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北侯疃与南王庄村成立互助合作社谁更早一些?
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其实呢,更多的时候,酒香也怕巷子深。
不是吗?我去安平北侯疃村采访,不少村民谈起毛主席时候的互助合作社,纷纷说,俺们村比南王庄成立早多了。
有多早,这个村早在1951年就成立了合作社。
1951年,北侯疃村就在村民齐福生的带领下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入社的村民有齐运雨、齐老聚、齐新征、齐冬至、齐杏藏、齐广增七户,由于办社有方,增加了粮食产量,第二年一下子增加到18户。
据村民齐理普说:当时他才10岁时,父亲去世了,家里没有劳力,母亲想加入合作社,在社长齐福生慨然应允,多方说服了某些不同意他家入社的人,加入合作社后,小小年纪的齐理普也在社里做一些提苗等力所能及的劳动,人多力量大,入社当年他们家就分上了不少粮食,度过了难关,在齐福生的影响下,北侯疃东头刘老利、刘劲、张树青、张金熬四户也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了互助合作组,后转为初级社,发展到20户入社以后转为高级社。
然而南王庄呢?1954年秋,王玉坤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带领三户贫农组成南王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生产,整社干部按照部分富裕中农意见将大社划为小社。王玉坤、王小其、王小庞3户贫农和另3户中农划为一个社,王玉坤任社长。
那么,为什么北侯疃村成立早,而不为人知呢?这就是宣传的作用。
这就要说到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为了掌握实际情况,毛主席就让卫士们探家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当地的情况和典型事件。
50年代,李银桥回到老家安平县东河疃村,听闻了离此不远的南王庄老三户贫农办社的情况,并实际去了解,探访,回来就写了调查报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看后很感动,便让当时的河北省委在深入了解一下,结果和李银桥说的并无二致,于是,将这一举动写进了回乡调查报告中,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赞扬三户贫农:“所表示的方向就是全国5亿农民的方向”。1956年1月30日至2月7日,三户贫农之一王玉坤作为农民委员参加了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于2月1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安平县南王庄村,也成为当时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我想,如果李银桥的老家离着北侯疃近一些,如果北侯疃村有文化人对成立合作社的事情,加强宣传,也许北侯疃会名响全国。
然而,我们国人更多的是说保持低调,什么出头的椽子先烂,什么枪打出头鸟,什么不敢为天下先,然而,毛主席早就说过,要敢为天下先。
安平人有敢为天下先的豪情壮志,可是,缺乏宣传意识,想当年不是我的老友李建抓老师费尽心机的就是一个有心人,经过多方比较,得出台城村是全国建立农村党支部最早的村庄,我想,如果有人重视这个事情,一建国,台城村就有人知道比对查找,有可能台城比现在发展的更好。
所以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做人可以低调,做事一定要高调,有时候,有了好事,还需要对外宣传,才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