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一”字诗的作者到底是谁?
这首诗写的是: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在往这里发这一篇作品的时候,我又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一搜索不要紧,却又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作者的问题,就是对此诗的作者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清朝陈沆所作,且与此诗稍有出入:
“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可又有人说陈沆的诗是: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而纪晓岚的诗与此不同: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艄公)一钓钩,
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有人说纪晓岚的诗有王士贞的痕迹,王士贞的原诗《题秋江独钓图》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据传,清代江南一粥店老板为《秋江垂钓图》而题的一首诗与纪诗亦大同小异: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竿头一只钩,
一水一拍似一唱,一翁独钓一江秋。”
在青岛崂山微子崮南、太清景区东南太清湾口,有一块由云母花岗岩组成、向海突出的长方形黛青色巨石,因宜于垂钓而得名“钓鱼台”,石上刻有太古子宋绩臣所作的一首七言诗亦类于此:
“一蓑一笠一髯叟,一丈长杆一寸钩。
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真是众说纷纭,一头雾水。不管是谁写的吧,总之这么多的“一”字用在一首诗里,确实意境不一般。一般来说,在一首诗里要尽量避免用重复字,可要用得好,却又会给人以耳目一新、出神入化的感觉。“一”字诗往往含有某种文字游戏的成份。“一”字笔画最少,但它含有“独”“一”“满”“全”等多种意思。经诗人巧妙安排后,这个“一”就能化平淡为神奇。如果运用得好,无论是写人,还是状物,甚或是描景,都能具有鲜明的形象,绘声绘色,诗情画意。总之,我还是喜欢这首诗所蕴含着的澹然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