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镜头中武汉会战中方的坚壁清野
武汉会战是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后、以武汉为中心,以鄂、皖、豫、赣为广阔战场的一次大战役。1937年底,抵达中国的日军已达16个师团,占其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使其军力深陷泥潭。为摆脱这种局面,日本大本营军部认为:“攻占汉口作战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首先为了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攻下汉口是绝对必要的”。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国军以确保武汉核心、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为目的。”构筑防御阵地于湘东、赣西、皖西、豫南各山地。
武汉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攻陷安庆开始,至同年10月26日武汉失守为止,历时四个多月,积大小战斗数百次。会战过程中,中国军队动员120多个师,约110万人,伤亡、失散、约60万人;日军伤亡、失散、被俘、染病十余万人。以上数字各家说法不一,但有一点不容怀疑,武汉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日军遭受损失最大的一役。
据日本《支那事件画报——武汉攻略特辑》图片报道,在武汉失守的当日,日本东京日酋一片欢愉,陆军大臣板垣等高级将领举杯庆祝。但是,日本人的得意算盘打得过早了,此后中国抗日战场的发展态势证实,武汉会战虽然以武汉失守告终,却构成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整个战场态势从日军的进攻为主转入双方对峙,由于会战削伤了日军进攻势头,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神话,使中日战争出现胶着、相持的新局面。
武汉会战体现了国共合作的力量,会战中,国共两党实行了各方面合作。始终站在抗战斗争最前线的中国共产党,以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政策,指引了全国、全民族的抗战,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武汉会战过程中,侵华日军的战场行动,曾被拍摄了大量照片在日本国内杂志发表,有些日军部队为标榜战绩,也出版了图片集,这些出版物今天已成为日军侵华的铁证。1938年在日本出版的《支那事件画报——武汉攻略特辑》,详细记载了武汉会战期间,日军的进攻线路及中国城镇被战火施虐、被沦陷后的惨状;日军铁道抢修部队、佐藤质部队拍摄的《支那事变写真集》,则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坚壁清野,阻滞打击日军的真实情况。
在武汉会战外围战中,中国守军将京汉线上河南确山至湖北广水间的武胜关隧道炸塌,阻滞日军向武汉快速进击,日军佐藤质铁道工程部队花费很大力气,才抢修开通这条铁道(《支那事变纪念写真集帖》图)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国民党中央政府各机关迁往陪都重庆,军事委员会迁至武汉。1938年6月5日,军事委员会决定由蒋介石担任武汉会战总指挥,总兵力约100万人。6月6日,日军攻占开封,图谋沿平汉路南下夺取武汉。6月9日,国军新八师奉命在河南郑州以北花园口南岸决堤,滚滚黄河水改道横流于豫、皖、苏三省。决堤黄河虽然阻滞了日军进攻,却使70万人溺亡,1200万人无家可归。图为黄河决堤后形成的黄泛区。
为配合日军在长江沿江而上的作战,日军第2军从合肥出发,兵分两路,一路沿大别山北麓西进,经商城直插武汉;一部沿淮河南岸西进,直取信阳,迂回武汉。
10月12日,信阳失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电胡宗南自信阳南撤,据守桐柏山平靖关,以掩护鄂东大军西撤。然而胡率军向西转移退保南阳,平汉路正面门户洞开。日第2军沿平汉路西侧长驱南下,协同第11军合围武汉。至此,日军在长江两岸和大别山北麓对武汉形成三面包围。图为乘平靖关胡宗南军退守之机。北入河南的日军于10月12日攻占信阳后,切断了平汉线,并于10月21日、22日突破平靖关和豫鄂省界,进入湖北的应山、安陆。图为日军占据安陆县城
武汉失守的当日,日本东京日酋一片欢愉,陆军大臣板垣(左三)等高级将领举杯庆祝。
但是,日本人的得意算盘打得过早了,此后中国抗日战场的发展态势证实,武汉会战虽然以武汉失守告终,却构成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整个战场态势从日军的进攻为主转入双方对峙,由于会战削伤了日军进攻势头,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神话,使中日战争出现胶着、相持的新局面。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