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女主,没cp,这部韩剧照样杀疯!

关 注 电 影 派,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2857
最近,一部豆瓣评分9.4的韩剧悄然上线了。
没有惊悚悬疑的情节,
没有缠绵悱恻的爱情,
他讲啥呢?讲梦想。
关于梦想这碗鸡汤,早就被人熬透了,熬烂了,
有无数励志剧告诉你:只要有梦想,永远不怕迟。
但这部剧问了一个更现实,也更具体的问题——
如果是70岁呢?70岁才开始追求梦想,晚吗?
《如蝶翩翩》(2021)
01
“70岁,还不迟”
故事主人公沈德出,70岁。
这些年以老人为主角的剧并不是没有,但很难做到真正从老人的视角出发。
比如《奇怪的她》,虽然主角是个老太太,但讲的却是她重返20岁开始追梦的故事,好像衰老是件很不体面的事。
以老人为主角贯穿始终,从这一点来说,这部剧开局就赢了一半。
70岁的沈德出有个梦想,他想跳芭蕾。
他没有说,但开篇你就能知道。
因为他看芭蕾舞者的眼神充满了渴望,羡慕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
他也曾经年轻鲜活,充满生命力。
那是一个渴望起舞的灵魂被困在年老体衰的身体里,无能为力。
70岁学芭蕾,太晚了。
沈德出也知道,所以他不敢说,不敢想,不敢试。
这是他最大的梦想,也是他最深的遗憾。
让沈德出踏出那一步的,是他的老友。
这位老友卖了一辈子的船,但是却没能建一艘属于自己的船。
他的梦想是坐着自己的“前进号”扬帆起航,在海上乘风破浪。
后来,他也许做到了——为了追逐自己梦中的“前进号”从高楼一跃而下。
这位故友曾经对沈德出说:
“你还不迟,趁着脚还有力气神志还清醒,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追求梦想有时限,那么就是现在。
老友的死给了沈德出极大的触动。
他不想让芭蕾成为自己一生的遗憾,终于迈出了追求梦想的第一步。
02
70岁,也太晚了”
开始追逐梦想的沈德出遇到了本剧的另一个主人公——李采禄。
李采禄,23岁,天赋极佳的芭蕾舞者。
他年轻,肆意,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和沈德出相比,他无疑是幸运的。
但少年人也有少年的苦楚。
年少丧母,父亲入狱,舞蹈生涯陷入瓶颈期......
曾经李采禄跳芭蕾只是出于热爱,是为了心中的情感跳舞。
但后来这份情感找不到了,他依然喜欢芭蕾,但不知道自己为何而跳。
只是机械地跳舞,没有了曾经的纯粹和快乐。
为了让李采禄坚定对芭蕾舞的热情,他的老师给他安排了一个特殊的学生。
没错,就是我们70岁还想要学芭蕾舞的老爷子——沈德出。
这一老一少,分别站在人生的起点和终点,看起来不会有半点交集。
现在机缘巧合,被迫绑定。
当然,对这种绑定,李采禄是拒绝的,所以他故意刁难:
“一周之内学会芭蕾动作并维持一分钟,我就教你跳芭蕾。”
这个动作是这样↓
这动作对一个70岁的老爷子真的非常不友好,更何况还要坚持一分钟。
但沈德出还是一口答应了,他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开始练习的沈德出没有开启主角光环,
70岁老人追梦的艰难,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刚一垫脚,就立马摔倒。
脱了袜子,再来,再摔。
从天亮练到天黑,达成成就——摔破头。
为了增强体力,他开始每天跑步;
练习举重;
哪怕被杠铃压起不来,
放下后也是先练芭蕾姿势,看看有没有长进。
甚至吃饭的时候也不忘垫脚练习。
但即使这样努力,到最后一天沈德出也还是一次都没成功过。
他也忍不住想:是我太贪心了吗?
但他不愿放弃,哪怕没成功过他也还是坚持来到李采禄面前。
这一次,他成功了。
哪怕浑身颤抖,几欲泪流,他也坚持到了最后一秒钟。
只这一次的成功,就让他宛若新生。
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李采禄不得不当老师了。
他的表情......如图所示。
此时心理活动可能是:就nm离谱!
