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质”不在量,别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无用社交上
文 / 张涔汐
今天张韶涵上了微博热搜,主要原因是她在《吐槽大会》上,把吐槽大会变成了金句大会。
“别人说我给自己贴上励志标签,我不是刻意励志,我是天生丽质。”
关于朋友少的原因,她的回答让我真是不能再认同了。
“很多人说我在圈内的朋友特别少,不是我朋友少,是我对朋友的定义不一样,虽然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我也不需要给我修路的朋友,我自己有翅膀。”
回顾张韶涵这么多年在娱乐圈名利场上,历经常人无法承受的人生低谷,很多人以为她就此糊了退出视野,用她的话来说:我不随波逐流,我要逆流而上。
她确实做到了逆流而上。
经历人生的低谷,她才彻彻底底看清身边的亲朋好友,孰是孰非,谁是藏在身边的“敌人”。
只有彻彻底底失败一次,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叫做“友情”,何谓朋友在质不在量。
02
我一个非常好的朋友A,一个姑娘大学毕业开始创业,一年的时间事业发展的风生水起,年收入几十万。
每个年轻的人,刚进入社会总是义薄云天,光知道多交朋友,因为脑海里都有一个概念:朋友越多越好,朋友多了路好走,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能成为自己的挚交,为未来铺路。
我的这位友人也不例外,一年的时间在酒肉朋友吃喝上开销十几万,几年后却发现当初在他们身上花费金钱和精力的朋友们,到现在没有一个有交集,关键时刻别人压根不帮忙,之前投入的金钱,时间成本全部付诸东流了。
友人总结一句:我现在很少交朋友了,因为特别重视我的社交成本,我的时间、我的精力、我的感情,还有付出的金钱。
其实,她的经历刚好印证了中国的老话:酒肉朋友靠不住。
03
酒桌上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你交出一个真心,以为就此能成为挚交,说不定别人背后骂你大傻叉呢。
所以,今天我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择友观”。
把每一个人当成朋友的人,等于没有朋友,朋友也分“三六九等”,学会设立交友门槛。
正如张韶涵所说:不是我的朋友少,是我对朋友的定义不一样。
或许能走进她内心的人才能成为她的朋友,其他的人只不过是过客罢了。
之前我提到过我的一个大学学长,那真是万花筒大忙人,你有事儿很难找到他的人,今天这个饭局,明天那个饭局,不过都是他请客。
学长人不错,逢熟人见面,就说有事儿找他,他认识的朋友多,可以帮忙搞定。有一次,我刚好遇到一件小事儿,想着让他来处理,那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件小事儿被他折腾来,折腾去,没人搭理没人帮忙,最后事情还是我处理了。期末考试这个学长挂科了,不过这点没有出我所料,因为我一直在思考,花这么多时间精力放在社交上,能学好专业吗?
期末考试已经给出了答案了。
我用这个事例想说明什么?
我们的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有限的时间,已经决定了生命的有限。你把时间花费在大量无用的人身上,最后让你没有时间和精力在本职的事情上下功夫。
而那些不能给你内在带来成长,不能给你情感带来温暖,关键时刻又不能给予你帮助,你在这些人身上花费的精力简称为——无用社交。
04
我为什么说:朋友在质不在量?
第一、每一个人的时间、精力甚至是经济收入(土豪请飘过)都是有限的。
你把时间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那么势必会减少精力在更值得让你珍惜的朋友身上。
另外,就像我的那位学长的反面例子,把无用社交花在本职工作上,该学习的学习,该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该健身的时候好好健身,这样的时间花得才更有价值。
第二、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有些人以为自己的朋友多就可以为自己的未来铺路,却忽略了一个问题——三观。这就涉及到"交友质量"。很多你以为广交的朋友们,或许只是点头之交罢了。
为什么很多高层次的人,你看他们喜欢独处,朋友不多,看谁都很友善,但总是很难成为他们的朋友?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交友原则和标准,只是很多人不符合他们择友的标准罢了。
怎么避免无用社交?
给自己的交友设定标准和原则,这样可以避免不需要的人走进你的生命,耗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让你的生命和时间填充在更值得人和事上。
面对友情这件事儿,拥有一群看热闹所谓的“朋友们”,不如有一两个知己在你人生低谷时候,他们抱着嚎啕大哭的你,听你诉说着委屈,然后拍拍你的肩膀说:没事儿,你掉下来我们帮你接着!
作者简介:张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头发虽长见识不短,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职场的认知大坑,欢迎关注@我是涔汐,公号(id:zhangcenxi99)让你增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