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解黄帝内经第14篇:从宇宙的对称和不对称性看针法
《黄帝内经》的治疗手段主要使用的是针法。相比中药,针具有快捷和简便的特点。而且对人体的干预更小,更容易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从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来看,对称性反映了物质形态在运动中的共性,而不对称性则显示出他们各自的特性。对称性确定了宇宙运行的宏观规律,细微的不对称引发了宇宙持续运动。宇宙和人类因为运动而得以存在,宇宙运动的目的是追求平衡,但绝对的平衡永远无法实现。一旦接近趋于平衡,新的不平衡又会重新开始。运动的过程永远是一个平衡被打破和趋于平衡的过程。
艺术家的绘画和雕塑之所以比电脑制作的更有灵气,是因为人类的手和眼睛永远不可能像电脑和机器那样被严格的程序设定好。艺术家的手和眼睛会带有自然不对称和不平衡,细微的不平衡会使得绘画雕塑更有“灵动”和运动感,这种与自然吻合的特点会让人的作品比机器的更“美”。
按照前两篇的论述,人体是通过阴阳持续转化的方式来维持生命运动的。一旦阴阳转化的变化和流动停止了,生命也就宣告了结束。从大道化简的角度看,人体的所有疾病都是气的流动出现了问题。当阴的流动出现了问题,阴便不足以交汇到阳;当阳的流动出现了问题,阳便不足以交汇到阴。如上文举例提到:失眠的原因是到了晚上人体“由阳转阴”的机能失常,核心是阳气的肃降出现了问题;高血压是气的流动亢奋,气机上冲到头顶不能正常下降造成的头痛头胀;大量的皮肤干燥症、鱼鳞症等是气不能引导血液扩散充盈到皮肤的结果;像湿疹、皮肤过敏是因为气不能正常引导身体的水液,身体内血液中有了多余的水分而已;从肿瘤的现象来看,肿瘤也是气(能量)在运行中出现了阻滞,阻滞会导致局部能量累积,而累积的能量会带有破坏性,破坏正常的肌体出现的脓血组织等……。
用现代的语言看,“气”可以理解为身体内流动的能量,如果能量流动产生阻滞,则一定会导致疾病。我们通常直觉感受的头胀、身体上长包从本质上都是能量的堵塞。身体内的气是属阳的一面,来源于精、血、津等(属阴的一面)的转化。
针作为一种外力刺入到人体的经络,相当于引入了一个外力来促进了身体的经络中“气”的运动,有促进人体阳气或者阴气流动的作用,有疏通人体“通道”的作用。针的繁体字是“鍼”,左边表示金属,右边是一个“咸”字。成语“金针渡人”用来形容高明的医生用黄金做的针来挽救病人性命。黄金的质地非常软,扎入人体需要用针的医生非常聚精会神,并有一定的手力,所以能使用金针的医生水平都非常高。退而求其次使用银针,银针带有天然的消毒功能,古代行医的医生随身携带的药箱里经常装有大小不同的“九针”,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用针。
“鍼”右边的“咸”字,来源于《周易》的第31卦,泽山咸卦。上卦“兑”卦代表少女,下卦“艮”卦代表少男。咸者,交感也。原意指少男少女心灵感应萌发爱情,推而广之暗喻为天地感应而生万物。《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意思是:山上有水,水土相互滋润,感应互动。君子应该效法山水相连、你中有我的这种自然现象,以虚怀若谷容纳百川的气度来感化世人。
“鍼”右边的咸表达了三重含义:1. 针刺如果刺中了“穴位”和“经络”,会有“得气”感,施针者会有“刺中要害”的感觉,被刺者会感到“胀、麻、痛、抽”的感觉。这些感觉,都是“气”的流动“感应”的结果,能刺中穴位,也依靠的是直觉和感应;2. 左边的“金”是锋利锐气的感觉,右边的“咸”表示“虚位以待”,通过“金”来疏导人体的经气;3. 通过感应和疏导的作用,达到天下和平昌盛的目的。
针介入到人体后,引发了局部的不平衡。如果刺入了阳经,可以引发阳气的运动,阳通过运动去交合“阴”,或者释放出了多余的“邪气”(比如局部气血瘀滞导致的能量瘀滞所带来的破坏性);如果刺入了阴经,就会促进身体内经脉当中滞缓的血液和津液开始流动,身体内肝脾肾三大系统是贮存精血的主要系统,其经气流动的方向从人体的脚部向头顶流动,针介入后刺激了人体的阴经系统中精血的流动,向上流动交于阳经。这两种方式均会纠正身体内阴阳二气流动失常的问题。
