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能力是语文学习中的基本能力,做阅读时通过三种方法来提高

《世说新语》中《陈太丘与友期》是选入了语文课文的一篇文言短文。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元方,聪明机智,才思敏捷,历来让人称赞不已。

在语文课堂上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讲解的时候,往往多注重人物分析和思想道德的评判,而很少对这个小主人公的思维进行剖析。

只有七岁的小元方是怎么令父亲的朋友哑口无言,心悦诚服的呢?因为他能够一语道破事情的本质,让人无以反驳。

原文是这样写的: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可以说这句话直接点明了朋友犯的两个道德错误:无信,无礼。事实面前,友人羞愧难当,并试图挽回面子,结果更是遭到了有力的回应:“元方入门不顾。”

而这一语道破事物本质的思维武器就是概括能力。

元方把朋友父亲的言行“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和“对子骂父”分别归入了“无信”与“无礼”的概念,也就抽象出了这两种概念的本质。如果元方不懂得运用概括的力量去归类提取,就算从父亲的教导中懂得“重信守礼”这些概念,也很难把父亲友人的行为与“无信”“无礼”的上位概念链接起来,不能洞见本质,更不能一针见血。

概括能力是语文学习中一项非常重要而基本的能力。所谓概括,就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从思维的角度说,从分析到综合,从具体到抽象;从表达的角度上,从繁琐到直白,化繁为简的表达方式。

概括的过程是对整体进行分析、综合、归类,抽象,把具体的事物、事情分解为部分,再以概念对其抽象出本质的特征。

概括有两个基本特点:一、简明扼要;二抓住事物的要点;

如果语言不够简洁,就不能进一步归类、抽象,

如果抓不住要点,就事物本质的把握就会出现偏差。

如果元方不能够快速简明的抓住这件事情的要点进行分析判断,很可能就会被父亲友人“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所蒙蔽,认为父亲也做的不对,就不会理直气壮的进行反驳了。

我们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包括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其中所凝结先人智慧的句子,无不是高度根据的内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孙子兵法》中的那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对兵法的一种高度概括。

概括能力是语文学习与考察当中的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在语文阅读题当中经常会有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等等这样的题。而这些题也是很多学生失分大户。

甚至有的学生一遇到概括性的题,就会茫然而无从下手,甚至答非所问,失分严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提取关键句法

这种方法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中心句指引法。

在总分关系,先概括后具体关系的段落里,往往是围绕中心句展开。在归纳段意时,只要找准中心句,就可以将段意概括出来。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往来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这一段的中心句就是第一句,所以第一句即可以概括段意: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另一种为多句合并法。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把这样的句子直接引用或联系文章内容稍加整理,就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颐和园》一文,开头写道: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结尾又写道: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抓住首尾呼应的这两个句子就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颐和园里的美丽景色。

舍次取主法(重点归纳法)

这种方法先要确定文章内容写了几层意思,然后进行分析比较,看一看哪层是主要的,那层是次要的,最后舍次取主概括段意。

这种方法有一个窍门。主要内容一般有两个特征:

  1. 详写部分多为主要内容
  2. 表达思想感悟多为主要内容

比如下面这句话: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呆着没事儿,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后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这句话里,列文虎克的工作是什么,怎么样,都是次要内容。而磨镜片做放大镜是主要内容。所以可以概括为:列文虎克磨薄镜片,做成放大镜阅读。

我们用《俗世奇人》中《泥人张》一节举例分析。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见像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在这两段里面,详写了泥人张捏的过程与动作,略写了捍成后的人物形象。通过舍次留主,我们可以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泥人张手艺高深,用一只手即可捍出灵活灵现的人物。

概括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一般都具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只要抓住这6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了。

此类方法有一个简单的答题格式答题格式:

本文主要记叙(或描写、介绍)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做了或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可以这样概括主要内容:文章讲述了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在无人理睬和帮助的情况下,历尽艰辛,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其他幸存的同学的故事。

以上三种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如果能在平时多加训练,概括能力会得到提升与训练。而只有在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能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才能进而为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也就是概括文章的思想主题。关于这个话题,我会再写一篇文章讲一讲。

专栏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全解析·视频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