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之“精”
中西医都有“精”这个概念,但西医是单纯指精液或精子,而中医所说的精,其涵义就广泛得多。中医认为,从广义上说,精的实质是泛指人体内一切有益于生命活动的精华物质,它包括了血液、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但从精、血、津、液、髓等具体物质的生成和功能而言,它们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如精的概念,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的概念范畴仅限于先天之精、生殖之精、后天之精及脏腑之精,而不包括血液、津液、髓等。
先天之精,即指生命产生之前的精,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形成胚胎的本原。《内经》说,“人始生,先成精”,“生之来,谓之精”。指的就是先天之精,也即上面所说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就生命个体而言,它是先于身而存在的,是先天享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因此,它携带着父母的遗传信息,决定着个体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
生殖之精,包括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子以及遗传的生命物质,是繁衍后代、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生殖之精是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下化合而成,藏之于肾,故又称肾精,是决定男女生殖生长能力的物质。
后天之精又称“水谷之精”,是指饮食物中具营养作用的物质,为饮食物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作用而化生。人在出生以后,有赖于水谷精微的营养以维持其生命活动,所以称之为“后天之精”。水谷之精通过脾的运化转输作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个脏腑组织中,化为脏腑之精,在供给脏腑生理活动需要的同时,又将剩余的部分输送到肾,以充养肾精(生殖之精)。
以上不同名称的精,总括起来即先天之精、后天之精两大类。先天之精是人体之精的根本,需要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才得以充沛,先天后天之精相互促进,相互辅助,人体之精才能充盛。精充,则生命活力强,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抗御致病因素的侵扰,所以说,“精者,身之本也”。反之,无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缺乏,都能产生精虚不足的病变。
人体之精一般以液态的物质形式分藏于五脏之中,所以说,“五脏者,藏精气”。但主要还是藏于肾中。先天之精在胎儿时期就贮藏于肾,是肾精的主体成分。而在胎儿的生长过程中,也有部分先天之精分藏于其他脏腑。来源于后天的脏腑之精,在促进各脏腑自身功能活动的同时,还会将剩余的部分充养肾精,所以说“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由此可见,五脏所贮藏的精都含有先天和后天的两种成分,只是比例有所不同。肾所贮藏的精是以先天成分为主体的。
人体之精不仅贮藏于脏腑,也流动于脏腑。如上面谈到的脏腑之精下归于肾,以充养肾精,同时肾中的先天之精还会通过化生元气的形式布散到全身各脏腑,以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的功能活动,从而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因此,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脏腑生理活动所不可或缺的精华物质。特别是肾精一旦亏虚,就可能影响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
精是最富于生命力的物质,在人体所表现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首先,生殖之精具有繁衍生命的重要作用。生殖之精由肾精化生,肾精化生的肾气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当形体发育成熟到一定年龄,便具备了生殖机能。在生殖过程中,生命便通过生殖之精遗传给下一代,成为新生命的“先天之精”。因此,精是生命的本原。
脏腑之精具有滋润濡养各脏腑、形体和官窍的作用。若先天之精,或后天之精化生不足,则脏腑之精就会虚衰,使脏腑组织、形体官窍失去精的濡养和支持,其功能就不能正常发挥,甚至衰败。如肾精亏损,则生长发育迟缓或未老先衰,并见骨软无力、牙齿松动脱落,髓海不足而头昏神疲、智力减退。肺精不足,则呼吸障碍、皮肤粗糙不润;肝精不足,则筋脉失养,可见肢体振颤、抖战、抽搐等表现。
精还可以转化为血,是血液生成的来源之一。古人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因此,精充则血旺,精亏则血虚。精不仅能转化为血,也可以径直地融合于血液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例如,心精融入心血中,肝精融入肝血中等。这是精化血的另一层意义。
精又可以转化为气,所以《内经》有“精化为气”之说。精呈液态,为有形可见的实体;气则无形,为运行不息的物质。精化气,是有形化无形,例如肾精化为肾气,可以推动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反之,气亦能生精,为无形化有形。但在中医学中,一般不直接说无形之气凝聚成有形之精,而是说气的运动可以促进有形物质的化生。这一点以后还会谈到。
总之,由于精能化气,所以,精充则气旺,能使生命力强盛,生殖功能正常,并抵御外邪的侵犯。故《内经》说:“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此外,精又可以化神。神是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神的产生离不开精这一基本物质。精化神,体现了中医学的物质第一性的唯物哲学观。因此,只有聚精,才能全神,这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保证。反之,精亏则神衰,精亡则神散,生命也就停止了。古人说“形存则神存,形散则神灭”就是此意。
最后还需说明的是:精,也称为“精气”,又称作“阴精”,三者名异实同。称精是强调其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性;加上“气”字,是表明其具有生命力;称阴精,则是相对于气的属性为阳,而精的属性为阴。
本文摘自: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4,(07). 肖娴. 中医对精气血津液神的认识(一)——漫谈人体的“精”。编辑/大熊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