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法购学区房!
我和我老婆都不是成都土著,来成都打工的工薪阶层。作为处女座的理工男,总是事事追求完美(其实干的也不咋样)。
谈起购买学区房的计划是在2016年前后,当时,我们这个家庭迎来了第一个宝宝。内心的喜悦过后就是生活的压力。
当时一点经验也没有,就是单纯的看看先了解一下。
老婆的同事家有就读草堂小学的,就过去实地考察了一下。
点击进入小程序进入学校查询
学校的感觉就是人文气息很浓,就目前大家对国学的热情持续走高的趋势,我个人觉得草堂小学真的是不二之选。加之周围的环境更是闹中取静,让我一直对草小念念不忘。去同事家感受了一下环境(电子研究所),觉得也还OK。早有耳闻,学区房就是老破小的代名词,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房子。毕竟停车还是比较方便的。
头算是开了个好头,当时就只选择草堂一所,其他还没在考虑范围。慢慢自己在网上研究政策,学校,片区,摇号……各种信息狂轰乱炸的一片,真的有点晕。(当时还不知道溜爸,完全是一个人的摸索)
我把所有搜集的信息跟我家领导汇报以后。
收到的回答就是“既然政策会变你着急啥?!”就此学区房的购房之路算是搁浅了。
直到2019年我们迎来第二的宝宝。作为纯种小白的她之前还在说要去读私立,现在也觉得两个娃都读私立,压力山大啊。(况且私立好像是面试的)燃起看房热情的不只是因为迎来了二胎时代,还有她同事说要买学区房至少要落户三年。(我也不知道这个歪门邪说从哪里来)领到了任务,我的看房之路又算是开始了。
这次比三年前的选择更全面细致。
老五朵金花,新五朵金花,还有什么私花,都考虑一遍,学校生源,划片范围,对口初中,摇号比例多少,资料都打印出来。
大摇号,小摇号,调考,5+4也有个大概得了解。这次真的是准备充足,有种要打一场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
任务:学区房
目标:200W预算
内容:自住
要求:套三低楼层(一楼除外)
我们这种非官非富的家庭,泡小直接放弃。(虽说放弃,还是有些不甘。期间看了几套泡小的房子,190W多的挂户,260W的套三自住。由于受草小先入为主的影响,一直不喜欢泡小的蓝色瓷砖,感觉就像是机器工厂的机械化。)
实小。年初只有上翔街可以交易。从看房子开始就一直听说拆迁的问题。成都体育中心又挖出了宝贝。老二上学还有6年,不想冒险。也选择放弃。
最后筛选一圈,就只剩下成师附小,盐道街小学,胜西小学,草堂小学(心心念的草堂)。
不考虑东小是因为ABC三个校区,资源太分散,老师大部分还是会在A区任职(个人观点)。
当时也没关注到溜爸,只知道成师附小和盐道街小学比胜西和草堂好些。听说胜西和草堂这两年也很火。
排除法购房:
胜西的房子看了20多套,看的眼花缭乱。
狭长的划片,导致上学距离看着很近其实挺远。只有金河路63号比较近,其他划片区域都要绕到大路上。房源也很紧俏,学校环境倒是挺不错,感觉没有泡小给我带来的压抑感。就是房子过于老旧和绕路的问题让我望而却步。
既然明确成师附小和盐道街小学比草堂小学好些,为什么还心心念的依依不舍。
我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同时更期望他们能够快乐的成长,不想给小朋友过分的压抑。
草小的环境应该也恰如其分的印证我的内心(单纯的想法)。电子研究所宿舍和浣花北路小区,户型真心挺满意的,小区环境也能勉强接受。小盆友路程15-20分钟的距离让我动摇了,硬伤是没有合适的幼儿园。选择草小就选择了开车送两个孩子上小学的问题,至少骑电瓶车。
这个时候万能的溜爸出现了!
