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谈原生家庭伤害:我不劝你原谅父母,我劝你“算了”
再过两天就要过年了,你回家了吗?
有小伙伴说,长大以后,每到过年心情就很矛盾。
既想回家,又讨厌回家。
因为每次过年回家待不过三天,就会和父母吵架,一听到父母那些带刺的话,就没办法好好说话。
越亲近的人,越容易把语言变成一把刀伤害对方。
在难得的春节假期里,我们该如何得到父母理解,与父母和谐相处?
今天这篇旧文,蔡康永想对你说:
算了。
--编者按:笛子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语言暴力”。
你还记得,父母对你说过最伤人的话是什么吗?
朋友柔柔记得。
是她第一次鼓起勇气问爸爸数学题,爸爸骂的那句:
“你怎么比猪还蠢?猪脑子都不如,猪都会了你还教不会。”
是她不敢向亲戚打招呼而躲起来的时候,妈妈骂的那句:
“就你这样的性格,长大了也没用,就是个废人”。
是她跟爸妈说自己暂时还不想结婚时,爸妈劈头盖脸骂的那句:
“不结婚你对得起我们吗?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脑子都读傻了。”
她就是听着无数这些话长大的。
有一次,她和妈妈说起小时候被她打骂的经历,想告诉她,那样的教育方式对自己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妈妈却用一句话堵住了她的嘴:“你怎么那么记仇?”
她不明白,为什么最亲的人总要用语言这把刀来捅自己,还从不觉得那是一种伤害?
“我只是想我最亲的父母能和我好好说话而已,为什么那么难?”,柔柔告诉我。
柔柔的经历,绝不是个例。
父母的语言暴力,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在语言暴力的环境中成长的人,又该如何改变?
为此,壹心理采访了会说话、情商高的蔡康永老师。
如果父母的语言暴力对你造成了很深的伤害。
他不会劝你原谅。
而是,“算了”。
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
很多父母语言暴力的理由,是觉得“我这都是为你好”。
就像柔柔爸妈经常对她说的:你是我女儿我才骂你,只有爱你的人才会骂你,陌生人会管你死活吗?
我爱你,才会辱骂你,嫌弃你,打击你,否定你。
听起来就很魔幻。
在蔡康永看来,“所谓的‘我是为你好’,是以为我知道什么叫做对你好。我比你更懂什么是对你好的事情,你还要听我告诉你怎么做。”
而父母会说“我是为你好”的出发点,根本上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人不能改变别人,觉得只要付出了就是高贵。
比如你在爱情关系里面一方不断地付出,对另外一方来讲可能是灾难。
“你认为你是付出,但是对那个情人来讲,他会觉得很困扰。
就是你的付出不是他要的东西,以及他没有要求你这样做,结果你的所有付出只是变成了,你造成你们两个人关系的负担。”
亲子关系也是如此。
但不可否认,父母的确有在付出。
“所以儿女的处境很惨,你从出生开始,不可避免地,抚养你的人要付出很大的心力,你势必会感觉到亏欠,跟两个人之间可能有债务关系,你欠他们。”
这也是子女想反抗父母时陷入内心冲突的原因。
想反抗父母,又觉得父母有养育之恩,父母是爱自己的,我怎么不听父母话呢?我不能这么想。
充满内疚感。
所以蔡康永认为,父母要如何看待自己有孩子这件事,是父母的功课。
而作为孩子的你,得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让父母认同说:
我并不是你人生的零件。
我不是你人生的附属品。
我不是你人生的延续。
我没有要替你完成你没有完成的梦想。
这些措辞对父母而言就很伤人,父母听到可能会崩溃。
“所以你要找到迂回的方式,来一步一步的把双方之间的边界给建下来,那是一个工程。
可是应该有机会就要盖一块砖头上去,让那个界限逐渐地形成。
你不形成这个界限,你永远都在邀请别人入侵你所受不了的范围。”
建立合理的友好边界
那么,该如何与父母建立合理的界限呢?
