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四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独树一帜的画派“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但就是这么才华横溢的人,居然十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
他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坚毅,终大器晚成,成为了千古不朽的人物。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柯律格说,16—18世纪的300年间,文徵明在中国的影响力,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小的时候文徵明就是个慢性子的人,别的小孩子都聪明伶俐,只有他反应迟钝,连话都说不出来。但他父亲文林并没有认为文徵明是个有问题孩子,只是觉得他会大器晚成。
在他11岁的时候总算是能说话了,于是就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这时候的他看起来和普通的孩子还是有些不同,虽然比其他孩子晚了四五年,但他学的比一般的孩子要快很多,记忆力也非常人能比。
十五岁的时候,文徵明结识了一位朋友,这个人一说大家都非常熟悉,就是唐寅唐伯虎。唐寅和文徵明是同年生人,唐寅要大那么几个月,两个人关系很不错,而且后来唐寅经常来到文徵明家里,向文林请教问题。
十八岁时文徵明考中秀才,但是由于文徵明当时答卷的字迹不工整,被考官评为三等。文徵明因此开始苦练书法,每天坚持练习写《千字文》,一天写十遍,一段时间后,书法大进,大家刮目相看。并结识了书法家蔡羽。
他的苦守和坚毅,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直到80多岁时,他还能写出一手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他把小楷写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被称为“明朝第一”。
后来文徵明又结识了书画家沈周,并对沈周非常钦佩,想拜师学艺。刚开始沈周还不想教他,怕因此耽误其科举的前途,但文徵明对绘画很有天赋,于是沈周干脆就放下了顾虑,尽心尽力的教他。
文徵明没有辜负老师,青出于蓝胜于蓝,在沈周去世后,撑起整个画派达四五十年。他培养的艺术才俊,影响波及明清两代。
大器晚成,文徵明考取功名仕途从年少时考到53岁,都没有能考中。一直到文徽明已经白发苍苍的54岁之时,被李充嗣,也就当时的工部尚书推荐到京城,然后通过了吏部的考核,成为了翰林院待诏,俸禄甚是低微,但这时的文徽明的书画作品在民间已经是享有盛名的了,因此前来翰林院求他的书画的人很多,他也因为这件事而受到同僚的冷眼相待。
文徽明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十分闷闷不乐,从第二年便开始辞职请求告老还乡,申请了三次才被批准,57岁时离开京城,乘舟南下到苏州,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活,不再追求名利,不再踏进仕途。
晚年文徵明全身心的投入到书画当中,不仅造诣颇高,前来求字求画的人都踏破了门槛。但是文徵明淡泊名利,也不事权贵,立下了三不原则:宗藩、中贵、外国皆不应。
有一次宁王朱宸濠很欣赏他的画作,请他前来作画,文徵明却以身体欠佳推辞了。文徵明也很痛恨外寇对明朝的侵袭,所以外国人来求画一律不应。
他的《饮酒》诗,也写出了他归隐后的心态:
晚得酒中趣,三杯时畅然。难忘是花下,何物胜樽前。
世事有千变,人生无百年。唯应骑马客,输我北窗眠。
文徵明的一生,没有唐伯虎的诗酒风流,大喜大悲;没有祝枝山的愤世嫉俗,恣意张扬;也没有徐祯卿的年少轻狂,诗才逼人。他不像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其他人,全然没有天才属性,仅靠着自己的勤奋、专注、模仿,以及上天眷顾的长寿,虽然走得慢些,最后却取得了最大的成就。
江南四大才子中,诗、书、画各有专攻,唯有文徵明样样精通,为什么?因为其他三人都没有文徵明活得长,文徽明是江南四大才子中寿命最长的一位,所以他们都成不了文徵明。
1559年,90岁那年,文徵明在替别人写完一篇墓志铭后,把笔搁在一边,端坐着,静静结束了他的一生。世间再无文徵明。
文徵明这一生可以说是严于律己又不失风流,让人生充满了自己热爱的事,也给后世留下了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