李采禄从一开始就不能理解沈德出的行为,
70岁学芭蕾舞,怎么想都很离谱。
对于沈德出想要站上《天鹅湖》舞台的愿望,
他沉默良久,然后嗤笑一声说:“你高兴就好”
李采禄的老师说看到努力的老爷子,就觉得浪费时间的李采禄很悲哀。
但李采禄脱口而出:悲哀的是那个老爷爷吧,想学为什么不早点学。
是啊,为什么不早一点?
趁着年轻力壮,能跑能跳的时候去学,而不是晚年才开始遗憾后悔。
这是李采禄的疑惑,也是独属于少年人的疑惑。
如果真的是难以割舍的梦想,那为什么曾经随随便便就放弃了?
这时的李采禄不能理解,人生就是有那么多迫不得已,成千上万的人都拿着一样的剧本:
懵懵懂懂地出生,背负着父母的期望长大,重复同样的工作,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然后守着孩子老去、死去。
“有些人18岁就死了,但到了80岁才埋。”
沈德出只是千万普通人中的一个,
不一样的是他依然怀揣梦想,哪怕70岁也愿意为了梦想努力。
他每一次垫脚起舞的身影,僵硬笨拙,但也热情赤诚。
这份赤诚后来也同样打动了李采禄。
在与沈德出的相处中,他开始学会体谅,与别人换位思考,也明白了芭蕾对自己的重要性。
“对我来说,芭蕾是不可放弃的东西”
对于沈德出的愿望,他也不再当做玩笑。
他第二次问沈德出,“想要站上舞台的愿望是认真的吗?”
沈德出的回答是,
“我希望再死之前,至少能飞翔一次。”
沈德出对梦想的追求,也给了李采禄追梦的勇气。
曾经他不愿意参加比赛,说是不想任人评价,其实也是害怕被挑选。
他的梦很小,不愿意去尝试更大的舞台。
后来他主动找到自己的老师,申请参加比赛,将自己的梦想宣之于口:
“我想站上巴黎歌剧院,就像你一样”
当然,自己追梦的同时他也没有忘了沈德出。
日常练习的时候用心教导。
鼓励沈德出对家人坦诚自己的梦想:
“你认为跳芭蕾很丢脸吗?”
“如果不是,那就勇敢说出来吧。”
70岁的老人和23岁的少年,
他们身处的人生阶段不同,面对的困境不同,为人处世的心态不同。
这是两个本该毫无交集的人,但因为共同的芭蕾梦走到一起,彼此扶持,互相成就。
03
活成自己的样子
除了梦想这个话题,这部剧还聚焦在了老年群体。
故事开端是在一场葬礼上,沈德出和几位老友的谈话让人印象深刻:
“他为什么要去找他儿子?当然是为了照顾孙子。”
“他何必帮忙照顾孙子?因为那是他儿子。”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不是自己包尿布,就是帮孙子孙女包尿布。”
寥寥几句话完美体现了这些老年人的处境,他们活成了儿女的附属品,能起到的作用就只有照顾孙子孙女。
沈德出的妻子更是个中典型,她心甘情愿地为了自己的子女而活。
“子女的人生就是我的人生”
在沈德出70岁寿宴上,孙女他许了什么愿望,结果他还没开口就被抢答:
第一希望孩子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第二希望自己不要生病给孩子造成负担。
此话一出全家人赞许点头,大家默认了70岁的老人理所应当会有这些愿望。
至于沈德出真正的想法,没有人追问。
沈德出的妻子知道他跳芭蕾,第一反应是:
“孩子们知道了会觉得很荒唐,不要给他们添麻烦。”
老人们似乎活成了样板书,他们就应该秉着“不给孩子添麻烦”的原则读读书,看看报。
努力保持健康,最好不要出状况,然后安安静静地“优雅老去”。
但每个人都会老,老人不该作为边缘人群消失在大家的视线。
人的价值不是只停留在青年阶段的,也不是只有青年人才会有思想,有愿望。
一个人首先是他自己,其次才是“某人的爸爸妈妈”,“某人的爷爷奶奶”。
“人生只有一次,不是两次”
这个道理沈德出活了70年才明白。
但他是幸运的,至少他依然有做自己的权利。
他最后能否成功其实已经不再重要,追求的过程已经足够闪耀。
写这种剧评最后难免沦为“鸡汤”,但即使这样也还是祝各位:
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永远保持热爱,永远热泪盈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