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73条浅析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开始阶段,意味着邪气由六腑往五脏方面发展了。之前讲的都是阳经病,就是六腑为病。从现在开始,邪气就入五藏了。因为三阳经属于六腑的病,三阴经属于五脏的病,其实呢,五脏的病比六腑的病要重一些。太阴主要表现在脾和胃。第一,脾胃的功能虚衰了,阳气不足了,就是脾阳虚衰,升降功能不好了。第二,寒湿之邪,湿而化热。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满,腹胀,腹泻,呕吐,纳差。
太阴病发病也分一下几种情况。第一,就是邪气直中。第二,阳去入阴也。太阴病也有经证与腑证。有热证,有寒症。这一条是太阴病的提纲。这一条要清楚病位在哪里?而且要明白是虚症,还是实证。这就是辨阴阳辨病位,辨病势的思想。这一条说的是虚症,为什么,因为后面说了,“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说明不能下呀。虚症就不能用下法,这是其一。再者,看“自利”,说明是寒证。那么寒邪伤哪里?伤的是太阴,那太阴属脾胃两个脏腑,那么寒邪伤脾阳,那么脾阳必虚嘛!脾阳指的什么?指的是脾藏的功能。那么脾主运化,那么阳虚了,功能减弱了,运化不了水谷了,那岂不是完谷不化而自利?这些什么食物淤积在胃中,那岂不是会腹胀。甚至导致气滞血瘀而腹痛。胃中积压了那么多的食物,或者说是没有消化的食物,那不吐才怪呢。气机升降失常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下利过,我就下利过,那么痛苦。大概六七岁的时候,不敢吃凉的,也不敢坐在地板上。小时候家里老人懂的就说这是受凉了,吃东西吃坏了。特别是夏天,吃冰激淋吃多了。这些都会导致寒邪直伤脾阳。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这个时候如果病位没有判断好,认为是大肠的问题,用下法,那可更加严重了嘛,下药又是寒凉的,寒上寒,那不更加重了?肚子更不消化,就是出现胸下结硬。胸下在哪里?大概就是胃的位置。东西都在胃里面,当然出现结而硬的东西了。这时候触诊特别明显。由此看来,中焦阳虚,脾气不运包括左右、四旁不运,上下的升降也不能斡旋了,所以又吐又泻,肚子又胀,有时肚子还疼。“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这个病有腹胀满和疼痛,如果误以为是实证,用一些泻下之药,那就更虚了。“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是个阴证、寒证、虚证,还用泻下药,不是更虚其脾气吗?不更增加寒邪的凝结吗?所以就会构成胸下结硬,气更逆了,寒更甚了。胸下比心下位臵还要高一点儿,气痞塞了,阳气也就不能温通了,这是一个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