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为什么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匈奴和中原王朝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双方的恩怨从战国时期就开始了,李牧将匈奴人揍得可不轻,后来蒙恬又夺取了匈奴人的放牧之地,“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个仇恨最终延续到了西汉。
事实上,匈奴攻打西汉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在抢夺资源的同时以求争霸。匈奴在秦汉之际逐渐达到鼎盛,西汉曾长期难以与之匹敌,不得不以和亲的方式来谋求和平,多少汉人女子为此付出了人生。
汉武帝继位之后励精图治,最终将匈奴人赶到漠北去了。但匈奴人面和心不和,心中一直不服气,跟西汉打打闹闹二百余年,一直到东汉时期才彻底被打老实,不过他们的后裔后来灭亡了西晋,还掀起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这就是匈奴人,在他们存在的几百年时间里,跟中原王朝之间的相互伤害很大,用人生宿敌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但是,匈奴人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在抓到汉人俘虏之后,很少将他们杀死,反而以礼相待,赐予官爵,赠以妻妾,让他们在匈奴繁衍后代,从此过上美好的生活。
就比如说在汉匈对峙比较严峻的西汉时期,这种现象就非常多。
刘邦晚年误以为卢绾造反,于是派兵攻打,结果卢绾就带着部众跑到死敌匈奴那里去了,匈奴对他非常好,封他为东胡卢王,给他土地当做食邑,让他继续过地主的生活。
还有张骞,他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以打通丝绸之路,结果途径匈奴的时候被强行扣留下来,他在匈奴待了十几年,匈奴人也没杀他,还送了他一个老婆并生了孩子,后来他偷偷跑了回去。
与张骞有类似经历的还有苏武,他作为使者出使匈奴索要人质,结果被扣留。匈奴人当时的意图是让苏武投降,以此来羞辱汉朝,但苏武不肯,匈奴单于大怒,于是将他送到北海去牧羊,说只要公羊生了羊崽子就放他回去。
在匈奴的十九年间,苏武的生活其实还是得到了匈奴人的照顾,不但送吃送喝,苏武还在匈奴娶妻生子,期间他还跟被匈奴俘虏的李广之孙汉将李陵见了面。李陵杀过不少匈奴人,但他被俘之后,匈奴人非但没杀他,还封他为右校王,匈奴单于甚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待遇非常优渥。
后来苏武离开匈奴,他的儿子苏通国则继续留在匈奴,但匈奴人也没杀掉他,后来还将他送回汉朝去了。
除了以上几人之外,汉人在匈奴过上好日子的人还有很多,比如说汉朝使臣卫律,他被封为了丁零王;还有李广利,他也投降了匈奴,匈奴单于很看重他,将女儿嫁给他,还让他时常待在自己身边。
当然了,宦官中行说是个非典型案例,此人因为不满作为和亲随从人员,于是主动投降匈奴,成为了匈奴单于的智囊,做了不少有害于汉朝的事情,属于是汉奸的典型。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匈奴人为什么不杀死这些汉人,反而对其优待,让其在匈奴结婚生子,过美好的生活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利用汉人对付汉人。
匈奴人善战而不善谋略,这让他们在对汉人作战的时候吃了不少亏。后来,匈奴人也开始借鉴汉人文化,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但效果不算太好,所以他们开始喜欢让汉人给自己出谋划策,以此来反制汉人。
就比如说李陵和李广利这样的武将,他们的投降其实对汉朝的震慑作用很大,动摇了汉朝的军心,对汉朝政治的影响也很大。匈奴不杀李陵和李广利,反而厚待他们,是为了让他们为自己效力,用他们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人投降,还让他们在对汉朝作战的时候发挥作用,这显然比杀掉他们要好。
再比如说张骞和苏武这样的使臣,匈奴人不杀他们,反而让他们娶妻生子,其实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投降,从而为已所用。试想一下,使者代表的是汉朝皇帝,如果他们都投降了匈奴,这对汉朝的震慑力和侮辱性是极强的。
张骞和苏武都是好样的,没有投降。但根据历史记载,投降匈奴的汉朝使者可不少,而且很多人都出卖汉朝,甚至帮助匈奴人对抗汉朝。就比如说前面所说的卫律,这个人可没少干损害汉朝的事情,后来他还因为嫉妒李广利受宠,设计杀之。
后来的中行说也是个很好的案例,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匈奴,让匈奴人不再太看重汉人的美食和服装,而是要有民族自尊心,在战略和武器上提升自己,不要在乎一点点微薄的利益,要有长远眼光,在战略上与汉朝抗衡。
后来连汉朝人都说,中行说是汉朝最大的威胁,因为他让匈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匈奴更加不好好对付了。
第二,匈奴人口少,利用汉人增加人口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匈奴最巅峰的时候,人口也不过三百万,军队人数也不超过五十万,但它却要跟几千万人口的汉朝相长期对抗,可想而知难度系数有多大。
在古代战争中,土地和人口是最大的战略资源。有人打仗,有粮食吃,这样就可以长期维持了,反之则必败。为什么匈奴在经过汉武帝的打击之后就开始衰落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战略资源的不对等,连汉朝都觉得有些吃力,匈奴人就更加承受不起大的人口损失了。
匈奴人为什么不杀汉人,从人口发展上来看是有好处的。像卢绾,李陵,李广利这些有名的人物,他们去投降从来都不是单枪匹马,而是带着很多人一起去的。就比如说卢绾是举族搬迁,带着几千人到匈奴;李陵和李广利也都是带着各自的军队投降匈奴,这大大增加了匈奴的人口和战斗力。
这些人来到匈奴之后,匈奴善待他们,让他们在匈奴娶妻生子。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可以利用他们帮助自己作战,还增加了匈奴的人口,何乐而不为?
