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采米针,是白茶国标里的“特级白毫银针”吗?
《1》
最近邂逅了一些喜欢问问题的姐姐。
给我提供了很多精妙的写作素材。
比如,一位姐姐说,头采米针看起来好漂亮,它跟国标里的特级白毫银针,是同一款茶吗?
姐姐的想法其实是很顺理成章的——既然头采米针,是银针里最早生发出来的那拔芽头,是积蓄了一个冬天的能量爆发,那它必然是很好——而白茶国标里最好的白毫银针,不就是特级白毫银针吗?这样一推下来,头采米针不就等于特级白毫银针了么?
这样的推理,看上去是没错。
但其实,还是有一些不够严谨。
头采米针,可能是特级白毫银针。也可能,达不到特级白毫银针的标准。
《2》
特级白毫银针的标准,熟悉白茶国标的茶友应该是很清楚的。
它需要达到很多的指标。
并不是单一的“只要采得早就行”。采摘白茶的时间早晚,并不成为特级白毫银针的定级标准。
特级白毫银针的标准有很多。
比如:个头要均整,均齐。不能有大有小,参差不齐。如果一批银针,有大长个,有小矮个,有胖肥个,有小瘦个,那就不能算是特级白毫银针了。
除非,把它挑捡一次,把长的和短的分开来,把胖的和瘦的分开来,这样,一批一批的银针,个头就整齐了,均匀了,大小差不多了,这才算符合特级白毫银针对均整程度的要求。
又比如:芽针要肥壮,茸毛要厚实。
不能芽针瘦弱,白毫浅薄。这样的银针,是不可能定级为特级的。
若一款银针太瘦太小,就算它是头采米针,头春的第一波芽头,也不能进入特级白毫银针的序列。
再比如:特级银针色泽要呈银灰白色,看上去要有光泽感。
再再比如:特级银针冲泡后,滋味要清鲜醇爽,毫味足。而叶底要肥壮软嫩,等等。
只有满足了上述这些条件的白毫银针,才可能被定级为特级。
否则,只能成为一级白毫银针。
而一款头采米针,任凭它采得再早,如果它没有同时满足上述条件,那它是不可能成为特级白毫银针的。
只不过,头采这顶光环,就够耀眼了,它也不需再要特级这顶桂冠来给自己加持。
《3》
除了“特级白毫银针”的定级,有自己的严苛标准之外,如果一款头采米针,具有下列四项情况,也是不可能位列“特级”之列的。
第一种情况,是雨水青。
如果,采摘这款头采米针的日子,下雨(早晨还好好的,到了午后突然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那这款头采米针,很不幸,就会成为雨水青。
雨天湿度大,茶青含水量高,且白毫濡湿,细胞封闭,香气释放缓慢.....等等因素之下,逢到雨天采摘的茶青,品质是不高的。
雨水青做成的成品白茶,香气淡,滋味薄,难列上乘。
故而,也不可能成为特级白毫银针之选。
第二种情况,是产区不好的头采米针。
我们定义头采米针,判定的标准,是头采米针的采摘时间。但凡是每年白茶春茶季开春的头一波芽头,都算作头采米针。
不管这头采米针的产区,是高山还是平地,是阳坡还是阴谷,是海边还是山头。
故而,每年,每个产区,都会有头采米针。
同样,每个产区的“温光水汽土”条件不同,产出来的头采米针,品质也不一样。产区好的,头采米针品质自然好。产区不太好的,那头采米针,品质自然会欠一些。
产区不好的头采米针,内质不丰富,自然达不到特级白毫银针关于香气和滋味的标准:毫香显,毫味足,滋味清鲜醇爽。
那么,这样的头采米针,当然不可能入选“特级白毫银针”之列。
《4》
第三种情况:工艺不好,沤青。
沤青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但银针沤青,却比较少见。
盖因沤青需要天气闷热,而白毫银针尤其是头采米针采摘时,正巧碰到春茶季的开头,大约是每年3月初到3月上旬之间。
这时候福建的天气,还是春寒料峭的。虽然阳光明媚,日照充足,但温度仍是低的。
尤其是高山茶园,头春的时候气温极低,想要沤青,天公也不作美,难以实现。
故而,若一款银针沤青了,那得是工艺多差,制茶师多不负责任,才会沤成那样。
这样的头采米针,肯定不可能是特级。
就算其它条件都符合,单论制茶师的心态,都不应该评他的作品为“特级”。
这样,对大多数认真做茶的制茶师来说,不公平。
第四种情况:米针没做干做透。
小陈茶事的老粉丝们都知道,白毫银针,它是笋壳状结构的。
它是一层又一层的笋壳,包裹起来的。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身体结构,让白毫银针比白牡丹和寿眉,更难做,加工难度更大。
平地天气较热,温度比山上高了3-5摄氏度,笋壳状结构层数不多,只得3-5层。
而高山天气冷,温度低,笋壳状结构层数多,能达到5-7层。
这一层又一层的壳,每层外面都有厚厚的白毫包裹,这层层包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又厚又封闭的空间。
这个空间,在做茶的时候,要想把它做干,干透,很难,极为考验技术。
有一些人,技术不到位,又心急,着急着上架上市,随便做一下,摸上去感觉是干了,就完成了。
其实里面恐怕还是不太干的。
这样的银针,就算它是头采米针,干度不达标,也是不能算到特级白毫银针的范畴里面去了。
当然,更不能买回家去,再便宜都不要买。
干度不达标,你买到的就是水。此其一。其二,水分太多的白茶,存半年就水味全出,香气全无,内质贬损,成为废茶一箱。
《5》
头采米针,我们推祟它,是因为它的内质丰富——它是白茶积蓄了一整个冬天的能量大爆发。
它的养分储备是所有白茶当中极度丰厚的。
但若是特级白毫银针的标准来匹配,它可能还是略欠了一点——并不是所有头采米针,都有荣幸能位列特级白毫银针的行列。
而特级,它是一个综合的判断指标,需要很多外观上的条件符合,才可以定级。
头采米针在个头上,首先就输了——第一波芽头,自然是不均匀的——茶树的生长,全看天气和自己的能量积累——植物生长又不是工厂作业,哪能生得那么精确?
所以,我们喝头采米针,只是喝它的内质,喝它的汤感,喝它的浆感。
感受它的丰沛养分便可。
至于它能不能定级为特级白毫银针,倒不必去要求。
一个好孩子,人格健全,未来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便可,至于是不是清北毕业,倒不那么重要了。
甘罗十二为宰相,康熙十四岁亲政。
自古英雄出少年。
头采米针,只要产区好工艺佳储存得当,个个是好样的。
*****友情提醒:
小陈茶事所有产品,皆为独家所有。若有人自称与小陈茶事同款产品,皆系仿造,请列位看官小心鉴别,勿轻信上当。
(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小陈茶事”)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作者 | 村姑陈
想购买《白茶品鉴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