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史话】魏宸组 青山小镇走出的大人物
武昌的青山镇是个小地方,却不乏有名的大人物。这里有因复审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不实,而被革职的清代浙江学政胡瑞澜;有山西按察使,绥远将军胡公度;有汉口商务总会会董,第一纱厂老板李紫云;还有中共第一个工人党员郑凯卿等。而照片中这位曾与孙中山有过一段不寻常交往的魏宸组,也是青山八吉乡魏家村人。
魏宸组
魏宸组生于1880年10月13日,1903年由清政府选派赴比利时留学,回国后,由外务部主事颜惠庆(1921年曾任民国国务总理)揽入新闻处,后通过殿试以法政通榜举人身份授外务部主事。魏宸祖虽为朝廷官员,却心怀反清异志,与汪精卫、李石曾等组织反清活动,任京津同盟会领导人。辛亥革命爆发,他趁机策反袁世凯,向其灌输共和理念,促成南北议和,被袁委为议和代表参赞,随唐绍仪南下上海促成共和。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魏宸组出任第一任临时政府外交次长,当年2月,作为欢迎袁世凯南下专使团成员而北上。4月,魏又成为唐绍仪组阁的第一任国务院秘书长,他借鉴西方外交轨仪,开启了中国外交发言人制度的先河。1921年6月,他随唐绍仪离职后,协助宋教仁等人将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被推选为总务部主任干事,1912年11月,魏宸组被委任为中国驻荷兰公使,开始了他的职业外交家生涯。至1925年,魏分别出任驻比利时、德国公使,曾被聘为国际政务评议委员会成员和民国外交部欧战和议筹备处处长,筹备巴黎和会事宜。1925年11月,魏辞职回国,被派去督办全国铁道筹措事宜,北洋政府垮台后,魏宸组远走他乡,定居比利时。1937年1月,魏再次出山,被国民政府委任为驻波兰公使,次年十月因身体不适回国。1942年6月魏宸组因病在上海逝世。
1905年初,孙中山抵比利时。前排左1李藩昌、左2史青、左3潘宗瑞;中排左2魏宸组、左3孙中山;后排左3黄大伟。
巴黎和会拒签对德合约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时,魏宸组为中方正式代表。在这次和会上,中国作为协约国成员国,提出取消“二十一条”,将日本强占的德国在山东权利归还中国等,均被以“不在讨论之列”予以拒绝。此次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国的分赃和会,中国仅得到一个八国联军侵华时,德国人抢去的一个天文仪。中国在巴黎和会受到的屈辱,最终在国内激起“五四”运动的爆发。1919年6月28日,作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弱国,中国对列强说了“不”。当天,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五位正式代表陆征祥、王正廷、顾维钓、施肇基、魏宸组集体缺席对德和约签字仪式,魏宸组以这次事件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而名留史册。
孙中山与在比利时的湖北留学生魏宸组、胡秉柯、史青、朱和中合影
花园山的反清秘密机关
中国早期外交家魏宸祖也是中国同盟会的元老。1902年魏考入武昌两湖书院,与李书诚、耿伯钊、朱和中等人结识。当时清政府为换取沙俄对日本退还辽东半岛的支持,商讨订立将东北实际变为俄势力范围的“中俄密约”。1903年,该密约内容被记者沈荩在报上发表,舆论哗然。武昌学生在武昌蛇山曾公祠举行拒俄集会,会后留日归国的吴禄贞约朱和中、吕大森在武昌水陆街12号吴禄贞住处商定,为便于反清活动,在留日归国的李步青(湖北京山人,后为中国新式教科书著书者)租赁住所,武昌花园山孙森茂(时为教会教民)花园设立秘密机关,开展反清活动。后来,在武昌学生和进步青年开展的反清秘密活动中,孙森茂花园成为重要据点,辛亥革命前夕,黄兴抵汉时就住在此处。
花园山机关的领导者,是湖北辛亥革命先驱吴禄贞,主要成员有李步青、耿伯钊、万声扬,、李书城、孔庚、朱和中、张荣楣等五、六十人。魏宸组、贺之才、史青、胡秉柯等青年学生是参与者。后有刘静庵、田桐、季雨霖等人受其影响走上革命道路,这些人,后来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史册上占有重要地位。
花园山秘密机关的活动后引起清廷的注意,湖北统治当局为消除隐患,先将吴禄贞调往北方,再将其中的活跃分子分派赴欧赴日留学,花园山机关就此划上句号。据史料记载,花园山机关成员先后有十人发起或加入了科学补习所,八人参加了日知会,九人加入了华兴会,二十五人为同盟会员。可以说花园山机关是湖北革命之源,是辛亥首义之基。