而且匈奴人很有诚意,官职,土地和女人都很舍得给,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汉人留下来的意愿。就比如说李陵,他后来在与汉朝使者会面的时候,就拒绝回汉朝去,而他拒绝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匈奴人对他很好,他不愿意再叛变一次。
特别是匈奴在经历了汉朝打击,内乱分裂和天灾之后,匈奴的人口到东汉时期已经下降得很厉害了。在这种情况下,匈奴十分重视人口恢复,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说降低生育年龄,再比如说优待战俘,让战俘在匈奴繁衍生息,增加人口。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匈奴哪来那么多女人?
还别怀疑,匈奴女人却是更多,因为常年战争死去了大量成年男子,寡妇自然就多了。匈奴人自己也内部消化寡妇,比如说儿子续娶父亲的老婆,弟弟续娶哥哥的老婆,就是为了不浪费自然,最大程度增加人口。
但这么做远远不够,所以匈奴人就让俘虏的或者来投降的汉人跟匈奴女子结婚,以来笼络汉人的心,也可以增加人口。
事实上,根据研究,匈奴人其实并不是一个单一成分的民族,除了匈奴民族之外,还有很多黄种人,白种人和混血儿,这都是匈奴为了增加人口造成的结果。所以说,匈奴人利用汉人增加人口这件事是肯定存在的。
第三,匈奴人善待汉人也是出于改良基因的需求。
西晋末期,匈奴人刘渊为了对抗西晋,自称是刘邦的后代,还自封汉王,并对刘邦以下五帝三宗进行祭祀。一个匈奴人为何要认汉人当祖先,不觉得奇怪吗?
实际上并不奇怪,因为匈奴人一直有一种文化自卑感,他们渴望中原王朝的生活,对中原王朝的文化也很崇敬,所以他们想要进入中原,只不过采取的方式是战争而已。
我们都知道,匈奴其实是一个游牧和狩猎民族,他们历史上一直过着茹毛饮血的奴隶制生活。而中原王朝则是农业社会,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要你匈奴人过得好,很多可以提升生活品质的物资是匈奴人十分向往的,所以他们常常拿牛羊和皮毛还跟中原人交往这些生活物资。
为了得到这些生活物资,匈奴人除了通过边境互市之外,还会通过骑兵袭扰中原王朝边境城镇进行直接抢夺,这无疑现实出了中原生活物资在匈奴人心中的地位。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稍微变通一下,匈奴人觉得与其去抢夺,不如自己学会如何制造。
所以大约从西汉时期开始,匈奴人对于汉人的态度除了憎恨之外,也很希望利用帮人帮助自己改善技术和文化。
对于俘虏或者来投降的汉人,匈奴人厚待他们的同时,也要求他们将农业种植,铁器冶炼,文字文化等等知识教授给他们,这不但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更可以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军事知识用于战争。
久而久之,匈奴人逐渐汉化,就达到了基因改良的作用,匈奴人自己的文明因此得到了极大提升。
其实在历史上,匈奴人是很喜欢跟汉人通婚了。秦朝末年,大量汉人逃到匈奴,匈奴接纳了他们,让他们在匈奴娶妻生子,自子孙更是自称是秦人,而不是匈奴人,可见匈奴人对中原人的优越性认识是很充分的。
到了汉朝时期,许多汉族男子见匈奴人善待汉人,所以就偷偷越过边境投降匈奴,后来他们果然得到了老婆。如果他们继续留在汉朝,恐怕娶妻将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他们愿意去匈奴,这大约就是“闻匈奴中乐”的缘来吧。
西汉时期,汉匈形势很严峻,很多男子冒着生命危险也要逃到匈奴,所以说匈奴为了改良基因,确实对汉人有优待政策,而且吸引力还挺大。汉朝数次修建或修缮了长城,其目的除了防御匈奴之外,也是为了阻止汉人逃往匈奴。
从秦朝到西晋,匈奴人与汉人经历了几百年通婚,所以才会培养出刘渊这样一个比汉人还懂汉人的匈奴人,他利用汉人崇尚汉朝的心理,把自己说成是刘邦的后代,然后拉杆起义反抗西晋,最后还获得了成功。
所以说,经过长期融合的匈奴人,到刘渊的时候还时不时纯粹的匈奴人,这个就很难说得清楚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匈奴人在历史上确实曾有意识地以跟汉人通婚来改良自己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