溜爸40所直接把我这个选择困难户定格在了,成师附小和盐道街小学的中间选择。(两个好学校挨这么近,就算多校划片我也不怕)。
第一次到成师附小周边转,让我脑子里突然浮现出孟母三迁的故事。
我也在担心家长这样的选择会不会影响孩子。做父母总是竭尽所能想把最好的留给子女,这是每一位家长的心声。
成师附小的青石桥海鲜市场;
盐道街的花鸟鱼市;
浣花北路的古玩市场;
只有胜西离宽窄巷子还远些;
似乎每个学校周边的人流量都不少,而且也不见杂。
成师附小的房源,我个人把片区定到了青石桥东侧的房源上。看了公平巷23号,学之苑,科技苑,走马街,科技苑,新半边街,看了学道街,甚至梨花街……
盐道街小学的房源,看了开园,和贵苑,指挥街,南府街,甚至滨江中路1号和时代锦江……
几乎把片区里套三,过厅套三,全部看了一遍。
期间,也有满意的房源出售了,也有挂的价格一降再降的。相信买房总是需要缘分的,也就没有那么着急,况且我也清楚4-5月本来就是学区房的黄金时期,没有和马上就有入学需求的同学们争房源。
选择要比努力更重要,可是选择起来又不是那么容易。就算是简单的成师附小和盐道街小学的二选一,也让我很难以做选择。
本来觉得住家的话,盐道街小学要比成师附小好些,可这时又看到溜爸的40所只给盐道街小学4分,各中缘由我至今也不清楚,又说是成师附小2019年招了9个班,可能爆仓的风险。真的不知道该选择哪里了,最后我和家人决定还是把这个权利交给房源吧。
最终把房源锁定在了学之苑,学道街和指挥街的过厅套三和公平巷的大套三这几套房源上。
家人比较喜欢公平巷的房子,离向荣菜市场近,上下学接送加生活配属也方便很多,就是四楼的高度,让我们的长辈有点吃力(毕竟还要考虑他们多年之后的身体状态)。
学之苑的三楼,除了厕所太小其他还能接受吧。三个大人两个孩子早晨起来挤一个厕所洗漱淋浴的地方,想想我也只能忍了,毕竟口袋里面的米有限。看完房子后,在院子里站了不到三分钟,腿上被蚊子咬了三个大包。这都是十月底的气候了,要是夏天还敢不敢出门了啊!成师附小的住家环境真的是叫我想说爱你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学道街比较满意的一个三楼的套二,应该说是装修最好的一家,虽说买了以后还是要装修,改成过厅套三。但还是让我有些心动。奈何迷信的老婆问我入户门朝哪边,我说正北。她就坚决不考虑了。
指挥街的房子是这次最早看的房源,当时我在上班,老婆带着孩子一个人和长辈去看了,跟我反馈说是很满意。当周末我就又去看了房子和小区,全家一致觉得很满意。准备筹钱签合同,结果第二周房子已经成交了(真的是好房子要靠抢的时代)。
又让我开始在学之苑和公平巷之间徘徊……也让我为之高涨的热情减了一半。
大约半个月之后,中介说是指挥街出了一个同样的户型。我二话不说直接过去看,进去第一眼我都开始怀疑,这是户型一样吗?那种从80年代建好以后从来就没改变过的装修,似乎有点浇冷水的意思。
经过和家人的商量决定就这套了吧。只是价格我们估计要砍个7-8w的样子。中介谈了两周,也没有什么结果。房东觉得价格太低,我们觉得价格虚高(其实房子在我们心中得分估计只有75分吧)。加之受之前同一个小区那个满合心意的房子的先入为主的影响,对这套房子也没多在意。
我们的购房款也筹的差不多了,媳妇苦于抱着还要喂奶的老二,跟我奔走看房子,有些不耐烦了。最终就定了这套,在房东的价格基础上砍了三万的结果,以全款签定。
这一路走来,有点虎头蛇尾的意思。但个人的观点认为,购置学区房其实不是在选择哪个学区,哪个房源,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我们这些小白家长,了解到了什么是区域划片,什么是调考,什么是小摇号、大摇号……很多政策性的知识,让我们在子女入学的时候不盲从,不跟风。找准自己得定位,选择适合个人的学区房。
我相信,购买学区房也是一种缘分,等真的遇到那个有缘分房子你怎么看它都是满心满意的。
2019年又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重大任务。期间,大部分同事都在说,你家小孩还早么,那么着急干嘛。我也只是只言片语的说一嘴也不算早啦。学区房没有早晚一说,如果再早一点买学区房,大宝就不用花几大万去私立了。也正是因为没有早买,大宝才能去读金苹果。(当时可以读机关二幼的,离家太远的因素还是让我们选择了金苹果。我也庆幸选择了私立)现在买学区房也是为了给两个孩子保个底,如果他们有幸能考上私立小学,我还是会义无反顾的送他们去读。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奋战在学区房购置大军中的家长们。(只代表个人观点,不具备任何政策性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