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里出过多大的官才能称府?为啥连张居正和李鸿章都没资格?

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今天我们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尤其是明清两代的古装剧,经常会看到一些高门大宅上,挂着写有某府的匾额。

比如说,这家主人姓李,那这座宅子就叫李府;如果姓张,那就叫张府。但实际上,在真正的历史上,府这个字,是不可能随便用的。很多影视剧当中,其实都会犯类似的错误。在古代,真正能用府这个字的家庭,其实寥寥无几。

你知道,中国古代到底要做到多大的官,家里才能用府这个字呢?实际上,不同的朝代,这个标准其实也是不一样的。众所周知,古代的中国,是一个特别讲究礼制的国家。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古代的皇帝们,绝大多数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推行儒学思想。而儒家学说的一个核心,就是一个礼字。

在中国古代,对于礼的讲究,一度到了非常严苛的地步。稍有僭越,就会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甚至直接杀头。

在住房一事上,也是如此。你家能有多少间房,或是大门上能有几排钉子,门口的台阶有几阶,都是有严格说法的。府这个说法,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大宰》中:百官所居曰府。

也就是说,周朝的时候,如果你家里有在朝中做官的,那家里就可以称为府了。相比于后来,周朝在这上面管的还是比较宽松的。而到了宋代,根据《宋史·舆服志》记载:只有宰相及亲王的房子称为府,其他官员房子称为宅,草根百姓的房子称为家。这就比周朝的时候严多了!

到了明朝,这种制度继续延续了下来。因为明朝从朱元璋时期,就废除了宰相这个官位。所以,明朝只有藩王才能称府,官员称宅,庶人称家。也就是说,明朝除非是你姓朱,要不然的话,就算你爹是徐阶、张居正这种猛人,控制内阁,权力甚至比过去的宰相还大,家里一样不能称之为府!如果张居正敢在自己家大门上挂一块张府的牌子,基本上第二天就等着言官弹劾,准备下台吧。

到了清代,更是如此,只有皇族王公贝勒的私家宅邸,才能称之为府。其实准确来说,一般的皇族,也不能用府这个子。只有郡王以上的王,才能称府。而郡王以下,则成为第!

门第门第,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很多清宫剧当中,我们看到的一些汉人大臣的宅子上,写着某府之类的,那都是严重的失实!李鸿章够厉害吧!晚清第一名臣,号称是大清朝的裱糊匠,家里大门上一样只能写着李宅!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李鸿章的故居,上面挂着的那块牌子上,虽然写的是李府,但那其实是后人挂上去的。李鸿章在世的时候要是敢这么挂,估计当天就要被弹劾,准备滚蛋了。

当然,除了你是皇族之外,还有一种可能,你家有可能被允许称作某府。那就是你家长辈里面,曾经被封过某个特别高的爵位的。比如说,明朝著名的开国六公爵。比如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他们的家里是可以成为徐府和常府的。

但这不是因为他们当了多大的官,手里有多大的权力,而是因为他们因为有功被封爵了。公爵以上可以,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统统不行。所以,明朝后来的一些著名大臣,如徐阶、高拱、张居正之流,虽然权力可能更大,但因为明朝有规定,非军功不可封爵,所以他们也只能称之为宅了。

文章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