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雅:五大属性解读古人情怀

这是我第二次写关于雅俗的文字。因为中国古代书画、文学、音乐都以“雅”为最高品格,我个人觉得这是中国艺术高于西洋艺术的主要原因。这点看法与崇洋派欣赏者是截然相反的。但是,也正是元明清以后对雅的盲目追求,使得中国艺术走向了绝境。我个人认为,这是不知雅之根源所造成的。于是有了这篇文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错谬之处请多指正,也敬请原谅!  雅自然是精致的,这个似乎是公理,无需求证。精致是追求品质生活的基本标准,它只是物质的,而不是精神的。若以精致为唯一目标,却是极俗。

重屏会棋图卷 五代.南唐 周文矩

雅的第二属性是个性。

最初追求雅的是一些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古代是贵族,在当代是他们的模仿者,一群自认为贵族或小资的人,还有一部分艺术从业者或爱好者。他们不见得有大富贵,但多少有些经济实力,并喜欢闲适的状态。

雅者不随众,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一切只依自性。当代人极为推崇的魏晋风度,在本质上就是这种人在主导。著名的如竹林七贤、王谢子弟、陶渊明。他们见惯了繁华兴衰,精致于他们只是一种习惯,而不是追求,他们活在自我的世界之中。虽金谷之富不足靡其心,虽南山之远无可蔽其才。

他们追求的个性与今人不同,他们是自然流露。换一种说法:他们本来就有个性,而不是苦思冥想,反复实验而得到的“个性”。所以他们不排斥时代的共性,因为无需排斥。

勘书图(局部) 五代.南唐 周文矩

人在高处,生死宠辱只在一念。虽不能一死生,齐彭殇,也当从容面对。嵇康唯广陵之憾,融子有覆巢之说,从容与豁达是雅的第三属性。

丧乱帖 东晋 王羲之

虽说精致与大气并不相悖,优裕而闲适的生活却让人少了些许魄力。阮籍猖狂,痛饮终日,作穷途之哭,分明是在逃避呀!看起来神采飞扬,个性摇曳,却多了些阴柔与颓废。这是雅的第四属性,却是反易入俗的一个属性。羲之俗书趁姿媚,赵佶画格更衰糜。这两人又何尝不是时局的逃避者?如此则难免!难免!

瑞鹤图 北宋 赵佶

第一代创业者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他们在心态上却难得闲适。强烈的进取心,让他们对那种稍显颓废甚至病态的精致优雅也不太容易接受。而且,他们对美的评判更容易受物品的材料价值所左右,会忽略事物本身的美。由于来自平民阶层,其行为习惯也较为直接,对贵族式的繁琐做作的礼仪与规则很难适应。(事无绝对。比如曹操,虽不喜当时士族名流之所为,但骨子里却是喜好高雅之辈。)

这种情况本身说不上是好事或坏事。随着财富传递至二代、三代甚至更远,继承者在进取精神上显然是日渐稀薄,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自身地位的自觉却远高于第一代。这种情况下,家教不好的便成为纨绔,家教好的方是贵族。对于这些贵族来说,门第身份是他们最值得标榜的东西,他们由此而获得地位、财富、能力、修养等一切高于芸芸众生的因素。这导致了他们的自尊和自恋,并进一步导致他们的自律,这是雅的第五属性吧。仅管颓废与病态在所难免,而且大部分贵族有俯视、疏离苍生的优越感,但整体上这种贵族式的自尊自律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公俗良序。

高逸图 唐 孙位

文苑图 五代.南唐 周文矩

听琴图(局部) 北宋 赵佶

优雅是贵族的名片,也是平民进入这一圈子的准入证,平民百姓对此有些复杂的心理:有敌意,有不屑,有尊敬、有羡慕,有向往……

人之向往美好,如植物之向往太阳。这是本性。对雅的追求亦当出自本性,而非刻意。而后世之模仿者只知个性而不知本性,只见雅行而不知雅心。屈张无度,取舍无凭,往往丑怪粗疏,反为大俗。

若乾隆之流,虽喜好书画,但以丑书歪诗肆意涂抹历代名迹,狂盖鉴赏印章。如此煮鹤焚琴,后人反誉其风雅,不知何谓。若以陶令避世,种豆赏菊,独以隐逸为雅,亦为大谬。却不知此人本出士族,心高志大却无治世之力,种豆南山等同于阮籍之哭。如果有机会施展抱负,后人将会看到另一个陶令吧。若曹操、鲁公之流,难道便不雅?画非粗疏荒凉则不雅,则唐人绘画于富贵之中闲适具足,想必品格反在清人之下?当丑怪与病态的个性成为共性的时候,个人偷偷地以为:不见个性不见雅,见到的只有荒唐。

自书告身(局部) 唐 颜真卿

捣练图(局部) 唐 张萱

内人双陆图 唐 周昉

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 唐 张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