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学生50班干部,谁便利,谁是官本位!老师莫用暗度陈仓官本位!
培养的是“官本位意识”还是“服务意识”不能靠打嘴仗来区分
文/虹野
老师把班级职责细化之初或许并没有想那么多,每个人都是班干部究竟是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还是“官本位意识”还是需要看具体落实。
比如我们小区的门岗,众所众知的一个“服务型岗位”,门卫为了自己的便利规定早晨七点钟开门,夜晚十点钟关门,这就是典型的“官本位”意识作祟了。当时门卫振振有词的说“如果只为你一个人服务,怎么为大家服务?”
而有的小区则为了业主的便利,增加门卫数量实行“三班倒”保障业主出入便利。
比如又一次学校网站改版,改版的时候所有校友的资料全部清空,都需要重新注册。网站管理员也“振振有词”的说为了更好地“服务”校友。
可见,区分“官本位”和“服务意识”不在于名称,而在于是否能够让“管理对象”或“服务对象”更加便利。
一个班级不在于有多少班干部,而在于班干部是怎么做的。如果说“前门管理员”为了“管理便利”规定前门出入时间,那就是“官本位意识”作祟了;如果“毛巾管理员”主动提供毛巾的清洗、晾晒服务,这就是“服务意识”。
“官本位”最终获得便利的是“官”自己,可以让管理更加便利,而不在乎给“管理对象”带来多大的不便利;而“服务本位”则是让被“服务对象”更加便利。我们不能简单的评价一个班级有多少班干部就是“官本位”或者更有“服务意识”,而需要甄别这些班干部干了什么。
当然大家对于“官本位”的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的生物性决定了“利己性”是与生俱来的,小学生很容易就学会通过管理某项事务的“权力”为自己谋求更大的“便利”,甚至“后门管理员”会和“雨伞管理员”达成某项协议来共同谋私利。如果老师不注意引导的话,拥有了一定管理权力的小学生或许更加容易形成“官本位意识”,如果引导得当的话则会出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局面。
赞 (0)