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害怕,心慌,心惊,不敢独卧,失眠,试试这个方

在不少患者当中一个症状比较突出,怕惊,害怕,突然有声音吓一跳,跟着心慌心跳;更有甚者害怕独自睡觉,失眠等症状,其实这就是老百姓常说心胆虚。

这种情况我常用十味温胆汤。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枳实(去瓤,切,麸炒)陈皮(去白)各90克 白茯苓(去皮)45克 酸枣仁(微炒)大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姜汁炒)北五味子 熟地黄(切,酒炒)条参各30克 粉草15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我的个人总结是:怕事,胆小,怕出错,怕黑,怕一个人呆要开着电视听着歌才舒服,曾经被惊吓过,怕小动物,容易晕车晕船,有人突然从背后呼叫或者突然的巨响会吓一跳等等这些,用温胆汤无疑。

我们来分析这个方为何能治害怕,胆小诸证。大家看本方含有温胆汤,温胆汤本来可以治疗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温胆汤由竹茹枳实茯苓半夏陈皮等组成,看这些药主要化痰作用;中医有怪病多痰说法,因此害怕,怕惊都可以看做怪病,从这点看温胆汤具备化痰功效了!

汪昂《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足少阳、阳明药也。橘、半、生姜之辛温,以之导痰止呕,即以之温胆;枳实破滞;茯苓渗湿;甘草和中;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肺金即所以平肝木也。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

十味温胆汤在本方基础去了竹茹,加了人参益气,酸枣仁补肝安神,熟地五味子补肾收敛安神,用远志者,取其辛散宣泄之品,一则可行补药之滞,一则可交通心肾,心肾交则魂亦可赖以安身。综合全方在温胆汤基础上益气补肝肾基础上祛痰安神定惊悸。

医学大家蒲辅周老喜欢本方加减治疗冠心病等效果确实。我们看一下蒲老医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医案

于某,男,51岁,1964年2月17日找蒲老初诊。

病情介绍:1960年3月某医院确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当时检查很多病,心电图检查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塞、左心室劳损。胸片:有主动脉增宽。症状还有心跳气短,下肢浮肿等,血压偏高已六年,现检查已属高血压第二期。

1944年起有风湿性关节炎,至今天气改变即疼痛。

自觉症状: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牵连背部,向左腋下及臂部放射,手臂不能上举,伸举即疼痛加甚,每日发作频繁,不能活动,走路即有心慌心跳,容易出汗,夜间难以平卧。

每隔十多天即有一次类似休克样的发病,常有头晕头痛,睡眠不佳,每夜只能睡二小时,心绞痛发作甚时饮食即不好,曾服中药近500多剂,多为括萎薤白半夏汤或炙甘草汤加减,诸证未见改善。血压200/120毫米汞柱,诊其脉右关沉微缓,余脉沉细涩。舌正,微有薄黄腻苔,唇紫,此由营卫不调,心气不足,痰湿阻滞,治宜调营卫,通心气,化痰湿,以十味温胆汤加减。

处方:

西洋参一钱 茯神二钱 枣仁三钱 远志一钱 九菖蒲八分 法半夏二钱 橘红一钱五分 枳实(炒)一钱 竹茹一钱 川芎八分 丹参一钱五分 柏子仁(炒)二钱 大枣(擘)三枚,五剂,慢火煎二次,共取160毫升,分两次温服。

1964年2月27日二诊:服药后头晕减,饮食稍好转,有少量黄而灰的痰咯出,仍耳鸣,睡眠不好,左关微弦细数,余脉同前,原方去丹参加桑寄生三钱,石决明六钱,七剂。

1964年4月9日三诊:上药共服二十多剂,诸症悉减,心前区疼痛亦已大减,发作次数已不频频,每日二~三次,未再发生类似休克样的表现,但自觉最近进步较前一段为慢,胸膺尚发闷,手臂伸举无牵制。

但尚有放射性酸痛,睡眠略有进步,已能平卧,睡后亦觉舒适,饮食、二便皆正常。脉沉细涩,舌质色正,中心微有薄黄腻苔,近日因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疾病的转变,原方去大枣,西洋参改用白人参二钱,加宣木瓜一钱,血琥珀粉三分(分两次冲服)续服。

1964年5月7日四诊:一般情况已很好,心区仅偶然闷痛,但发作疼痛时间已很短,睡眠已好,手臂尚微痛,腰及腿部也微酸痛。脉沉细,舌正常,苔中心白腻,宣原方去竹茹、石决明加萆薢二钱,怀牛膝二钱,狗脊(炮)二钱,除感觉则停服外可常服。此后病情遂趋稳定。

按:

心绞痛一证,在祖国医学应如何辨别,目前尚在探索,有按胸痹论治的,有按心动悸论治的,本例曾用括萎薤白半夏及炙甘草汤,亦即根据这些观点出发的。但已服药五百多剂,卒未见效,证明不能再按胸痹、心动悸论治。

蒲老分析其症状及病情经过,结合脉涩唇紫,断为营卫不调,心气不足,痰湿阻滞,以心主营,营不调则卫亦滞,故重在通心气以调荣卫,用十味温胆,通其心气,兼化痰湿,加川芎,丹参和营,营气和则卫亦利。

仅四诊而病情即能稳定,心绞痛亦能控制。从这里可以看出,运用祖国医学,治疗现代医学确诊的疾病,不要拘泥某证即现代医学的某种病,必须充分根据辨证论治的方法,区别对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