蔡康永建议,建立界限的过程应该是渐进式的,不要忽然有一道铁门就拉下来,亲子关系突然决裂。
“我不太相信爸爸妈妈会完全拒绝这一种互相商量的过程,因为爸爸妈妈也是人,他也希望被关心,被需要。
如果你能够引导他去感觉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而不是老是去把他绑在做爸爸妈妈的身份里面,他也会得到很大的放松。”
比如有的妈妈在失去婚姻后想寻找新的伴侣,但孩子强烈反对。
如果你认为自己有资格干涉妈妈的选择,反过来,妈妈就有资格干涉你的选择。
如果你认为“爸爸妈妈”就应该为你做什么,“爸爸妈妈”就会认为你应该为他们做什么。
这就是双方在践踏对方界限最悲惨的状态。
“妈妈不要被绑在妈妈的身份里,那她就渐渐能够学习,她去有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把追着你不放当成是唯一生活的目标。”
而在现实中,与父母建立界限感可能会遇到最大的阻碍,就是父母的“反作用力”。
稍有反抗,就会用更恶毒的话骂你,甚至可能用极端的话威胁你:
不听话,你就是不孝。
不听话,你就滚出这个家。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很无力,很想放弃。
蔡康永用自己写书的动力来形容自己的应对方式。
他在写书的时候,只会想象说,“这本书写了跟没有写,哪一个比较好,如果觉得写了比较好,我就会努力地写,而且把它写成我力所能及的比较好的状况。”
所以,如果你觉得与父母建立起合理的边界、维护个人空间比较好,就努力地去做,把它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程度。
如果父母一反抗就放弃,那父母可能会觉得,语言暴力就是和你相处最有效的方式。
而与父母建立合理的边界,在蔡康永看来,无非是把对方放在心上的一个态度。
“如果你跟父母亲说话的时候,能够理解你说这句话不是为了增加你们双方的障碍,而是为了让你们双方能够更明确收到边界在哪里。
那那个边界不见得是防御性的边界,那个边界可能是友好的边界,就是我能够容纳你到这里。在这个范围内我都要尽可能地拥抱你,让你感受到我的关心。”
他觉得这一点很少人能做到。
“每个人听到边界这件事情,都只想到我是防守的,我要挡住你在这个边界的外面,而不是去感受到在边界所及的范围内,去尽量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关心跟温暖。”
要看到事情的根源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在关系里饱受语言暴力的折磨,一说话就吵架,却始终无法做出改变,双方无法学会好好说话。
一个朋友目前就陷在语言暴力的恋爱关系里。
男友一吵架就叫她滚,尽数她的缺点,用最恶毒的话骂她:蠢、笨、犯贱、情商低、不会说话、有病……
她想分手,又舍不得,继续这段关系,自己又很辛苦。
“除了这一点,他其他地方好像都很好,我只是不知道怎么才能让他改变”。
在亲子、夫妻间的亲密关系里学会好好说话,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
“最重要的事情是,你要看到事情的根源。
比方说,我为什么要跟我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或者是我为什么要跟我的爸爸妈妈好好相处,你就去想这每一件事情的根源。
一旦想出来,我觉得以我们的聪明才智是可以找到生活下去的方法。
如果你发现你有能力,不跟爸爸妈妈活在一个房子里了,而你依然选择跟他们活在一个房子里,你一定有你的原因。
然后根据这个原因,去设计你跟这个人的关系的发展方向,我觉得这样好得多。”
当然,恋爱关系也是如此。
“你如果谈了一个恋爱,结果比你一个人的时候增加了很多的痛苦和烦恼,那你干嘛找这个麻烦?
你谈恋爱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支持,更多力量,感觉温暖,而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吧。
所以如果有一个情感关系已经让人感到被找麻烦到爆炸,那你就应该想你干嘛还要这个东西?你在贪恋的是什么?
然后你的力气全部都花在解决这无穷无尽的痛苦,而不是得到你当初谈这个恋爱所想得到的东西。”
当你想清楚了你为什么想要维系这段关系,你想得到的是什么,你就知道你为什么要和对方进行沟通。
把你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然后带着Ta进入你的世界。从而去创造彼此舒服的、值得信赖的沟通氛围。
不是原谅,而是“算了”
在生活中,那些被父母伤害过的人,总会听到这样的劝告: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你要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他们也是为你好。”
“这点事至于记恨这么久吗?别太计较了。”
所以在采访的最后, 我问了一个在很多父母看来很“大逆不道”的问题:
如果父母的语言暴力对自己造成了很深的伤害,可以不原谅父母吗?
蔡康永依然很温柔地告诉我:可以不原谅。
他非常谨慎地使用原谅、包容、放下这些常见的字眼。
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就是累了,然后就算了。
“所以我的建议比较多,不是原谅,而是算了。”
“算了”的态度,是一种自我和解。
放过的不是父母,不是那惨痛的过去,而是活在那些惨痛记忆中的自己。
“爸妈的语言暴力能够伤害你到什么程度,其实决定于你想被伤害到什么程度的”。
过去没那么重要,回溯原生家庭没那么重要,解决你当下的需求才是最根本的。
如果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算了”以后,不再归罪于父母、归罪原生家庭,把自己的当前的状态照顾好,更容易挣脱现在的关系困境。
再者,要把父母当人看。
“他们有可能教养不好,他们有可能就是侵略性很强,他们就是人。
他们今天会饿,会不耐烦,会懒惰,会贪婪,他们就是人。
所以可不可以把他们放回人的位置,就是不要再想说,你作为一个父母怎么能够这样讲话。
他就是一个人,一个没教养的人,讲出了很伤害人的话来。”
当你能够把父母从父母的神坛上放下来,父母也会有机会反省到,自己不是养了一个不孝的孩子,而是一个人被另一个平等的人指出了毛病。
写在最后
我们想对曾经遭受语言暴力的人说:
如果有些人,有些关系让你很辛苦。
你不必逼自己原谅伤害过你的人。
没有人可以劝你原谅。
我们只希望,你可以把当下的自己照顾好。
让自己和自己的下一代以后不再重复这些伤害。
毕竟,想改变别人,太难了。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温柔的大人。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我们不一定非得原谅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但一定要努力治愈现在仍然存在的伤痕,让自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