1912年1月28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前排左三起蔡元培、黄兴、孙中山、赵士北、魏宸组、胡汉民。
1912年3月29日,南京临时政府在南京愚园(胡家花园)的春晖堂为孙中山举行饯别会。
最前面一人:王芝祥;
第二排左起:黄兴、唐绍仪、孙中山、王宠惠、吕志伊;
第三排左起马君武、俆绍桢、左4魏宸组、黄钟英、黄郛、朱瑞、姚雨平
与孙中山“立誓为盟”
花园山机关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贡献,还反映在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孙中山革命策略的改变上。当时,湖北留学生在张之洞大力选派出国的助力下,人数不断增多,在海外留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受过花园山革命活动煅炼与洗礼的魏宸组等留欧湖北学生,逐渐成为了中坚。
朱中和故居在恩施建始花坪镇,避暑的武汉市民可顺访。田联申摄
他们总结庚子起义失败和花园山聚会经验,深感孙中山、黄兴依靠会党起事不可靠。他们认为:会党组织散漫,趋利而不坚定,只有发动爱国的军人、学生和进步人士,才更容易组织起来,取得成功。1904年冬,他们通过武昌留美学生刘成禺,邀请孙中山考察欧州并指导革命运动。1905年春,孙中山抵达比利时,在胡秉柯(潜江人,后任南京政府孙中山秘书)寓所,魏宸组等湖北学生与孙中山争论良久,最后促成孙中山基本赞同学生意见,放弃“军人被控制很严,学生纸上谈兵”的观点,认为兴中会的方式也不适应当前革命需要。最后,孙中山提出立誓为盟,得到大家赞同。孙提笔写到“立誓词,xxx当天立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等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倘有食言,任众处罚。立誓人,孙文”。接着胡秉抲、朱和中、魏宸组、史青等十六名鄂籍学生立誓,次日又有十多位签名立誓,史称“同盟会以前的同盟会”,此事被孙中山认为是同盟会的开端。
孙中山又到柏林、巴黎与30多位留学生盟誓。欧州盟誓也激发了孙中山创建新的革命组织热情,他决定到留学生更多的日本去。魏宸组等留欧湖北学生又代为联络留日湖北学生时功玖、张轸、李书城、胡炳忠、耿伯钊等,告知欧州盟誓及孙中山赴日消息。在欧洲留学生的资助下,孙中山顺利赴日,与黄兴等留学生相识,在日本正式建立同盟会。欧州的华人留学生革命组织也成为同盟会欧州支部,魏宸组与石瑛,吴稚晖一起成为支部骨干,并任巴黎通讯处编辑及留学法国、比利时学生联系人。
民国第一届内阁阁员合影。前排左起:教育总长蔡元培、工商次长王正廷、海军总长刘冠雄、代外交总长胡惟德、内阁总理唐绍仪。后排左起:农林总长宋教仁、交通总长施肇基、陆军总长段祺瑞、司法总长王崇惠、国务院秘书长魏宸组。
青山乡野留忠骨
2017年8月的一个下午,笔者与二位好友同行,去魏宸祖的故乡武汉市洪山区建设乡魏家村寻访。此前曾有传说,魏宸祖逝世后,其弟魏仲祥从苏联定制水晶棺装殓遗体,走水路运回青山魏家村安葬,仅凭这一点,就激起我们极大兴趣。
当天下午,三人坐40路公交车来到一个叫崇阳村的地方。天气炎热,路人稀少,我们在车站旁小卖部打听究竟。这时走过来一个中年人(后来知道他叫陈远飞),得知我们要找魏宸祖墓地后,热情地用他运货的电三轮带着我们前往寻找。走不多远,在路旁的一片农田中,我们看到了魏宸祖的安葬地。
这是一块约二十平方米不规则的长方形墓地,墓园环绕一圈约半米高砖墙,墙面白灰涂抹,多处已斑驳。墙内正中为魏宸祖夫妇合葬墓,其后分别排列着魏的父母、弟弟和另一位亲属的墓茔。与一般墓葬唯一不同的是,在墓园围墙外立着一块“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在陈师傅带领下,我们继续在附近寻找魏宸组家的老屋,陈师傅带我们找到了魏家的一位远房亲戚魏崇洋。这位老人指着他房屋右侧树下一处低矮的、类似猪圈的小房子说:“这里原来就是魏宸组的家。”如此看来,魏家的老屋显然是早已拆掉了。
魏宸组出生于武昌青山镇乡村一隅,历史的风云际会却将他推至世界政治、外交的大舞台,当历史的烟云散去,魏宸组魂归故里、偏安一隅,用一种妥当的方式注释了生命的本源,给予了后人各种各样的遐想!
打捞城市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20世纪30年代彩色明信片汉口江滩
编辑:田联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