《素问·针解》说:“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变更也。”意思是:针刺实证(经络脏腑中有了过多的邪气)须用泻法,下针后应留针,留针的目的是让邪气通过针孔泻出,待针下出现明显的寒凉之感时,说明邪气已经出来,即可出针。针刺虚证要达到补气的目的,待针下出现明显的温热之感时,即可出针,补法往往不留针,时间经常是几秒到几分钟,以病患的经气充盈程度为判断标准。在行针过程中主要通过脉象来反映,病患的经气开始往正常方向走,应该“见好就收”,不能贪心。
人体生态系统如同自然界的河流湖泊。五脏如同湖泊,实现人体的蓄水(精、血、津)功能,“经”如同大一点的“主干河流“,而“络”是分支更细小的“河流”,“孙络”是巡行于皮肤肌肉更微小“生态河流”,人体依靠经络系统连接脏腑系统形成一个整体、且相互影响关联的网络系统。通过调节一个局部,就能影响改变整个生态系统。针刺是通过微小调节局部的方式,而恢复人体整体达到健康状态。
譬如常见的头痛,很有可能是气机上逆而不能顺降导致,通过针刺与头部相连接的经络系统就可以将上逆的气机引导下来而治疗头痛,而不一定需要直接治疗头部。如同笔者所在的城市的北环大道经常发生拥堵,用局部的视角去看,可能会简单的得出拥堵点不够宽阔的结论。而站在系统全局的观点,譬如在高空中从直升飞机的视角去看,可能是进入和流出北环大道的车辆不平衡导致的。如果进入的车辆远大于出去的车辆数,北环大道则很容易拥堵。找到问题的起点,可能用来调节一个分支道流量,则有可能彻底改善北环大道的拥堵情况。
过去我们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来形容蹩脚的蒙古大夫。实际上,现代医学由于分科过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认知,对人体的气血流动、经络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缺乏理论上的认知,已经进入了这个蹩脚的视角。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的局部医学或者切割的方法都是对整体的一种伤害,都会引起关联系统受到损伤。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足够长的杠杆,就可以撬动地球”。
《素问·阴阳应向大论》说:“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真正高明的施针者,通常是用阳治阴,用阴治阳;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如前面所述,人体任何的疾病表现都是阴阳二气的流动和交合出现了问题。如果是经络出现了阻滞疼痛,按照物理学的原理,直接刺激疼痛点、其疏通的力量并不足。而疏通其相连的最远点却可以让“势能”积蓄得更大,从最远点流动过来的经气会逐步放大。因此,高明的针灸师在针刺上经常遵循四个原则:第一是最小化原则,凡是可以少用针和少用时间的要尽量少。长时间的留针和过多的用针会破坏经气的正常运行。这一点和中药组方的用药原理相同,能少用药一定要尽量少,多会导致对系统正常运行的破坏;第二是“最远对角线原则”。用针一定要在身体范围内,以最远对角线原理为准则,选取针刺点。如左头痛,应该选取右脚的对应位置进行施针。第三是最大限度的使用对称性原则和不对称法则。人体整体呈对称性,在细微之处又呈不对称性。从对称点寻找细微的不对称点入针可以起到“发动扳机”的作用,如同阿基米德撬动地球的原理,可以做到最小用针而达到最大效果的目的。第四是阳病阴治,阴病阳治的准则。人体的阳经如果生了病,其由阳转阴的能力和经气流动的能力已经下降,直接刺激阳经效果并不好。反而,寻找与其“同气”连接的阴经,通过刺激阴经中经气的流动交合于阳经,合理使用了最远端、势能最大的原理,更有利于气血运行恢复到正常状况。
用针要特点审视“虚实”之理,在精气衰竭时往往不能用针,针刺激经气的运行很容易造成消耗。需望闻问切准确把握其中的虚实辨证关系。
作者原创,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