等3将被俘。
不过,此次伏击秦军的并不是国小力弱的郑国,而是东方老牌霸主晋国,也正是这个强大邻国的存在,彻底堵死了秦国的东进之路。晋国是西周早期的姬姓封国,最初地盘并不大,麾下也仅有万余步兵,但其所处的位置得天独厚,其地处土地肥沃的晋南汾河流域,周边星罗棋布着许多国家,其中不少都是比它更弱小的封国,这就为其逐步扩张建立了条件。
晋国国力强盛,地势险要
此外,晋国所处位置可谓“表里山河”,东、西、南三面都被层层山岭阻隔。其中,最东面是太行山脉,西面和南面是黄河,黄河两岸还有龙门山和中条山形成的天然防线,牢牢挡住了周边各国战车的侵入,使得晋国可以不用担心老巢的安危,能够放开手脚向周围地区扩张。当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占据大半个山东,整日召开诸侯大会的时候,晋国也完成了晋南地区的统一,还占领了黄河以西、洛水以东的大片土地,为自己下步争霸奠定了基础。
有了大片土地和大量人口的支撑,晋国很快迎来了晋文公、晋景公和晋悼公3位霸主,地盘也不断扩大,到了春秋末期,北面已经发展到山西中部的太原;东面越过了太行山,占据了大半个河北,南面更是越过了黄河,麾下兵车也增加到4900乘,相当于5个“千乘之国”的军力。如此庞然大国堵在崤山古道的东端,秦国虽然与经过展开了连续70年的争夺,但始终被死死压制在函谷关内、动弹不得。
三家分晋,秦国获得东扩机遇
秦国最终不得不全力向西,攻伐西戎,灭国十二,拓地千里,靠着从游牧部族获得的优良战马和彪悍战士,不断增强战力、等待时机。好在晋国建立不久,就出现了“六卿强,公室卑”的问题,其掌握军权的6个公卿家族势力不断扩大,彼此争权夺利的同时,也逐步架空了国君。到了公元前434年晋幽公继位时,6家公卿仅剩韩、赵、魏,而国君名下土地也仅剩曲沃和绛县两处,实际上已经沦为傀儡。
公元前403年,当时的东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既成为战国时代的开端,也为秦军东出、一统天下扫清了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