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为何会为鳌拜平反,还说他是忠臣?因为他后悔擒鳌拜
导语:康熙收拾鳌拜的故事一直以来是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谈资。少年康熙竟然可以用智计扳倒老谋深算的快成精了的鳌拜,真是有些不可思议。
康熙晚年为何会为鳌拜平反,我们便来了解一下其中隐情:
其实这里面除了康熙的文治武功了得之外还有很多侥幸的因素。首先鳌拜除掉康熙的机会要远远多余康熙除掉鳌拜的机会。因为那个时候军政大权都在辅政大臣手里,当时的一共有四个辅政大臣,其它三个都以鳌拜马首是瞻。
鳌拜可以随便找个机会譬如让康熙观摩一下军事演习,或者上他府里欣赏什么宝物之类的。甚至直接带兵发动兵谏都没问题,就是名声臭一点,但是成大事者就不要顾及什么虚名了。
常言说哀兵必胜,骄兵必败。当时的鳌拜就是一支骄兵,而康熙自然就是哀兵了。康熙的示弱让鳌拜心里很受用,其实他未尝没有看出来这只是康熙的作秀而已,但是仍然不放在心上。这就是绝对强者的盲目自信。
除了过于自信之外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鳌拜当时并没有决定改朝换代,他对先帝对大清朝还是有一些情义的。
所以在他的脑海里想的是只要让康熙当个傀儡当个附庸或者当个碌碌无为凡事都要请教他的懦弱的皇帝就好了,不一定非要自己黄袍加身,那样虽然威风,但是要带一顶谋朝篡位的帽子。因为他身为旗人不是汉人,如果是汉人造反那可以说是光复前朝。但如果是旗人造反的话那妥妥的就是谋朝篡位了。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鳌拜心里残存的这一点忠君爱国思想就像一把双刃剑,害了他也救了他。哪怕是到了和康熙水火不容的最后关头鳌拜也没有想到杀死康熙,这一念之仁让康熙也没有杀掉鳌拜。
这样看来这两个人某种程度上还有点相像,骨子里有优点讲江湖义气。擒拿了鳌拜之后,所有的障碍都被扫除了,康熙也就开始了他的临朝亲政。
这件事虽然尘埃落定,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康熙后来对鳌拜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康熙在他晚年的时候还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无法理解的事,那就是给鳌拜这个差点废黜他的人平反。不但洗刷了鳌拜的所有罪名还赐予了他官爵。
更加戏剧性的是康熙的后代也仿效康熙追封鳌拜。雍正即位后追封鳌拜为一等公,还御赐了一个“超武”的封号。康熙和雍正的做法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鳌拜当时的所作所为妇孺皆知,为什么康熙携手儿子雍正要一起为他平反呢,难道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皇帝肚里能盖楼么?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鳌拜的罪名吧,鳌拜最初只是结党营私,并没有想谋逆。但是结党营私在某种程度上也接近谋逆。因为这样相当于把皇帝给架空了,没有了实权。
那样虽然留着一条命在但是对于康熙这样的皇帝来说简直生不如死。不过鳌拜的某些做法康熙是看在眼里的,上文说过哪怕到了最后的时刻鳌拜还是对康熙有着一念之仁的,如果鳌拜成功的话,肯定是会囚禁康熙而不会杀害他。
鳌拜被康熙的那帮功夫小子活捉以后,还向康熙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康熙最终没有取他的性命,只是把他囚禁起来,但是无论鳌拜还是康熙如果失败被囚禁的话应该都会选择死亡而不是甘心当一个囚徒。所以最后鳌拜很快死在了监狱里。
其实不管鳌拜是想结党营私、大权独揽,还是想废黜康熙、取而代之,对康熙来说区别不大,只是最后杀不杀鳌拜,但是扳倒他的势力是必须的。
显而易见的是,康熙要的是权利而不是鳌拜的命,他也知道鳌拜同样是这么想的。鳌拜是三朝元老,为大清也是立过很多功劳的。但是他只知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却不知道急流勇退。
结语:鳌拜的政治智慧到底还是略逊一筹,再加上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没有在康熙还很羸弱的时候对他痛下杀手。最终还是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压了过去,把权力交还给了千古一帝。康熙晚年的时候变得有点多愁善感,他想起当年的鳌拜,决定用平反的方式给他一个迟来的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